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清晨,紅星鄉的薄霧尚未散儘。秦宇軒三人在食堂吃過早餐,糙米粥配鹹菜,簡單卻暖身。
三人快速敲定分工:秦宇軒去鄉工業辦查政策宣傳台賬,孫工對接紅星紡織廠產銷事宜,趙科往鄉信用社核實小額扶持資金發放情況。
秦宇軒剛走進鄉工業辦,乾事劉梅便捧著一摞文件迎上來:“秦主任,這是1987年以來的政策宣傳記錄,有回執和海報照片。”
秦宇軒翻看著台賬,指尖停在“企業回執單”上:“這些字,不像企業負責人簽的。”
劉梅的臉瞬間紅了,手指絞著衣角:“實不相瞞,我們人手太少。全鄉32家企業,光報表就忙不過來,回執是鄉企辦統一代簽的。”
“沒跟企業單獨對接?”秦宇軒追問。
“去年開座談會時提過政策,”劉梅連忙解釋,“可散會時大家都聊生意,沒幾個人認真記。我們沒再追著叮囑,沒想到小廠壓根沒放心裡。”
“政策不能隻靠開會‘念一遍’。”秦宇軒語氣堅定,“小廠老板都在忙生產,哪有精力記?得上門講清‘實惠’和‘流程’才行。”
他提筆寫建議:“下午開專題會,我們現場解讀政策,你們挨家挨戶通知,務必讓小廠老板都來。”
“好!我這就騎車去跑。”劉梅攥著通知名單,快步出門。
另一邊,孫工在紅星紡織廠幫張茂林整理資料。桌上攤著布料樣品,他對照采購商名單,圈出幾家南方廠家:“這家廣州服裝廠要的規格,跟你們新設備產的正好匹配。”
“這能成?”張茂林湊過來,粗糙的手摸著樣品布,“以前跑展銷會都難碰著合適的。”
“寫封介紹信,附上樣布寄過去。”孫工笑著說,“商品經濟就是要打破地域限製,多試幾家總有機會。”
趙科在鄉信用社查到了資金發放記錄。1987年至今,全鄉隻發了6筆,全給了大廠。
“小廠為啥申請不上?”他問信用社主任周強。
“小廠沒正規賬,沒擔保人,怕壞賬。”周強歎氣,“再說沒幾個小廠來問,他們壓根不知道有這政策。”
“下午的會你也來,”趙科提議,“現場講講條件,彆把小廠拒門外。”
中午,三人在鄉路邊小飯館彙合,點了三碗麵。
“問題找準了,”秦宇軒攪動麵條,“宣傳‘走過場’、金融‘怕擔責’、企業‘不知情’,得一起解。”
“張廠長想請技術人員,卻付不起全工資。”孫工擦嘴,“‘星期六工程師’政策正好用上,找退休工程師按天付費,小廠也能負擔。”
“信用社鬆口了,鄉企辦擔保就能簡化流程,利率還能降。”趙科補充道。
下午兩點,鄉會議室坐滿了企業主。王大海攥著皺巴巴的政策手冊,見秦宇軒就迎上來:“劉乾事特意騎車通知,說這次講真能用上的,我趕緊來了。”
秦宇軒走上台,舉起手冊:“今天隻講實惠。小額扶持資金,不管廠大廠小,有合法手續就能申請,鄉企辦幫建台賬、做擔保。”
他邊講邊舉例,從材料到審批時限,說得明明白白。劉梅分發手寫流程單,趙科和孫工在台下挨個答疑。
“沒財務賬咋申請?”王大海站起來,聲音急切。
“鄉企辦上門教做簡易賬,信用社放寬條件。”秦宇軒指了指周強,“周主任可以作證。”
周強起身:“隻要經營真實,鄉企辦擔保,三天內審批,利息降一個點。”
會場瞬間熱鬨起來,企業主們圍著三人問個不停,冷清的屋子滿是熱氣。
散會後,王大海拉著秦宇軒的胳膊:“這下有底了!回去就整理材料,先換台新機器搶訂單。”
“有不懂的去宿舍找我們,我們還待三天。”秦宇軒拍了拍他的手。
傍晚,三人在宿舍整理資料。
“張廠長寄了樣布和介紹信,王大海拉著劉乾事理材料。”孫工笑著說。
“這才是調研的意義。”秦宇軒翻日誌,“明天去鄉中學和衛生院,看看就業帶動情況,民生保障得跟上企業發展。”
夜色漸深,秦宇軒給林書記發短信:“專題會對接12家企業需求,推動信用社放寬小廠貸款,後續調研民生配套。”
林書記很快回複:“從‘找問題’到‘解難題’,做得好,繼續沉下去。”
放下手機,秦宇軒望著窗外月光。基層問題雖雜,隻要挨家聽、實在幫,再難的堵點也能通。他揉了揉酸脹的肩,心裡更有勁兒了——接下來,要把每件實事辦在群眾心坎上。
喜歡寒門的仕途傳奇請大家收藏:()寒門的仕途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