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清晨,星火尖端材料研究院門口罕見地聚集了一小群人。陳薇、李靜、周偉、王皓都到了,連平時這個點肯定在生產線上的吳坤也特意趕了過來。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投向園區主路的方向,像是在等待著什麼重要人物。
這位崔博士,架子不小啊。吳坤看了眼手表,半開玩笑地說,讓咱們這麼多人等。
陳薇整理了下衣襟,語氣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尊重:崔明遠博士是林總親自三顧茅廬請來的,在固態離子學領域是國際公認的權威。等他一會兒,值得。
李靜補充道:為了說服崔博士,林總和他進行了三次深度技術交流,最後是靠著對固態氫電池技術路徑的獨到見解,才打動了他。崔博士在原單位就是因為研究理念太過超前,經費申請屢屢受挫,這才被我們說動。
正說著,一輛黑色的轎車緩緩停在研究院門口。車門打開,一位戴著黑框眼鏡、頭發梳理得一絲不苟、約莫五十歲上下的學者走了下來。他穿著樸素的中山裝,身形清瘦,眼神銳利,手裡拎著一個看起來有些年頭的皮質公文包。
陳薇立刻迎了上去:崔博士,歡迎歡迎!一路辛苦了。
崔明遠微微頷首,算是打過招呼,目光卻已經越過眾人,投向了身後那棟嶄新的研究院大樓:實驗室都準備好了?
全部按照您審核過的標準完成了建設和設備安裝,周偉上前一步,就等著您來驗收了。
驗收不是看表麵功夫,崔明遠語氣平淡,卻自帶一種不容置疑的氣場,我要看數據。潔淨度的連續監測記錄,溫濕度的穩定性曲線,氣體純度的檢測報告,還有所有大型設備的調試日誌。
這番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的態度,讓在場幾人都微微一愣。吳坤下意識地挑了挑眉,顯然對這種不懂人情世故的作風有些意外。
都準備好了,陳薇很快恢複笑容,崔博士要不要先到辦公室休息一下,喝杯茶?
不必,崔明遠擺擺手,直接去實驗室。
眾人隻好簇擁著他走進研究院大門。通過三道風淋室時,崔明遠在每個房間都停留了遠超規定的時間,仔細觀察著氣流組織和過濾器的工作狀態。
這個角落的氣流速度偏弱,他指著第二道風淋室的右上角,會有清潔死角,需要調整送風口的角度。
老謝連忙記下:好的崔博士,我們馬上處理。
進入核心合成區,崔明遠從公文包裡取出一個精致的溫濕度計,與牆上的監控儀表進行比對。誤差0.1攝氏度,可以接受。他自言自語道,然後又從包裡拿出一個靜電測試儀,在實驗台的不同位置進行測量。
吳坤看得目瞪口呆,湊到周偉耳邊低語:這位崔博士出門還隨身帶這麼多家夥事兒?
周偉苦笑著小聲回應:典型的學者作風,隻相信自己的數據。
來到手套箱前,崔明遠仔細檢查了每個手套接口的密封性,又查看了氣氛淨化係統的運行日誌。再生周期設置得太保守了,他指著屏幕上的數據,按照這個使用頻率,完全可以延長30的再生間隔,節省耗材。
負責設備調試的工程師麵露難色:廠家建議的保守一些,怕影響箱內氣氛純度...
廠家的建議是基於通用工況,崔明遠打斷他,我們要根據實際研發需求來優化。記錄:後續所有設備的運行參數,都要經過研發團隊的驗證調整,不能完全照搬廠家設定。
是,崔博士。工程師連忙記下。
一圈巡視下來,崔明遠已經指出了七八處需要改進的地方,從通風係統的微調到某台儀器接地電阻的精確值,事無巨細,要求嚴苛。跟在他身後的研究院行政主管額頭已經冒出了細汗,筆記本上記得密密麻麻。
最後,崔明遠在實驗室中央站定,環視眾人:實驗室的硬件基礎不錯,但細節決定成敗。我希望三天內看到所有問題的整改報告。
沒問題,陳薇立即應下,研究院的所有資源都會優先配合您的工作。
崔明遠這才微微點頭,臉色稍霽:帶我去看看團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