五年?從幾萬到一千萬?十年內網民數量一億?
這怎麼可能?這比發射火箭還快。
“江董,你這個……是不是太樂觀了?”馬華騰的語氣很委婉。
丁三石更直接:“硬件和資費是兩座大山,就算國家大力扶持,電腦降價,電話費下調,也不可能快到這種地步。老百姓總得先買得起電腦吧?”
“你們都是業內人士,應該懂的技術發展的速度從來不是線性的,而是指數級的。”
江振邦解釋道:“1985年,互聯網在米國還隻是少數軍事和科研機構的玩具,現在你們知道米國有多少互聯網用戶嗎?”
馬華騰立刻道:“至少兩千萬了!”
“對呀,這僅僅是爆炸性增長的開始。互聯網不是工具,而是新世界的規則係統。一旦基礎建好,它會像病毒一樣擴散。因為越多人用,它的價值就越大,這種共識效應會讓用戶數量爆炸式增長。”
“至於老百姓什麼時候能買得起電腦……”
江振邦笑道:“可以用電話和電視的普及速度做參考嘛,還有VCD,去年萬燕的一台VCD,賣四五千塊,現在呢?我們興科量產的VCD,成本能壓到一千塊。”
“電腦也是一樣,核心部件的價格會以你們無法想象的速度暴跌。至於網費,當用戶規模上來,當信息高速公路成為國家戰略,你覺得它還會貴嗎?”
馬華騰和丁三石都有些被說服了,但後者又有點嘴硬:“咱們和米國相比差距太大了,國內電腦產業的發展也不和人家比較。”
江振邦不置可否,問:“你們認為讓互聯網和電腦快速普及的最大因素是什麼?”
馬華騰沉吟道:“還是硬件成本,電腦太貴了。”
丁三石補充:“網絡資費,普通家庭也承受不起。”
江振邦搖搖頭,道:“是人才,是海量的、受過高等教育的、對信息和外部世界充滿極度渴望的年輕人。”
“根據教育部門的統計,今年我國全國高校的招生人數已經接近百萬,這個數字未來十年也會成倍增加。因為民眾渴望高等教育,國家也需要高等人才,上大學的人越多,越能拉動內需,緩解就業壓力……”
“而這些高等人才,就是我國計算機、互聯網和其他產業能夠迅速發展的根本燃料。”
總體而言,這頓飯是江振邦給未來的兩位互聯網巨頭上課、畫餅,講趨勢,談未來。
馬華騰和丁三石聽得是半信半疑,但也心潮澎湃。
他們隻覺得這個比自己小了三歲的年輕人好牛逼,也好會吹牛逼,不愧是一家資產上億國企的掌門人。
看問題直擊本源,視野非常有高度。
比不了比不了,如果不是江振邦實在年齡太小,他們真想拜大哥了。
飯局結束,丁三石甚至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問興科還招不招人。
江振邦哈哈一笑,讓李天來掏出自己的名片遞了過去,說:“我會看相,你和POny,一個是食傷生財,一個殺印相生!都是做大事的命,你們不適合給人打工,隻能自己創業做老板。”
“現在你們兄弟倆先沉澱沉澱,靜待時機,有煩心事,隨時給我打電話聊天,等時機成熟了,你們想自己出來單乾,就來興寧找我。”
微微一頓,江振邦豪邁道:“錢的問題,人的問題,我竭儘全力的幫你們!”
這句承諾不可謂不重,讓馬華騰和丁三石受寵若驚,連連點頭。
回去的路上,陶英傑忍不住問:“老大,你為啥那麼重視他倆啊?”
江振邦悠悠道:“我很看好互聯網這個行業,所以遇到相關人才就想認識認識。”
言罷,他叮囑陶英傑:“你以後在南方常駐,算是代表我,要和他們多走動,沒事就請他們吃吃飯喝喝酒。遇到搞IT,做互聯網的其他人才,也幫我籠絡住了。”
“過段時間我給你一筆錢,你到滬市成立家投資公司,我判斷明年股市應該會走強。我選股,你招聘交易員來炒。然後用盈利給這些人做天使投資,讓他們創業。你自己,也要多了解相關行業。”
陶英傑聽得心頭一跳,成立投資公司?炒股?
搞金融啊?這玩法可比倒賣家電高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