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時的銅鈴聲剛響過第三遍,學堂的木門就被“吱呀”推開了。二十四個孩子背著竹筒、揣著乾糧,像剛出籠的小雞,湧進院子裡。大的牽著小的,皮的推著鬨的,瞬間把剛掃乾淨的泥地踩出一片雜亂的腳印。
陳默站在屋門口,手裡握著一把石子和幾根削尖的蘆葦筆,看著眼前這景象,眼底泛起溫和的笑意。狗蛋正踮腳夠窗台上的算盤,阿木抱著竹筒縮在牆角,丫兒被幾個男孩擠得差點摔倒,嘴裡忍不住喊了聲“彆推”。
“都到屋裡來。”陳默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股讓人安心的力量。孩子們愣了愣,竟真的陸陸續續走進屋,在長條桌旁找位置坐下,板凳摩擦地麵發出刺耳的“咯吱”聲。
陳默走到黑板前,沒有立刻說話,而是從布包裡抓出一把石子,“嘩啦”一聲撒在講台上。灰撲撲的石子混著幾粒帶花紋的鵝卵石,立刻吸引了所有目光——狗蛋的手停在半空,阿木悄悄抬起頭,連最調皮的鐵牛都往前湊了湊。
“今天咱們不學書本,先來玩個遊戲。”陳默拿起一顆石子,“誰能數清台上有多少顆?”
孩子們你看我,我看你。鐵牛第一個舉手:“我來!”他跑到講台前,蹲在地上一顆顆數,“一、二、三……”數到十七的時候,手指被一顆圓石子滑了一下,頓時忘了數到哪,急得抓耳撓腮。
“我來幫他數。”丫兒突然站起來,聲音細細的。她走到鐵牛身邊,撿起一顆石子就往竹筒裡放,放一顆數一個數,聲音不大卻很清楚:“十八、十九、二十……一共二十七顆!”
陳默笑著點頭:“對,二十七顆。丫兒用了個好辦法——數一顆放一顆,就不會數錯了。”他把石子分成兩堆,“現在我把石子分給大家,每人三顆,夠分嗎?”
孩子們立刻數起人數,狗蛋掰著手指算:“俺們二十四個,三乘二十四是……是多少?”陳默沒直接說答案,而是讓他們自己分。當最後一個孩子拿到三顆石子時,講台上正好空了,狗蛋恍然大悟:“哦!二十四乘三,就是七十二顆?可剛才明明是二十七顆啊!”
“因為我又加了四十五顆。”陳默趁機拿出算盤,“你們看,二十七加四十五,等於七十二。”他撥弄著算珠,“以後分東西、算工分,用這個比掰手指快多了。”
孩子們的注意力全被算盤吸引了,連最害羞的阿木都探出半個腦袋。陳默趁機教他們認算珠:“上珠一顆代表五,下珠一顆代表一,就像你們手裡的石子,五顆能換一顆大石子……”
識字課更是有趣。王秀才沒直接教寫字,而是在黑板上畫了個歪歪扭扭的小人:“這是‘人’,你們看,像不像兩條腿站著?”他又畫了隻張開的手掌,“這是‘手’,能拿東西、能寫字。”
狗蛋突然舉手:“先生,那‘腳’咋畫?是不是像兩隻鞋?”
王秀才被逗笑了,真的畫了兩隻鞋底:“差不多!‘足’字就像兩隻腳,能走路、能跑步。”他讓孩子們伸出手、跺跺腳,邊做動作邊念:“人、手、足,會勞動!”
課間休息時,院子裡炸開了鍋。孩子們用石子做遊戲,三個人一堆,五個人一組,嘴裡念叨著“三加五等於八”;丫兒和幾個女娃在沙坑裡畫“人”字,比誰畫得直;狗蛋纏著陳默,要學算盤怎麼打“昨天他爹掙的五分工”。
下午的常識課,周老先生帶來了驚喜。他提著個竹籃走進來,裡麵裝著麥穗、棉桃、穀穗,還有一把小鋤頭。“今天咱們學認莊稼,”他舉起麥穗,“這是‘麥’,磨成粉能做饅頭;這是‘棉’,紡成線能織布。”
他讓孩子們輪流摸麥穗,感受上麵的芒刺:“‘麥’字上麵的‘艸’,就像麥穗的芒;下麵的‘夂’,像鐮刀割麥的樣子。”說著,他在黑板上寫下“麥”字,果然和麥穗的形狀有幾分像。
最熱鬨的是“分乾糧”環節。陳默讓每個孩子拿出自己帶的乾糧,有窩頭、有紅薯、有菜餅。“現在要把乾糧分給三個人,怎麼分才公平?”他給每人發了根細麻繩,“用繩子量一量,一樣長就是一樣多。”
孩子們立刻忙活起來,用繩子比著掰窩頭,用手指量紅薯,嘴裡還念念有詞:“我的分三段,你的也得分三段……”阿木的乾糧是半塊菜餅,他小心翼翼地分成三份,遞給身邊兩個沒帶夠乾糧的孩子,陳默在一旁悄悄記上:“阿木,懂得分享,加一分。”
放學鈴響時,孩子們都有些舍不得走。狗蛋把算珠的用法記在手心,丫兒把沙坑裡寫的“人”字抹平又畫,畫了又抹;阿木攥著陳默獎勵的一顆鵝卵石,上麵用炭筆寫著“一”,這是他認識的第一個字。
張嬸來接狗蛋時,差點認不出自己的兒子。往常放學就瘋跑的野小子,此刻正拿著石子給她講“三加二等於五”,還說“明天要學怎麼算家裡的柴夠燒幾天”。
天宇站在籬笆外,看著這一切,心裡暖暖的。他想起早上孩子們剛上課時的嘈雜,再看看現在——他們會排隊進教室,會舉手發言,會用石子算算術,會在沙坑裡認真寫字。陳先生的巧辦法,就像春雨,悄無聲息地滋潤著這些渴望知識的心田。
陳默送走最後一個孩子,轉身收拾教具。黑板上的“人、手、足”還在,沙坑裡的字印還沒被風吹散,算盤靜靜地躺在桌上,仿佛還留著孩子們撥弄的溫度。他笑著歎了口氣,明天,該教他們認“田”字了,還得準備些泥土,讓他們知道“田”是怎麼種出糧食的。
暮色漫進院子時,學堂的燈又亮了。陳默、周老先生、王秀才圍坐在桌旁,討論著明天的課程,偶爾傳來算盤的輕響和低低的笑聲。窗外,老槐樹上的銅鈴被風吹得輕響,像是在為這成功的第一堂課,唱一首溫柔的歌謠。
喜歡穿越1858年的澳洲請大家收藏:()穿越1858年的澳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