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_重生:我的腦機接口橫掃科技圈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59章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1 / 2)

星火尖端材料研究院三號合成實驗室內,氣氛凝重得能擰出水來。

崔明遠站在通風櫥前,眉頭緊鎖,透過特製護目鏡仔細觀察著反應釜內的情況。幾個年輕的研究員屏息凝神地圍在四周,連大氣都不敢喘。

溫度曲線還是不對。崔明遠的聲音冷得像冰,1350度恒溫階段出現了±3度的波動。王磊,解釋一下。

被點名的年輕博士臉色發白,緊張地翻看手中的實驗記錄:崔、崔博士,高溫爐的控溫係統我們已經校準過三次了,但每次升到1300度以上,總會有細微波動...

細微?崔明遠猛地轉身,眼神銳利如刀,在氫化物的合成中,2度的溫差就足以讓晶格結構發生不可逆的改變!這個道理還需要我重複嗎?

王磊低下頭,不敢再說話。

這是他們嘗試合成林燁提出的y7材料的第十七次實驗。根據林燁提供的理論框架,這種稀土氫氧三元化合物被認為是實現高性能固態氫電解質的關鍵。理論計算顯示,其氫離子電導率有望達到現有最好材料的十倍以上。

但理論終究是理論。

實驗室角落的廢棄物收集箱裡,已經堆滿了前十六次實驗的失敗樣品——有的顏色不對,有的根本沒能形成預期的晶體結構,還有一次甚至因為溫度控製失誤導致反應釜內襯受損,不得不停機檢修了兩天。

崔博士,助理研究員小李小心翼翼地開口,林總提供的這個材料體係,對合成條件的要求實在太苛刻了。不僅需要超高純度原料,還要在特定氣氛保護下進行長達72小時的高溫反應,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前功儘棄...

所以呢?崔明遠冷冷地打斷他,就因為難,我們就不做了?

我不是這個意思...小李連忙解釋。

崔明遠摘下護目鏡,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即便是他這樣在材料領域深耕二十多年的老將,也不得不承認林燁提出的這個材料體係確實極具挑戰性。那些看似完美的理論預測,在實踐中卻要麵對無數個難以控製的變量。

把這次的樣品送去表征室,他吩咐道,我要在下午三點前看到xrd和se的完整數據。

是,崔博士。

研究員們如蒙大赦,立即開始收拾實驗設備。就在這時,實驗室的門被推開,林燁和周偉走了進來。

怎麼樣,崔博士?林燁關切地問道,目光掃過實驗台上尚未清理的反應裝置。

崔明遠示意助手們繼續工作,自己則領著兩人來到隔壁的辦公室。他打開電腦,調出一係列數據和圖像。

第17次嘗試,又失敗了。他直言不諱,你看這個xrd圖譜,雖然主峰位置對了,但是半峰寬太大,說明結晶度不夠。se圖像也證實了這一點,晶粒尺寸分布太寬,存在大量晶界。

林燁仔細查看著數據,眉頭微蹙:是前驅體混合不均勻導致的?

不止,崔明遠調出另一組數據,我們發現原料中的微量水分會顯著影響成相過程。雖然已經在手套箱中操作,但想要完全杜絕水分的影響,需要把露點控製在零下80度以下,這已經超出了現有設備的極限。

周偉倒吸一口涼氣:零下80度?這要求也太變態了。

更麻煩的是相變控製問題。崔明遠又調出一張相圖,你提出的這個材料在冷卻過程中會經曆三個相變點,每個相變都會引起體積變化。如果冷卻速率控製不當,樣品就會因為內應力而開裂。

他指著電腦上的照片,那是前幾天的一次實驗樣品,表麵布滿了蛛網般的裂紋。

所以現在的情況是,崔明遠總結道,理論上完美的材料,在實際合成中麵臨著三大難題:原料純度要求超出商業供應水平、合成條件接近現有設備極限、相變控製需要突破傳統工藝。

辦公室裡陷入短暫的沉默。窗外,研究院的其他實驗室都在正常運轉,唯獨這個核心項目舉步維艱。

成品率現在有多少?林燁問道。


最新小说: 嫌我不孕?離婚當天懷上首長的崽 穿書女配不乾了,囤貨發家不香麼 未知何處是彼岸 羅小黑:鹿野向我表白!? 無儘樂園 我玩的可能是一個假遊戲 刑偵組來了個段子手 大明:老娘,彆攔著!妹子快救咱 都說了我是獵戶,媳婦太多養不起 敕封一品公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