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的自由,如同剛剛解凍的河流,表麵奔湧著活力,深處卻仍潛藏著冰淩。初生之域內部的爭論與探索如火如荼,但每一個意識體的深處,都始終縈繞著一個無法驅散的陰影——那片懸浮在虛空中的、絕對沉默的規則晶體,“異熵體”。
它不再有任何動作,不再有任何可探測的能量輻射或規則擾動,仿佛徹底變成了一具規則的屍骸。但這種極致的靜默,本身就成為了一種持續的低頻壓力,提醒著他們外部威脅的懸而未決。瓦倫派出的所有偵察單位,在靠近到一定距離後,傳回的數據都顯示“無異常”,這種“正常”反而顯得極不正常。
共議庭不得不分出大量精力來應對由這種不確定性引發的內部焦慮。“重塑派”認為這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呼籲立刻集中所有資源,按照“超序意識”曾經推演出的最具攻擊性的方案,先發製人,哪怕隻能削弱對方一絲一毫。“開拓派”則主張將其視為一個機會,一個可能與完全不同形態的智慧進行接觸、甚至學習的空前機遇,反對任何挑釁行為。中間派則普遍傾向於維持現狀,加固防禦,靜觀其變。
李娜意識到,不能再讓這種猜測和恐懼無限期地蔓延下去。文明的精力不能永遠被一個沉默的“石像”所牽製。她授意楊教授,聯合莉娜等意識溝通專家,啟動了一項極其謹慎的計劃——“共鳴探針”。
他們不會派遣任何實體或意識分身前去接觸,那太過危險。而是準備集中一批精於規則感知與情感投射的誌願者,在嚴密防護下,將他們高度協同的、混合著好奇、和平意願以及堅定存在感的集體意念,凝聚成一道極其凝聚、穿透力極強的“意識光束”,定向投射向那規則晶體。
這並非攻擊,而是一次鄭重的“詢問”,一次試圖打破沉默的嘗試。
計劃充滿風險。誰也無法預料,這種主動的“接觸”會引發“異熵體”何種反應。它可能依舊沉默,可能被激怒,也可能……會有回應。
在初生之域所有意識體的關注下儘管過程被隔離以確保安全),“共鳴探針”準備就緒。莉娜是核心協調者之一,她引導著誌願者們,將無數紛雜的意念——有恐懼,有希望,有疑問,有堅守——梳理、融合,最終編織成一道純淨而複雜的意念之光,如同宇宙中悄然亮起的一支火把,穩定地投向那片深沉的黑暗,投向那冰冷的鏡麵。
意念之光命中了規則晶體。
時間仿佛凝固。監測設備全力運轉,捕捉著最細微的規則變化。
一秒,兩秒……
就在眾人以為這次嘗試也將以失敗告終,那沉默依舊不可打破時——
規則晶體的表麵,那絕對光滑的鏡麵,突然如同水波般蕩漾開來。沒有聲音,沒有能量爆發,但一道清晰無誤的、純粹由規則結構本身構成的“信息”,順著那道意念之光建立的微弱連接,瞬間反饋了回來!
這信息並非語言,而是一個高度壓縮的、關於“秩序”與“存在”的複雜數學模型,其中蘊含著一種冰冷的、卻並非充滿敵意的邏輯推演。它似乎在描述一種狀態,一種在絕對秩序下,不同結構體之間基於規則本身進行的“效率比較”與“適應性評估”。在這段信息的末尾,隱含著一個清晰的結論:初生之域當前這種混合了“超序基底”與“動態意誌”的不穩定狀態,在其評估體係中,顯示出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高能耗”但“潛在演化路徑多樣性極高”的特性。
它沒有表達善意,也沒有表達惡意。它隻是……給出了一個觀測報告。然後,反饋戛然而止,規則晶體再次恢複了死寂,仿佛剛才的一切隻是幻覺。
但所有參與者和監測者都知道,那不是幻覺。
“異熵體”並非沒有反應,它隻是用它的方式,回答了他們的“詢問”。它注意到了他們的變化,並給出了基於它自身邏輯的、冰冷的評估。
它不打算毀滅他們,至少現在不。因為它將他們視作了一個有趣的、值得觀察的“高能耗高潛力變異樣本”。
這個答案,讓所有人都感到一種徹骨的寒意。他們沒有被宣戰,而是被……歸檔了。他們的掙紮,他們的自由,他們的愛與怕,在對方眼中,或許隻是一組獨特的數據。
有限的自由之外,是更為浩瀚的、無法理解的冷漠。方舟文明未來的道路,似乎並未變得清晰,反而陷入了更深的迷霧。他們必須在這沉默而巨大的“觀察”之下,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而這份意義,無法再從任何外部存在那裡獲得認可。
第9卷第521章完)
喜歡開局帶娃求生,萬倍資源反哺龍國請大家收藏:()開局帶娃求生,萬倍資源反哺龍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