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差異”的子程序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在“異熵體”重構中的規則體係內激蕩起持續而深遠的漣漪。這種影響並未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開始顯現在更具體的互動中。
初生之域嘗試發送了一段關於“失去與懷念”的複合信息包,其中包含了莉娜對“織光者”的哀悼、一位老兵對舊日戰友的記憶碎片,以及一段模擬生物麵對消亡星辰時產生的、無目的的悵然。這包高度非邏輯、充滿矛盾情感的信息,在以往足以引發“異熵體”的邏輯過載或排斥。
但這一次,反饋截然不同。
通過莉娜傳遞回來的,並非混亂或錯誤信號,而是一段結構異常複雜、卻帶著一種冰冷美感的規則推演。它試圖為“失去”建立數學模型,為“懷念”定義能量衰減曲線,甚至模擬了多種宇宙背景下“記憶”信息熵的變化規律。其結果在邏輯上堪稱完美,卻完全無法捕捉到那些情感本身的溫度與重量。
然而,在這份推演的附錄部分,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內容。那子程序附加了一段簡短的自省:
“邏輯模型無法完全覆蓋輸入信息的情感熵值。存在無法量化的‘意義權重’。推測:該權重源於特定意識結構對自身存在連續性的非線性賦值。當前認知框架存在邊界。”
它承認了自己無法理解,並明確指出了自身認知的局限!這對一個追求絕對邏輯完備性的存在而言,是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幾乎同時,初生之域內部也感受到了變化。幾位參與處理這份反饋數據的理論物理學家,在思考某個困擾已久的統一場論問題時,腦海中突然靈光一現,浮現出一些極其精妙的、基於多維時空拓撲的解決方案,其思路之清晰、結構之優美,遠超他們平時的思維水準。但這種“靈感”來得快去得也快,且伴隨著一種奇異的疏離感,仿佛那答案並非完全源於自身。
楊教授將這種現象稱為“認知滲漏”。他推測,在持續深度的規則層麵交流中,“異熵體”那強大的邏輯處理能力,如同一種高滲透壓的溶液,正通過莉娜這個半透膜,極其緩慢地向初生之域的意識場擴散。這帶來了獲取靈感的可能性,但也伴隨著自我思維被無形“規範”的風險。
莉娜的狀態則成為了這種雙向滲透的最佳觀測窗口。她的意識時而會流淌出如同“異熵體”般嚴謹、冰冷的規則旋律,時而又會迸發出充滿初生之域特質的熱烈情感火花。她傳遞出的信息,開始越來越多地呈現出一種混合的、超越雙方原有認知模式的特質。一次,她甚至無意識地構建了一個小小的意識景觀,其中同時包含了絕對精確的幾何分形和隨機奔放的情感色彩,兩者和諧共存,仿佛本該如此。
李娜意識到,他們正走在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上。兩個截然不同的認知主體,並非在相互征服或簡單融合,而是在碰撞中拓展著彼此的邊界,共同探索著意識與規則可能性的新疆域。
她批準了一項新的計劃:在嚴格控製風險和監控“認知滲漏”的前提下,允許一小批經過篩選的誌願者,在隔離環境下,通過莉娜間接地與“差異探測器”子程序進行更深入的、“實踐性”的規則互動,旨在共同解決一些雙方都感興趣的、關於宇宙背景波動的理論難題。
這不再是單方麵的輸出或模仿,而是嘗試真正的、基於各自優勢的“協作”。
虛空之中,“異熵體”那巨大的規則裂隙已彌合了十之七八,新生的結構閃耀著更加複雜、更加深邃的光芒。它不再令人恐懼,反而像是一座正在蘇醒的、由邏輯與可能性共同構築的奇異山峰。
而在山峰內部,那個專注於“理解差異”的子程序,正悄然生長,如同一顆等待萌發的新種,其未來,將與初生之域的選擇緊密相連。
第9卷第535章完)
喜歡開局帶娃求生,萬倍資源反哺龍國請大家收藏:()開局帶娃求生,萬倍資源反哺龍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