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協議初成,敲定條款_穿越1858年的澳洲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穿越1858年的澳洲 > 第319章 協議初成,敲定條款

第319章 協議初成,敲定條款(1 / 1)

華夏城議事堂的長桌上,鋪著一張寬大的米黃色羊皮紙,邊緣用紅繩細細裝訂。天宇握著一支狼毫筆,筆尖懸在紙麵上方,墨汁在空氣中微微發顫。對麵的查理則攥著銀質羽毛筆,指節因用力而泛白。兩人之間,攤開的是修改了十七次的《休戰協議》草案,每一條款旁都標注著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跡,像兩支部隊在紙上留下的交鋒印記。

晨光照進窗欞,落在“第一條:邊界劃分”字樣上。天宇的筆尖終於落下,在“華夏城周邊五百平方公裡為自治區域”下方畫了道加粗的橫線,墨跡迅速暈開,像在羊皮紙上紮下了根。

“這五百平方公裡的邊界線,必須用界碑明確標示。”天宇的聲音打破了沉默,目光掃過輿圖上用朱砂標出的拐點,“從紅河穀的鷹嘴崖到黑風口的老槐樹,共設三十七座界碑,每座碑上都要刻上漢英雙語的‘華夏自治區域界’,還要埋下三尺深的石樁,防止有人偷偷挪動。”

查理俯身核對輿圖,指尖劃過標注著“鷹嘴崖”的位置——那裡是紅河穀最險峻的地段,去年有三名殖民軍勘探隊員墜崖身亡,至今屍骨未尋。他點頭道:“可以。界碑由雙方共同監造,華夏城出石料,殖民當局出工匠,確保每座碑的重量不低於五百斤。”

王貴站在天宇身後,突然補充:“碑上還要刻下日期。讓後人知道,這片土地的歸屬,是用多少弟兄的血換來的。”

查理的筆尖頓了頓,最終還是在條款旁添上了“需鐫刻簽約日期”的附注。他清楚,這些界碑不僅是地理標記,更是華夏城對“主權”的無聲宣告。

一、駐軍與防務:互不越界的鐵規

“第二條:駐軍限製”的討論格外激烈。殖民當局堅持要在自治區域邊緣保留兩個哨所,理由是“防止土著部落騷擾貿易通道”。天宇直接將這一條款劃掉,用毛筆在旁邊寫下:“殖民軍不得在自治區域周邊五十裡內駐軍,現有哨所須在一個月內拆除,拆除後的土地歸華夏城所有。”

“這不可能!”查理的羽毛筆差點折斷,“五十裡的緩衝帶太寬了!我們需要哨所保護商隊安全!”

“你們的哨所,去年在黑風口搶了我們三隊商隊的棉花,還殺了兩個護衛。”天宇拿出賬本,上麵記著詳細的日期和證人,“要保護商隊,可以,由華夏城的巡邏隊負責。你們的士兵,最好離得遠遠的。”

王貴適時展示了巡邏隊的裝備:鑲鐵的藤牌能擋住火槍鉛彈,腰間的短銃射程雖不及步槍,卻適合近戰。“我們的巡邏隊每十裡設一個驛站,二十四小時輪崗,比你們的哨所更可靠。”他的語氣帶著不容置疑的自信。

查理看著那些裝備精良的巡邏隊員,想起峽穀裡那些馬術精湛的騎兵,終於妥協:“可以取消哨所,但商隊必須攜帶雙方共同簽發的通行證,否則華夏城有權拒絕入境。”

“成交。”天宇在條款上簽字,又補充道,“華夏城有權組建武裝,但兵力不得超過五千人,這是我們的底線,用來防禦,不是進攻。”

這是他主動做出的讓步,既顯示誠意,也打消殖民當局的顧慮。查理果然鬆了口氣,在條款旁寫下“殖民當局對此表示理解”。

二、內政與自治:不容乾涉的紅線

“第三條:內政管理”的磋商幾乎陷入僵局。殖民當局要求“華夏城的法律須經悉尼殖民當局備案”,天宇直接將這一條撕下來,扔進炭火盆裡。火苗舔舐著紙片,很快將“備案”二字燒成灰燼。

“我們的法律,隻對華夏城的百姓負責。”天宇的聲音帶著怒火,“去年你們在悉尼絞死了三個拒絕繳納苛稅的華人,我們沒說什麼;現在卻想乾涉我們的法律?休想!”

他拿出華夏城的《鄉規民約》,上麵用毛筆寫著“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等條款,還有村民們按的紅手印。“這是我們的百姓共同製定的規矩,比你們那些寫在羊皮紙上的法律更管用。殖民當局要是敢指手畫腳,休戰協議立刻作廢。”

查理看著那些密密麻麻的紅手印,突然想起黑石村的證詞——那些被殖民軍忽視的生命,在華夏城的法律裡,是平等的存在。他歎了口氣,劃掉“備案”二字,改為“華夏城擁有完全的司法自主權,殖民當局不得乾涉”。

“但涉及英國公民的案件,我們有權派領事旁聽。”查理堅持道。

“可以。”天宇讓步,“但判決必須按華夏城的法律,領事不得乾預。”

這條款最終敲定,成為華夏城自治權的重要保障。

三、貿易與通商:互利互惠的平衡

“第四條:貿易往來”是雙方爭議最少的部分。華夏城的棉花、陶器、鐵礦,殖民當局的布匹、鹽鐵、農具,都是彼此急需的物資。天宇提出“關稅互惠”:華夏城對英國商品征收百分之十五的關稅,殖民當局對華夏商品也需保持同等稅率。

“不行,鐵礦的關稅必須降到百分之十。”查理據理力爭,“紅河穀的鐵礦對殖民當局的鐵路建設至關重要,不能太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可以。”天宇早有準備,“但你們的織布機和冶鐵爐,必須以成本價賣給我們,而且要派工匠來傳授技術。”

查理猶豫了。殖民當局一直禁止向殖民地輸出核心技術,怕“土著掌握後威脅統治”。但看著天宇手中那份詳細的“澳洲鐵路建設計劃”——那是從俘虜口中得知的機密,他知道華夏城早已摸清殖民當局的軟肋。

“工匠可以派,但隻能傳授基礎技術,而且人數不得超過十人。”查理最終妥協。

雙方還約定開放三個通商口岸:華夏城的青嵐港、殖民當局的悉尼港,以及紅河穀的中轉碼頭。每個口岸設聯合檢查站,由雙方人員共同管理,防止走私和偷稅。

四、賠償與釋放:遲來的公道

“第五條:戰俘與賠償”的討論最令人沉重。天宇要求殖民當局釋放所有被關押的華人勞工,共三百七十六人,還要賠償每人二十英鎊的損失費。

“太多了!”查理驚叫,“二十英鎊相當於一個士兵半年的軍餉!三百七十六人就是七千多英鎊,殖民當局拿不出這麼多錢!”

“拿不出?”牛皋將一個賬本拍在桌上,上麵記著殖民軍搶走的糧食、燒毀的房屋,“三年前你們搶了黑石村三百石糧食,按現在的市價,值五千英鎊;去年燒毀的陶器作坊,損失不下三千英鎊。我們隻要七千英鎊,已經很客氣了。”

天宇補充道:“這些勞工中有八十人被你們強征去挖鐵礦,不少人累死在礦洞裡。賠償不是目的,是讓你們記住,華人的命,值錢。”

查理看著賬本上的血手印——那是勞工們按的指印,終於低頭:“可以分期支付,三年內付清。但華夏城也要釋放所有殖民軍俘虜,共一百四十五人,不得索要贖金。”

“可以。”天宇答應,“但他們必須簽署保證書,永不再踏入華夏城自治區域,否則格殺勿論。”

最後一條款是關於“和平保障”:雙方約定,若發生爭端,先由聯合委員會調解,調解不成再提交倫敦和華夏城共同裁決,嚴禁直接動武。天宇特意加上“若殖民當局單方麵撕毀協議,華夏城有權收回所有開放口岸,並視為戰爭行為”,這是他給協議上的“保險栓”。

五、定稿與見證:多方認可的承諾

協議定稿那天,周邊十二個部落的首領都來了。他們穿著盛裝,帶來了最珍貴的禮物:黑風口首領的虎皮、紅河穀首領的鐵礦石、紅樹林首領的珍珠。這些禮物被擺在議事堂中央,象征著對華夏城的支持。

老石匠親手打造了協議的存放盒,用的是紅河穀最堅硬的鐵木,上麵雕刻著華夏城的城徽和十二個部落的圖騰。當天宇和查理在協議上簽字時,首領們齊聲唱起古老的歌謠,歌聲裡沒有仇恨,隻有對和平的期盼。

查理將協議副本小心翼翼地折好,放進牛皮公文包。他看著議事堂外正在平整土地的百姓,看著校場上訓練的士兵,突然覺得這場談判的妥協,或許是他職業生涯中最正確的決定。

“天宇城主,”查理伸出手,“希望我們都能遵守承諾。”

天宇握住他的手,掌心的老繭硌得彼此生疼:“華夏城的人,說話算數。”

夕陽的金輝透過窗欞,照在兩份一模一樣的協議上。墨跡已乾,紅色的印泥在“華夏城”和“大英帝國澳洲殖民當局”的落款上閃耀,像兩顆相互製衡的星辰。

王貴和牛皋站在天宇身後,看著協議上的條款,眼中既有喜悅,也有警惕。他們知道,這隻是暫時的和平,殖民當局的野心不會消失。但至少此刻,華夏城有了喘息的空間,有了發展的時間。

議事堂外,孩子們在放風箏,風箏上畫著界碑的圖案,在藍天上飛得很高。天宇知道,真正的守護,不是靠協議上的文字,而是靠華夏城日益強大的實力,靠百姓們對家園的熱愛。

協議初成,隻是華夏城漫長征程中的一個驛站。前路依舊有風雨,但隻要人心齊,腳步穩,就沒有跨不過的坎,沒有守不住的家園。

夜色漸深,議事堂的燈火依舊明亮。天宇和將領們還在研究協議的執行細節,確保每一條款都落到實處。窗外的風,帶著遠處稻田的清香,吹拂著這座充滿希望的城池,也吹拂著那份凝聚著汗水與智慧的《休戰協議》——它將見證華夏城的成長,也將迎接未來的挑戰。

喜歡穿越1858年的澳洲請大家收藏:()穿越1858年的澳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死亡遊戲:失敗者的逆襲 大魏風雲之千秋帝業 七零下鄉知青挖我前任牆角 快穿:反派都得給我跪著叫爸爸 在彈道儘頭吻你 惟見南星 讀動物心聲的小師妹,竟是沈家真千金 逆蝶緬北囚籠 穿書星際,炮灰竟是SSS級大佬 影視囤貨:從任務中攢夠生存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