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完善保障,打消後顧之憂_穿越1858年的澳洲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穿越1858年的澳洲 > 第289章 完善保障,打消後顧之憂

第289章 完善保障,打消後顧之憂(1 / 1)

安居區的第一縷炊煙剛升起,臨時醫療點的布幡就被風揚起,上麵“濟世”兩個字在晨光裡格外醒目。醫師老陳背著藥箱走進棚子,將帶來的艾草、薄荷、當歸一一擺在木架上,旁邊的陶碗裡泡著剛煎好的防疫湯藥,蒸騰的熱氣混著藥香,在棚子裡彌漫開來。

“陳醫師,俺家娃昨天淋了雨,今早開始發燒,您給看看?”一個抱著孩子的婦人掀簾進來,焦急地搓著手。老陳放下藥箱,伸手摸了摸孩子的額頭,又翻看眼瞼,輕聲說:“彆怕,是風寒,我給開兩副藥,熬著喝了就好,不要錢。”他一邊寫藥方,一邊叮囑,“藥要溫著喝,喝完蓋被子發發汗,下午我再過來看看。”

這是安居區剛設立的臨時醫療點,專為遷入者服務。棚子裡擺著兩張簡易木床,鋪著乾淨的麻布,牆角堆著備用的草藥和繃帶,牆上貼著《常見病防治圖譜》,用圖畫標明“風寒症狀”“外傷處理步驟”,連不識字的人也能看明白。

醫療保障:小病不拖,傷痛有醫

老陳是議會從鄰村請來的醫師,懂些基礎診療和外傷處理,他每天卯時到酉時坐診,藥箱裡常備著治風寒、腹瀉的草藥,還有處理跌打損傷的藥膏和繃帶。“遷來的人大多受過苦,身子弱,”老陳一邊給一個華工包紮劃傷的手,一邊說,“有的在作坊被機器軋傷,有的在荒野受了風寒,這些小病小痛要是拖著,容易出大事。”

醫療點的牆上掛著《診療登記冊》,上麵記著就診者的姓名、症狀、用藥情況,末欄還有“複診時間”。老陳指著其中一頁說:“這個華工前幾天來治燙傷,今天該換藥了,我得記著去看看。”他的藥箱裡還放著幾瓶自製的燙傷膏,是用豬油和蜂蠟熬的,對輕度燙傷很有效,“這些藥膏都是自己做的,成本低,能免費給他們用。”

最讓人安心的是外傷處理。有個流民在蓋房時被砸傷了腳,老陳立刻用夾板固定,又開了活血化瘀的草藥,還特意囑咐幫忙蓋房的村民:“這幾天讓他歇著,工錢議會給補,養好了再乾活。”那流民紅著眼圈說:“以前在外麵受傷,隻能自己扛著,哪想過還有人給治、給養傷……”

為了讓工坊的工匠更安心,議會還定了條規矩:在工坊上工的人,看病優先,用的草藥也更好些。“他們是乾活的主力,得讓他們知道,好好乾活,身子有保障,”林嫂解釋道,“昨天木工坊的王師傅閃了腰,老陳特意給了他兩貼好膏藥,說‘這是給乾活人備的’,王師傅感動得直搓手。”

救濟幫扶:老弱有靠,暫無憂

安居區的另一頭,救濟坊的門也開了。林嫂帶著兩個婦人正在分發口糧,每個來領糧的人手裡都拿著一張“救濟證”,上麵寫著家庭人口和領糧標準。“張大爺,您家三口人,這是三天的口糧,兩斤小米、一斤玉米麵,”林嫂把糧袋遞過去,又額外給了一小把紅糖,“給小孫子衝糖水喝,補補身子。”

救濟坊主要幫襯那些老弱病殘、暫時沒找到活計的遷入者。每天辰時發一次糧,午時發些野菜、紅薯,晚上還會燒一鍋熱粥,讓沒開火的人能喝上一口熱的。“那個瞎眼的李婆婆,兒子在外麵打工沒回來,她自己沒法乾活,”林嫂指著一個坐在角落的老婆婆,“我們每天派專人給她送吃的,還幫她縫補衣裳,不能讓她覺得沒人管。”

除了糧食,救濟坊還備著些舊衣物、棉被。有個剛遷來的寡婦,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身上還穿著單衣,林嫂趕緊找了兩件半舊的棉襖、一床厚棉被給她:“先穿著,等上工掙了錢,再做新的。”寡婦抱著棉襖,眼淚掉在上麵,暈開一小片濕痕。

為了讓救濟對象有盼頭,救濟坊還會安排些輕活。比如讓腿腳不便的老人分揀草藥,讓手巧的婦人縫補舊衣物,乾一天給半份口糧,也算“自食其力”。“不能讓他們覺得領救濟是天經地義,”林嫂說,“得讓他們知道,隻要有力氣,就能掙到更多,日子能慢慢好起來。”

教育保障:子女有學,未來有盼

學堂的先生們特意來安居區走了一趟,給遷來的家庭發了“入學通知書”。上麵寫著:“凡遷入者子女,年滿六歲即可入學,免學費,課本、筆墨由學堂提供,可插班上課。”進階班的李先生還帶著幾個學童,給遷來的孩子們演示算術遊戲,惹得一群孩子圍著看,眼睛亮晶晶的。

“俺家娃在那邊時,天天跟著俺在作坊外玩耍,連字都不識一個,”一個華工看著通知書,激動地說,“這兒還能讓娃上學?真的不要錢?”周老先生笑著點頭:“不僅不要錢,還教他們認字、算賬,學好了將來能當先生、當工匠,比咱們有出息。”

學堂還特意在安居區附近設了個“預備班”,暫時容納不下的孩子可以先在這兒上課,由兩個年輕先生輪流授課。“這兒的桌子是工坊剛做的,黑板是用鍋底灰刷的,雖然簡陋,但能讓孩子們先學起來,”李先生指著教室裡的孩子,“你看那個穿補丁衣裳的娃,昨天剛來,今天就能背‘人之初’了,學得可快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有個流民夫婦猶豫要不要留下,聽說孩子能上學,立刻下了決心。“俺這輩子就這樣了,不能讓娃也跟俺一樣瞎混,”男人說,“隻要娃能識字,將來能有個正經活計,俺在工坊累死累活都值!”

多維保障,人心漸穩

傍晚的安居區,處處透著安穩的氣息。醫療點裡,老陳正在給最後一個病人換藥,嘴裡哼著小調;救濟坊外,領了糧的人們互相打著招呼,有的說“明天去工坊看看”,有的說“俺家娃明天就能上學了”;學堂的方向傳來孩子們的讀書聲,和工坊收工的哨聲交織在一起,格外和諧。

一個剛遷來的華工坐在自家剛搭好的棚子前,看著不遠處的醫療點、救濟坊,又想起白天先生說的“娃能上學”,突然對婆娘說:“咱不走了,就在這兒紮根吧。”婆娘正給孩子試新領的棉襖,笑著點頭:“嗯,不走了,這兒有醫有食,娃還能念書,比哪兒都好。”

天宇巡查時,看到救濟坊的婦人在教幾個老婆婆納鞋底,醫療點的老陳在給孩子們講“勤洗手不得病”,學堂的先生在教新入學的孩子寫“家”字。他走到一個正在給孩子縫書包的華工身邊,問:“還擔心啥不?”華工抬起頭,眼裡帶著笑:“啥都不擔心了!有活乾,有飯吃,娃能上學,病了有人治,這就是最好的日子了。”

夜幕降臨時,安居區的燈火比往日更亮了些。臨時醫療點的藥香、救濟坊的粥香、學堂的墨香混在一起,釀成了讓人安心的味道。天宇知道,這些保障看似瑣碎,卻是留住人心的關鍵。當遷入者不再擔心“生病沒人管”“老了沒依靠”“娃沒學上”,他們才能真正把這兒當成家,把日子過出盼頭。

議事堂的燈還亮著,林嫂正在統計明天的救濟物資,老陳在寫醫療點的用藥清單,周老先生在核入學的新生名單。這些細碎的忙碌,像一條條細線,慢慢織成了一張安穩的網,將所有遷入者輕輕接住,讓他們在這片土地上,踏實落地,安心生根。

喜歡穿越1858年的澳洲請大家收藏:()穿越1858年的澳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網遊:國一煉金師核平交易所 皮刃 我,本無罪 竊竊私語你聽見了嗎 人途鬼心 潛意識獵人 僵屍:拜師九叔,我能操控一切 大明衛 大明第一戰神 抗戰:神級狙擊手絕地反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