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工坊升級,技藝精進_穿越1858年的澳洲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穿越1858年的澳洲 > 第330章 工坊升級,技藝精進

第330章 工坊升級,技藝精進(1 / 1)

清晨的陽光剛掠過華夏城工坊區的煙囪,鐵匠鋪裡就傳來了震耳欲聾的錘聲。劉師傅赤著膊,掄著二十斤重的大錘,一下下砸在燒得通紅的鐵坯上,火星濺在他黧黑的胳膊上,他卻渾然不覺。鐵坯在他手下漸漸成型,最終變成一根槍管,內壁光滑如鏡——這是仿照殖民軍燧發槍改良的“華夏式騎槍”,射程雖稍遜,卻比原版更輕便,能在馬背上快速裝填。

“劉師傅,這槍管真能頂用?”年輕工匠小張捧著槍管,對著陽光看,內壁的紋路細密均勻,比之前的土造火槍強了百倍。

劉師傅抹了把臉上的汗,拿起卡尺量了量:“誤差不到半分,比紅毛鬼子的貨差不了多少!”他指著牆角一堆西洋書籍,“照著這上麵的法子,先鍛打,再鏜孔,最後用牛油淬火,硬是把鐵料裡的雜質都逼出來了。”

一、火器革新,鋒芒初露

火器坊的角落裡,漢斯正蹲在地上,指導工匠們調試新造的“開花彈”。這炮彈裡裹著鐵砂和火藥,引爆後能炸開一片,比實心彈威力大得多。他用生硬的中文說:“引信……要算準時間,太短……炸在自己人頭上,太長……落在空地裡。”

工匠老王拿著秒表,一次次試驗引信燃燒的速度:“漢斯先生,咱用香來計時咋樣?一炷香燃完正好是半刻鐘,比這西洋表方便。”

漢斯眼睛一亮:“香……好主意!簡單,還準。”

經過十幾次試驗,開花彈終於成功。試爆那天,天宇和眾將都來了。當炮彈落在靶場,“轟”的一聲炸開,鐵砂飛濺,把三十步外的草人打成篩子,士兵們頓時歡呼起來。牛皋拍著大腿:“好東西!下次再跟紅毛鬼子交手,讓他們嘗嘗這厲害!”

除了開花彈,工匠們還改良了土炮。以前的土炮用生鐵鑄造,容易炸膛,現在改用“灌鋼法”——把熟鐵和生鐵分層疊起,反複鍛打,煉出的鋼材既堅硬又有韌性。新造的“虎蹲炮”隻有三尺長,能拆成零件用馬馱,射程雖隻有一裡,卻能連續發射五發炮彈,最適合山地作戰。

“這炮看著不起眼,打起仗來能救命。”王貴撫摸著炮身,上麵刻著工匠的名字和造炮日期,“以後誰造的炮出了問題,一查就知道,看誰還敢糊弄。”

火器坊的牆上,掛著一張“進度表”,上麵記著每月的火器產量:騎槍三十支,虎蹲炮五門,開花彈兩百發。天宇看著表,對管事說:“再加把勁,爭取年底能給每個騎兵都配上騎槍,每個堡壘都架上虎蹲炮。”

二、冶煉精進,百煉成鋼

冶煉坊的高爐比以前高了三丈,煙囪裡冒出的煙不再是黑的,而是淡淡的灰霧——這是采用“熱風爐”技術的結果,用炭火加熱空氣,再通入高爐,溫度比以前提高了兩百度,能把鐵礦石裡的鐵水徹底燒出來。

爐前工老李拿著長釺,時不時捅進爐裡,觀察鐵水的顏色:“以前鐵水是暗紅色,現在燒成亮黃色,這才是好鐵!”他舀起一勺鐵水,倒進砂型裡,冷卻後敲掉砂模,露出一根鐵條,用錘子一砸,彎而不斷,“瞧見沒?這韌性,能打馬槊,能造槍管,啥都中!”

為了提高效率,工匠們還發明了“水力鍛錘”。在河邊架起水車,水流帶動齒輪,齒輪拉動鐵錘,一下能砸出千斤力,比十個壯漢掄錘還快。以前三天才能鍛打的槍管,現在一天就能出五根,還更結實。

“這水力錘真是省事!”小張看著鐵錘上下翻飛,“就是太費木頭,得讓紅河穀多送點硬木來。”

劉師傅瞪了他一眼:“費點木頭算啥?能多造槍,多打勝仗,保住咱的地,比啥都強!”

冶煉技術的進步,讓華夏城的鐵器質量突飛猛進。農具坊打出來的犁頭,能連續用三年不卷刃;馬具坊做的馬蹄鐵,釘在馬掌上,跑上百裡路都不掉;連普通的菜刀,都比以前鋒利,能一刀劈開鐵皮。

三、紡織革新,錦繡添花

織布坊裡,新安裝的“飛梭織機”正飛快地運轉。以前織一匹布要兩個人配合,現在一個人踩著踏板,飛梭就能自動來回穿梭,效率提高了一倍。織女們一邊織布,一邊哼著小曲:“飛梭快,飛梭忙,織出布匹做衣裳;紅的花,綠的葉,華夏城的布最漂亮。”

這織機是陳大娘帶著工匠們,仿照西洋圖紙改良的。她們在飛梭上裝了小輪子,減少摩擦;在踏板上安了彈簧,踩起來更省力。最妙的是,她們還學會了“提花”技術,在布上織出稻穗、界碑、鳳凰等圖案,殖民商人見了,都搶著要,說能賣個好價錢。

“以前咱的布隻能做粗衣,現在能跟絲綢比了。”陳大娘撫摸著一匹織著鳳凰圖案的棉布,“上次有個紅毛商人,想用兩箱西藥換這布,我沒換,等著換更好的火器圖紙。”

染坊也有了新法子。以前染布靠植物染料,顏色單調還容易褪色,現在工匠們從殖民商人那裡換來“洋靛”,染出的藍色鮮亮持久,還能調出紫、綠、黃等多種顏色。有個染匠試著把洋靛和本地的茜草混合,染出一種“青黛色”,做成軍服,既耐臟又威風,士兵們都愛穿。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染布的水,以前直接倒掉,現在能回收再用。”染匠老王指著沉澱池,“裡麵加了石灰,能把染料渣沉澱下來,既省料又乾淨,這都是從那本西洋《化學入門》上學的。”

四、技藝融合,聲名遠播

工坊升級帶來的變化,很快傳到了殖民據點。有個英國商人來華夏城,看到水力鍛錘、飛梭織機,還有新造的騎槍,驚得合不攏嘴:“你們……你們怎麼在這麼短時間內,造出這麼好的東西?”

天宇笑著帶他參觀工坊,指著那些西洋書籍:“好東西不分東方西方,隻要有用,咱就學。但學不是照搬,得改成適合咱用的。”

商人看著工匠們一邊用算盤算賬,一邊用卡尺量尺寸,一邊用傳統的淬火法,一邊用西洋的鏜孔機,忍不住豎起大拇指:“這種融合……太神奇了!我要訂一千匹提花布,一百支騎槍,用最好的西藥和火器彈藥來換!”

貿易越來越紅火。華夏城的棉布、鐵器、瓷器,因為質量好、價格公道,在殖民據點成了搶手貨;換來的西藥、火器、技術書籍,又反過來促進工坊升級,形成了良性循環。有次天宇去青嵐港,看到碼頭上堆著小山似的貨物,裝卸工們喊著號子,臉上都帶著笑,心裡格外踏實。

“工坊強了,咱的腰杆才能硬。”天宇對劉師傅、陳大娘們說,“以後還要建更大的工坊,學更多的技術,不光要滿足自己用,還要讓華夏城的東西,走遍天下都有名!”

工匠們聽了,乾勁更足了。鐵匠鋪的錘聲響到深夜,織布坊的燈火亮到天明,連孩子們都跑到工坊外,看著那些轉動的機器,眼裡閃著好奇的光。

夕陽西下,工坊區的煙囪披上了金輝。劉師傅把新造的騎槍架在牆上,槍身映著晚霞,像一道沉默的閃電;陳大娘收起最後一匹提花布,上麵的鳳凰圖案在暮色中仿佛活了過來,展翅欲飛。

天宇站在工坊區的高台上,看著這一切,知道工坊升級不僅僅是技術的進步,更是人心的凝聚——當工匠們用自己的雙手,造出比西洋貨更好的東西時,那份自豪與自信,比任何武器都更有力量。

技藝精進的路還很長,但華夏城的工匠們,已經邁出了最堅實的一步。他們用錘子敲打出未來,用織梭編織出希望,讓華夏城在貿易的浪潮中,既不迷失自己,又能乘風破浪,駛向更遠的地方。

喜歡穿越1858年的澳洲請大家收藏:()穿越1858年的澳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皮刃 我,本無罪 竊竊私語你聽見了嗎 人途鬼心 潛意識獵人 僵屍:拜師九叔,我能操控一切 大明衛 大明第一戰神 抗戰:神級狙擊手絕地反殺 詭神密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