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土壤症結的剖析_穿越1858年的澳洲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穿越1858年的澳洲 > 第65章 土壤症結的剖析

第65章 土壤症結的剖析(1 / 1)

季方團隊帶來的不僅是新奇的工具,更是一套係統的土壤勘察方法。第二天一早,德才和兩個後生就背著土樣箱,在華夏屯的耕種區裡忙碌起來,每走十步就取一份土樣,分門彆類裝進貼著標簽的陶罐裡,標簽上用毛筆寫著地塊編號、深度、土壤顏色,比賬本還要細致。

“這土得測三項:含鹽量、酸堿度、有機質。”德才一邊往試管裡倒土樣,一邊給圍觀的華工講解,“你們看這試紙,泡過土水後變紅,說明是酸性;變藍,就是堿性——咱們這地,試紙都快藍得發黑了,堿太重。”

一個華工蹲下身,抓著自己地裡的土問:“德才師傅,我這地看著挺黑,咋也是鹽堿地?”

德才拿起那土樣,放在鼻尖聞了聞:“黑是因為有腐葉,但你嘗嘗,是不是發苦發澀?”華工嘗了嘗,果然皺起眉頭。“這就是‘隱性鹽堿’,表麵看不出來,種上莊稼才會壞事——小苗紮根時,根須碰到鹽堿,就像被火燎了似的,根本長不起來。”

另一邊,季方和茂才正用羅盤測量坡度,手裡的算盤打得劈啪響。“坡度兩度,正好能排水,”茂才在紙上記錄,“但得挖‘三溝’:主溝深五尺,支溝深三尺,田溝深一尺,溝溝相通,才能把鹽堿水排出去。”

季方拄著拐杖,走到之前沈農種的試驗田邊,看著那些葉片發黃的稻苗,輕輕歎了口氣:“沈師傅,你這稻種選得好,可惜水沒澆對。”他指著田埂上的裂縫,“澆水太急,表層土板結了,鹽堿都積在根須周圍,苗能不黃嗎?”

沈農臉一紅:“季師傅說得是,我隻想著多澆水能壓鹽,沒想到反害了苗。”

“不是多澆水,是巧澆水。”季方蹲下身,用手扒開稻苗根部的泥土,“得‘小水勤澆’,像給孩子喂飯似的,一次少澆點,多澆幾次,讓水慢慢把鹽堿帶到溝裡排走。這叫‘淋鹽’,比猛灌有效。”

中午時分,所有土樣檢測完畢,季方把結果彙總在一張大紙上,貼在臨時搭起的木牌上。華工們圍過來看,隻見紙上用不同顏色標注著耕地狀況:紅色是重鹽堿區,占了近三成;黃色是中鹽堿區,占五成;綠色是輕鹽堿區,隻占兩成。

“問題主要在三點,”季方站在木牌前,聲音清晰,“一是排水不暢,鹽堿水積在底層,太陽一曬就往上冒;二是土壤板結,水滲不下去,鹽排不出去;三是缺有機質,土太瘦,就算排了鹽,莊稼也長不好。”

他用拐杖指著紅色區域:“這些地不能急著種莊稼,得先‘休耕’,種苜蓿、甜高粱這些耐鹽堿的植物,讓它們把鹽堿吸到莖葉裡,收割後燒掉,ashes灰燼)還能肥地。”

又指向黃色區域:“這些地可以種,但得先挖溝排水,再鋪一層秸稈,秸稈上蓋新土,像給地穿件‘棉襖’,擋住底下的鹽堿。”

最後是綠色區域:“這些地最有希望,先引水淋鹽三天,再撒草木灰和腐熟的糞便,下個月就能種土豆,產量錯不了。”

人群裡有人問:“季師傅,那咱們之前種的稻子咋辦?總不能都拔了吧?”

季方笑著搖頭:“不用拔,我教你們個法子。”他讓茂才拿來些石膏粉,“這東西能改良堿性土,每畝撒五十斤,和土拌勻,再澆一遍小水,保準稻苗能緩過來。”

華工們聽得心服口服,之前心裡的疑慮全沒了。李武搓著手說:“季師傅,那示範田啥時候開始挖溝?我帶人來幫忙!”

“明天就動工。”季方看向天宇,“主事,得麻煩你派些壯丁,再準備些鐵鍬、鋤頭,咱們邊乾邊教,讓大夥都學會這改良法子。”

天宇連忙應下:“沒問題!今晚就讓人磨好工具,明天一早聽您調遣!”

夕陽西下時,季方團隊還在給華工們講解土壤知識,德才用帶來的工具演示如何測鹽堿度,兩個後生則教大家辨認耐鹽堿的植物。沈農拿著小本子,把季方說的每句話都記下來,字跡工工整整,像個認真的學生。

天宇站在一旁,看著這熱鬨的場景,心裡徹底踏實了。之前隻知道土壤不好,卻找不出症結,如今季方團隊把問題掰碎了、講透了,連最普通的華工都明白了“為啥土不好”“該咋改良”,這比單純解決幾畝地的問題更重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華夏屯的耕地,總算有了真正的出路。

喜歡穿越1858年的澳洲請大家收藏:()穿越1858年的澳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大清鹽霜 重生明末再造華夏 終墜 高武:我以凡軀,叩開神門 與絕色姐姐合租,美女愛上我 漁獵東北:從街溜子到山海王 抗日:我是狙擊手 本心之源 女帝教我當大師,開局全款買凶宅 夜王與白姬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