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啟動後的第五天,華夏屯像個被上緊發條的機器,高速運轉著。
建牆的地基已經挖好,深褐色的泥土裡嵌著大塊的石頭,壯丁們光著膀子,喊著號子用木夯夯實。夯聲“咚咚”作響,在屯子裡回蕩,像在給所有人的動作打節拍。李武的肩膀曬脫了皮,卻隻是往上麵抹了些草藥,又扛起了木夯。
開荒的地裡,五十畝地已經翻過一遍,黑褐色的土壤在陽光下泛著濕潤的光澤。王虎帶著人撒草木灰,白色的粉末像細雪落在地裡,和泥土混在一起。季方每天都來測土,試紙的顏色一天比一天淺,他說:“照這進度,再有五天,頭五十畝就能鋪秸稈了。”
後勤組的壕溝也挖了大半,深五尺的溝沿著牆基蜿蜒,像條黑色的帶子。張嬸帶著婦女們在編拒馬,用粗壯的紅荊條交叉捆綁,再削尖頂端,看著就透著股威懾力。“等拒馬做好了,往gategate)前一擋,啥野獸都彆想進來。”張嬸擦著汗說。
這天傍晚,天宇查完工回到棚屋,剛坐下喝了口水,係統的提示音再次響起:“檢測到‘首次領地建設’任務進度:居住點加固30,耕地拓展50,防禦體係40,整體進度良好。”
他心裡一動,追問:“基礎科技樹具體包含哪些內容?”
係統立刻調出了詳細列表,一連串的技術名稱在他腦海裡展開:“農具改良類:曲轅犁圖譜、龍骨水車圖譜、水力碾磨圖譜;建築搭建類:榫卯結構圖譜、磚石拱橋圖譜、夯土城牆進階圖譜;防禦工事類:箭樓設計圖譜、護城河挖掘圖譜、信號傳遞裝置圖譜……”
天宇的呼吸不由得急促起來。曲轅犁!他記得沈農說過,普通木犁得兩個人拉,一天最多翻一畝地,而曲轅犁一個人就能操作,效率能提高一倍。還有龍骨水車,要是能造出來,灌溉就不用再靠人挑了,省下來的人力能多開墾多少荒地?
建築類的榫卯結構更讓他心動。現在搭棚屋用的是簡單的捆綁,不結實還怕風雨,有了榫卯圖譜,建出來的房子能抗住台風都說不定。防禦類的箭樓和信號裝置,更是能讓華夏屯的安全係數提升不止一個檔次。
“這些圖譜……”天宇按捺住激動,“解鎖後就能直接使用?”
“解鎖後可生成實物圖譜,需根據材料和工藝水平逐步實現。”係統的回答很客觀,卻沒消減天宇的期待。就算不能立刻造出龍骨水車,有了圖譜,至少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努力,不用再像瞎子摸象。
他走出棚屋,正好看到劉鐵匠蹲在火堆旁,用一塊廢鐵敲打。鐵匠的熔爐太小,隻能打些小刀、鋤頭,每次打造都要費九牛二虎之力。天宇走過去,蹲在他旁邊:“劉師傅,要是有法子能讓熔爐溫度更高,還能做出更精巧的鐵器,您有信心嗎?”
劉鐵匠抬起頭,眼裡閃過一絲詫異,隨即燃起熊熊火光:“能有這法子?隻要有圖譜,哪怕讓我琢磨半年,也肯定能做出來!”他手裡的鐵錘重重落下,火星濺起,映亮了他滿是期待的臉。
天宇心裡的念頭更堅定了。他轉身往曬穀場走,那裡,季方和王磊正在核對圖紙。“季師傅,王師傅,”天宇開門見山,“等任務完成,咱們就能有更先進的農具和建築圖譜了,比如一種叫曲轅犁的農具,比咱們現在的木犁效率高得多。”
季方眼睛一亮:“曲轅犁?我在古籍上見過記載,說是能省一半人力!要是真有圖譜,我就能改良出適合咱們這兒土壤的樣式!”
王磊也湊過來:“建築圖譜裡有沒有更結實的夯土法子?現在的城牆雖然紮實,但我總覺得還能再改進。”
“肯定有。”天宇笑著點頭,“所以咱們得加把勁,不僅要完成任務,還要儘可能做好,說不定係統還會有額外獎勵。”
消息很快傳開,原本就乾勁十足的眾人,像是被加了薪的夥計,渾身的力氣更用不完了。建牆的壯丁們主動要求加班,說要把進度再趕一趕;開荒的人發明了“接力翻地”法,一組人翻累了立刻換另一組,讓土地片刻不停地被翻動;連孩子們都懂事了,不再到處打鬨,而是幫著撿拾地裡的石塊。
夜裡的工地上,火把比往常多了一倍。李武帶著人借著燈光壘牆,夯聲比白天更響;王虎讓人在開荒的地裡點起篝火,說能嚇跑野獸,還能順便烘烘潮濕的土壤。
天宇站在臨時搭起的了望塔基座上,望著這片被火光點亮的土地,心裡充滿了力量。基礎科技樹就像掛在枝頭的果實,看得見,夠得著,隻要再努努力,就能摘到手。
他知道,這股由科技樹誘惑而起的動力,會推著華夏屯跑得更快、更穩。三十天的期限不再是壓力,而是通往更好未來的倒計時。每一分每一秒的付出,都在讓那個充滿希望的未來,離他們更近一步。
天邊泛起魚肚白時,第一縷陽光照在剛壘起的牆基上,泛著溫暖的金光。新的一天開始了,華夏屯的人們,又帶著滿滿的乾勁,投入到這場為了未來的奮鬥中。
喜歡穿越1858年的澳洲請大家收藏:()穿越1858年的澳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