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香菇菌絲從受到刺激到現蕾,需要的時間比平菇長得多。
在平菇菇蕾已經明顯長大,木耳原基也逐漸伸展成小耳片的時候,香菇菌塊表麵才遲遲地、零星地冒出幾個小小的、灰褐色、如同黃豆般大小的凸起!
“出來了!香菇也出來了!”李滿倉這次的聲音帶著一種更深沉的喜悅。
香菇的生長周期最長,管理也相對精細,它的成功現蕾,意味著三種菌類的栽培都邁過了最艱難的第一道坎。
消息再次轟動了李家坳。村民們看著不同房間裡,不同形態的菌類以不同的速度生長著,感覺無比新奇。
平菇果然不負“快槍手”之名,從現蕾到第一茬成熟采收,僅僅用了五到七天。
當第一筐鮮嫩肥厚、散發著清香的平菇被采下來時,所有人都圍了上來。
李滿倉將其中的一部分分給了參與勞動的社員們嘗鮮,簡單的蒜蓉清炒,那鮮美的滋味就讓從未在冬天吃過如此鮮嫩蘑菇的村民們讚不絕口。
木耳的生長則顯得不緊不慢。
從黑色原基長成舒展的小耳片,再到成熟耳片充分展開、邊緣卷曲、富有彈性),需要十五到二十天。
當第一批黑亮、厚實、如同綢緞般的木耳被采收下來時,社員們小心翼翼,生怕碰壞了這看起來就金貴的東西。
而香菇,則充分展現了它的“慢工出細活”。
從灰褐色的菇蕾,慢慢拉長菌柄,撐開菌傘,傘蓋顏色加深並出現美麗的龜裂紋,整個過程持續了將近二十天。
當第一批傘蓋肥厚、菌肉緊實、香氣濃鬱的乾製香菇為了便於保存和運輸,李滿倉指導社員們將部分鮮菇進行了初步烘乾)出爐時,那濃鬱的異香讓所有人都知道,這等待是值得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成功了!三種食用菌的室內栽培都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
看著倉庫裡采收下來的鮮嫩平菇、黑亮的木耳以及香氣撲鼻的乾香菇,王振山和周建黨激動得手都有些顫抖。
這不僅僅是蘑菇,這是李家坳生產隊一條嶄新的活路!是集體副業成功的鐵證!
李滿倉心中同樣充滿了成就感,但他更清楚,這隻是第一步。
他組織社員們將采收的食用菌進行分類、整理。
平菇和部分鮮香菇通過鋼鐵廠的渠道和公社供銷社銷售,而木耳和大部分香菇則被小心地乾製儲存起來,準備尋找更好的銷路。
當第一筆賣蘑菇的收入——一百多塊錢,交到生產隊會計手上時,整個李家坳都沸騰了!
這筆錢或許不算巨款,但它代表的意義非同尋常!它意味著,在土地之外,在農閒時節,李家坳的社員們憑借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真的創造出了實實在在的財富!
原本那些持懷疑態度的村民,此刻也徹底信服了,紛紛找到王振山和李滿倉,詢問能不能擴大規模,自家能不能也跟著學。
李滿倉知道,火候到了。
他趁熱打鐵,與王振山、周建黨商議,決定以生產隊集體的名義,正式成立“李家坳生產隊食用菌種植小組”,
由他擔任技術總指導,吸納更多細心肯乾的社員參與,總結經驗,逐步擴大種植規模,並將這成功的模式穩固下來。
喜歡1975,彆賣我女兒請大家收藏:()1975,彆賣我女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