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院的小會議室裡,十幾位已經報到入職的研究員正襟危坐。這些人中,有從國內外知名高校挖來的年輕博士,有從企業研發部門重金聘請的資深工程師,還有幾位是剛畢業就被星火優厚條件吸引來的頂尖院校碩士。
崔明遠走進會議室,沒有寒暄,直接走到白板前,拿起筆寫下了一個複雜的化學方程式。
今天我們就從固態電解質的離子輸運機理開始,他的聲音在會議室裡回蕩,有人能告訴我,為什麼傳統的摻雜策略在氫離子導體中收效甚微?
會議室裡一片寂靜,幾位年輕的研究員麵麵相覷,沒想到第一次團隊會議就這麼硬核。
一位從鎂國國家實驗室回來的博士試探性地回答:是因為氫離子的半徑和遷移機製與鋰離子存在本質差異?
太籠統,崔明遠麵無表情,我要的是定量分析,是能指導材料設計的理論模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轉身在白板上畫出一個複雜的相圖:氫離子在固態基質中的傳導,關鍵在於界麵工程和晶格動力學的協同作用。我們接下來要突破的,不是簡單的材料替換,而是要從第一性原理出發,重新設計氫離子的傳輸路徑...
接下來的一個小時,崔明遠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固態氫電池麵臨的核心科學問題和技術挑戰。他的講解邏輯嚴密,數據翔實,展現出了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對前沿方向的精準把握。原本有些緊張的研究員們漸漸被他的講解吸引,開始積極提問和討論。
會議結束後,崔明遠叫住了準備離開的眾人:提醒一下,研究院不鼓勵加班,但要求高效。每天早上的組會八點準時開始,我要看到每個人的實驗日誌和數據分析。另外,他頓了頓,所有發表論文和專利申請,必須經過我的審核。我不希望看到為了追求發表數量而犧牲研究深度的行為。
研究員們陸續離開後,陳薇等人走進會議室。
崔博士,感覺團隊怎麼樣?陳薇問道。
基礎不錯,但需要規範。崔明遠直言不諱,有三個人的研究方向需要調整,太追隨熱點,缺乏獨創性。另外,實驗員的培訓要加強,我不允許任何不規範操作影響數據可靠性。
吳坤忍不住插話:崔博士,咱們是不是可以先集中精力做出個原型?林總那邊等著要階段性成果...
沒有紮實的基礎研究,哪來的可靠原型?崔明遠立刻反駁,如果隻是為了拚湊一個展示用的樣品,我就不必來這裡了。我要做的是開創性的工作,急功近利是大忌。
吳坤被噎得說不出話,臉色有些難看。
周偉趕緊打圓場:崔博士說得對,基礎研究確實需要耐心。我們都會支持您的工作方式。
崔明遠的神色這才緩和了些:感謝理解。科研不是工廠生產,不能簡單用時間表來驅動。但我可以向各位保證,隻要給予足夠的支持和時間,我們一定能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
送走崔明遠後,吳坤長舒一口氣,抹了把額頭:我的老天,這位崔博士可真是不好相處啊。這要求嚴的,比我管生產線還狠。
陳薇卻露出滿意的笑容:就是要這樣的掌舵人。新材料研發需要的就是這種嚴謹甚至固執的精神。林總果然沒看錯人。
可是他那套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會不會太慢了?吳坤不無擔憂地說,咱們可是在林總那裡立了軍令狀的。
欲速則不達,周偉若有所思,特彆是在材料科學這種基礎領域。崔博士雖然固執,但他的專業能力和敬業精神無可挑剔。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他創造最好的工作環境,讓他能夠心無旁騖地帶領團隊攻堅克難。
就在他們討論的時候,崔明遠已經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他放下公文包,從裡麵取出一疊厚厚的文獻資料,在書桌前坐下。窗外,星火科技園區的其他建築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而在這棟新落成的研究院裡,一場關乎未來的科技攻堅戰,才剛剛拉開序幕。
崔明遠戴上眼鏡,翻開筆記本,在上麵工整地寫下第一行字:固態氫電解質研究計劃——星火研究院,第一天。
喜歡重生:我的腦機接口橫掃科技圈請大家收藏:()重生:我的腦機接口橫掃科技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