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英傑一直想做,所以連忙點頭應下,也沒來得及問炒哪個,反正江振邦說過段時間再給錢。
陶英傑嬉皮笑臉地扯彆的:“老大,你啥時候學的看相?給我也看看唄?我是什麼命格?”
江振邦說剛才是飯桌上胡說的,自己不會,陶英傑不信,一再追問。
江振邦才語重心長地說道:“你是偏財坐偏官,心思多,腦子活,容易得橫財,但更容易被其拖累,最終一場空,所以你必須得走正路…簡而言之,聽我的話就完事了!”
陶英傑將信將疑,不過麵上立刻應聲:“聽你的,你是領導,又帶我發財,我不聽你的聽誰的?”
在鵬城的最後兩日,江振邦的行程依舊緊湊。
他以興科公司董事長的身份,先後拜訪了兩家企業,
第一家是在今年初剛成立的,藏在鵬城郊區工業園裡的“畢亞迪電池有限公司”。
與江振邦相比,畢亞迪的老板王傳富才是個真正的技術天才,從首都有色金屬研究院碩士畢業,,畢業後留院工作,做到副教授後下海經商,自主創業。
未來,王傳富被芒格譽為“亨利·福特和愛迪生結合體”,畢亞迪也成為了一家舉世聞名的車企。
但現在,畢亞迪隻是個做電池的小公司。
江振邦找上了門,理由是為興科未來的便攜式影音產品考察電池供應商。
然而,兩人坐在簡陋的辦公室裡,話題很快就從幾毛錢一個的電池成本,飄到了十年後的新能源格局。
二人聊了半天,最後各自意猶未儘的道彆,王傳富看著江振邦的名片,才想起來他好像沒下一分錢的訂單。
江振邦去的第二家,是已經小有名氣的“華未通訊技術有限公司”,老板名叫任正平。
拜訪理由也類似;興科公司正在高速擴張,未來對企業內部的程控交換機以及通訊網絡有極高需求,希望尋求一家可靠的本土供應商。
任正平對此表示了歡迎,並詳細介紹了華未自主研發的產品。
然而談話的走向便超出了商務的範疇。
江振邦從企業通訊聊到未來的移動網絡,從2G時代的GSM和CDMA之爭,聊到未來數據業務將取代語音通話,成為通訊網絡的主要載體。
他甚至斷言,未來十年,誰掌握了核心的交換與傳輸技術,誰就能在信息時代立於不敗之地。
這些觀點,與任正平傾儘所有投入研發的理念不謀而合。
任正平有些意外地打量著眼前這個年輕人,他無法想象,一個來自東北縣城、搞家電的國企廠長,竟然對通訊行業的前沿技術和發展趨勢有著如此深刻的洞見。
這不像是合作方,更像是一位同行多年的戰略知己。
這場會麵,最終也沒有落到任何一紙合同上,隻在臨彆時,任正平用力地握了握江振邦的手,遞上了自己的名片。
至此,南下之行,圓滿收官。
十二月七號,江振邦坐上了前往首都飛機,董秘李天來沒忍住,問道:
“老板,你最後這兩天見的人,好像都沒和他們達成什麼合作。”
“就是交個朋友,多個朋友多條路嘛。”
江振邦心裡清楚,自己的根基在體製內,但仕途想要走得穩、走得遠,光靠自身的努力和高層的賞識是遠遠不夠的。
他必須擁有屬於自己的“山頭”,一個能在關鍵時刻為他提供強大助力的利益共同體。
馬華騰、丁三石代表著未來的互聯網輿論和新興經濟。
王傳富、任正飛則代表著實體工業和科技命脈。
而興科公司和他即將親手扶持起來的“青年軍”,則是他最直接的經濟基礎和政治班底。
當這些力量彙集在一起,將形成一股任何人都無法忽視的洪流,成為他在官場上披荊斬棘、無往不利的長槍和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