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領導們一陣打趣閒聊,過了一會,張博文才道:“不止是奉省這塊,林江省、白龍省,甚至京城的媒體資源,我們也在談。
當然,費用還要有的,但肯定比你去找要便宜…總之,接下來,母校一定會鼎力推你!”
這真是意外之喜,
江振邦感動不已,卻聽張博文又正色道:“不過你太年輕了呀,大力宣傳後,可能會引起非議,掀起一場風波,你要有這個心理準備。”
“我明白。”
江振邦點頭:“隻要有助於興科的長遠發展,能提高母校的知名度,我個人遭受一點非議也沒什麼。”
“不是那麼簡單的。”
張博文立刻搖頭,教誨道:“你不止是興科的董事長,更是國家乾部。”
“你要考慮到政治影響,接受采訪的時候,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你心裡要有數。如果說了不該說的,讓大領導看見,那你明明是有功之臣,領導對你也會有負麵看法!”
錢愛萍點頭同意,又道:“我跟媒體打過招呼了,稿子我們這先審一遍,沒問題再發。”
“從另一個角度講,這對振邦你也是個機會,能憑此進入高層視野。”
江振邦嗯嗯點頭,他的調研報告已經發在內參上了,省領導都看見了,再高能高到哪去?難道是京城?
有了更好,沒有拉到。
他宣傳造勢的目的就是為了營銷VCD,提高興科的公眾知名度,而不是搞什麼政治投機。
……
翌日上午,天都酒店的咖啡廳裡,江振邦見到了兩位記者。
一位是《奉陽晚報》的王牌記者李建,四十來歲,戴著黑框眼鏡,眼神裡透著一股職業性的審視。另一位是《奉省廣播電視報》的趙敏,三十出頭,短發,顯得精明乾練。
簡單的寒暄過後,二人正式開始采訪。
起初,話題圍繞著江振邦的個人經曆展開。
“江董,二十一歲的國營廠廠長,我打聽過了,縱觀全國都是僅此一例!雖然當時錦紅廠的情況不容樂觀,如今興科的成績,也證明了你的能力。”
“但我還是很奇怪,今年八月份,你剛剛大學畢業,是怎麼做上這個廠長的呢?”
李建推了推眼鏡,問的很直接,但他又補充道:“這個問題我必須要問清楚,報道上也要寫明白,否則會引發負麵輿論的,讀者和觀眾,會以為當地政府在大學生分配上存在黑幕,對你本人也有害,我們還不如不宣傳。”
“理解。”
江振邦笑了笑,如實答道:“我畢業後沒有第一時間分配工作,而是用近兩個月的時間下基層,寫了一份縣域經濟的調研報告,興寧十五家國營廠我都走遍了。”
“當我到錦紅廠調研時,廠黨委書記陳玉彬親自接待了我,因為我的專業就是學電子的,廠裡缺乏這方麵的技術人才,陳書記誠摯邀請我留在廠裡工作。”
“我雖然沒有立刻答應,但還是給陳書記出了些主意,陳玉彬書記覺得很有道理,對我非常欣賞,這是前因。”
“後來,我寫完了那份縣域經濟的調研報告,拿著它,我以應屆畢業生的身份,鬥膽去見了興寧市的劉學義市長,經過劉市長,我又見到了孫國強書記。”
江振邦刪刪減減,用春秋筆法將來龍去脈講了一遍:
“兩位領導非常有格局,不僅沒有覺得我寫的報告是高談闊論、空中樓閣,反而十分看重。我本人就此被分配到市委辦和國資局,在政府和黨委兩個口都擔任職務,並與各局一把手,共同推行興寧市國企改革的工作。”
“錦紅廠的陳玉彬書記第一個響應國企改革的號召,搞了一個聘任製廠長,並開了一個職工代表大會,邀請我去錦紅廠當廠長,經市委市政府謹慎研究,同意了他們的聘任決定……”
“但我本人收到這個消息後非常震驚,有點想說你們還是另請高明吧,但書記和市長說了,你是黨員,又是全興寧唯一一個電子專業大學生,你不來乾誰來乾?”
“我想,既然無論是廠子還是組織都想讓我挑起這個擔子,那我索性硬著頭皮試一試!”
“之後的事兒,兩位記者應該都知道了,我聯係上了我的母校奉陽工業學院,尋求技術支援,校企合作,共同搭建產學研一體平台……”
江振邦徐徐道來,聽得李建和趙敏兩個記者連連點頭。
直覺告訴他們,他們找到了個大新聞!
一個足以轟動全國的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