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科技的擴張速度,快得超乎所有人的想象。辦公區域如同貪婪的菌落,不斷蠶食著同一棟寫字樓裡新騰空的樓層。嶄新的工位一排排立起,上麵坐著許多新鮮而略帶迷茫的麵孔。走廊裡,陌生的身影越來越多,擦肩而過時,有時連點頭微笑都來不及,隻能留下匆忙的背影。
一種無形的變化,正在公司內部悄然發生。
最初那種在華光電櫃台、在初創小廠房裡同吃同住、為一個技術難題熬夜爭吵又共同解決的“革命情誼”,似乎正在被日益龐大的組織結構和嚴謹的工作流程所稀釋。老員工們開始懷念以前那種扁平化、直接、甚至有些粗放的管理和溝通方式。他們形成了一個個無形的小圈子,午餐時聚在一起,話題總離不開“想當年”。
而新加入的員工,大多來自大型科技公司或海外名校,他們帶著成熟的工作方法和流程意識,卻也難免帶著大公司的“職業毛病”:更注重邊界感、更習慣郵件溝通而非直接敲門、更傾向於遵循kpi而非主動攬活。他們的高效和專業,有時在老員工看來,卻顯得有些“冷漠”和“不近人情”。
摩擦,開始在細微處滋生。
一次項目協調會上,一位新來的項目經理嚴格按照流程,要求研發部門提供詳儘到極點的技術文檔和時間節點評估,語氣公事公辦。負責該模塊的一位早期核心工程師,名叫張碩,是跟著周偉從華光電時期就打拚過來的元老,當場就炸了。
“又要文檔?!老子代碼都快寫完了,你還在糾結文檔格式?有這功夫自己去代碼裡看不就完了?當初我們搞指環1代的時候,哪來這麼多破流程,不也搞出來了?”張碩脾氣直,嗓門大,會議室氣氛瞬間降至冰點。
新項目經理也不甘示弱,扶了扶眼鏡:“張工,這是公司規範,也是為了項目後續維護和知識沉澱。不能總是靠口口相傳和個人英雄主義,公司現在規模不一樣了……”
“狗屁規範!就是你們這些大公司來的,就知道搞形式主義!拖慢進度!”張碩氣得臉紅脖子粗。
最後還是周偉聞訊趕來,才把兩人壓了下去。但疙瘩,已經結下了。
類似的情況,在不同部門間時有發生。市場部覺得研發部“軸”,不懂變通;研發部覺得市場部“浮”,亂提需求;新員工覺得老員工“土”,缺乏專業性;老員工覺得新員工“裝”,沒有歸屬感。
文化的衝突和融合,成了星火高速擴張期最棘手,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問題。
而張碩,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積壓了太多的情緒和壓力。他技術過硬,是周偉手下最能攻堅的猛將之一,“燎原”項目和“星火os”的預研,他都承擔了核心任務。但不斷湧入的新人、日益複雜的流程、以及家庭方麵的一些瑣事孩子上學、老人身體不適),讓他感到越來越力不從心,身心俱疲。
終於,在一個加班到深夜、又因為一個流程問題和支持部門吵了一架之後,他崩潰了。第二天上午,他頂著通紅的眼睛,沒有去找周偉,而是直接將一封辭職信發到了isa)和林燁的郵箱裡。
郵件寫得很簡單,隻說因個人原因離職,感謝公司培養。
這封郵件,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瞬間在李靜和林燁那裡激起了波瀾。
李靜第一時間找到了林燁,臉色凝重:“林總,張碩要離職。他是早期核心骨乾,技術能力頂尖,而且正在參與‘燎原’和os的核心開發,他的離開損失巨大,而且會對團隊士氣造成嚴重打擊。”
林燁眉頭緊鎖:“原因?”
“郵件裡沒說。但我側麵了解了一下,可能和近期的工作壓力、內部溝通不暢,以及他的一些家庭因素有關。”李靜謹慎地回答,“需要我立刻找他談嗎?”
“不,我先和他談。”林燁放下手頭的工作,“isa,你約他一下,就說我請他喝杯咖啡。另外,詳細了解一下他家庭具體有什麼困難。”
半小時後,公司樓下那家熟悉的咖啡館。
張碩坐在林燁對麵,顯得有些局促不安,雙手不停地搓著膝蓋,不敢看林燁的眼睛。
“碩哥,”林燁用了以前的稱呼,語氣平和,“怎麼了?遇到什麼過不去的坎了?非要走這一步?公司哪裡做得不好,還是我林燁哪裡對不起兄弟了?”
一句“碩哥”,讓張碩的眼圈瞬間就紅了。這個稱呼,已經很久沒人叫了。
“林總……不是……公司很好,您對我也沒得說……”他聲音有些哽咽,“就是……就是感覺太累了……有點跟不上了……”
他斷斷續續地訴說著:感覺新技術層出不窮,學起來吃力;和新同事溝通總是不順暢,覺得他們不理解自己;家裡事情也多,孩子上學要操心,老人最近身體也不好,醫院公司兩頭跑,精力實在跟不上。他覺得自己的價值在下降,又無力改變,隻好選擇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