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重集團與華遠重工戰略重組合作意向書的墨跡未乾,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意向書勾勒了宏偉的藍圖,但將藍圖變為現實,每一步都踩在利益的調整點和觀念的衝突麵上。秦宇軒很清楚,簽字的成功隻是序幕,改革的“硬骨頭”還在後麵。
磨合期的陣痛
重組工作小組迅速進駐陝重集團,由周亦菲擔任組長,華遠方麵派出一位資深副總裁協同。工作組麵臨的第一個難題,是組織架構和人員的重新整合。
華遠提出的新架構,打破了陝重原有的、按車間劃分的“大而全”模式,轉向以產品線和核心技術為單位的“事業部製”。這意味著許多中層管理崗位需要重新競聘,原有的部門界限被打破。
消息一出,原本因企業重生而振奮的情緒,摻雜了不安。一些習慣了舊有管理模式的中層乾部感到無所適從,私下裡抱怨“新主子要搞清洗”。原先幾個勢力盤根錯節的“王牌車間”,其負責人更是對權力被分割心存抵觸。
一天上午,原陝重負責生產的副總,一位在廠裡威望很高的老資格,直接堵在了周亦菲的臨時辦公室門口。
“周主任,你們這麼搞,下麵沒法乾活了!”他語氣激動,“好好的車間拆得七零八落,老師傅們被分到不同事業部,經驗怎麼傳承?出了問題誰負責?”
周亦菲沒有急於反駁,而是請他進屋,倒上茶,然後攤開新的組織架構圖。“李總,您看,我們把涉及重型變速箱核心工藝的老師傅,都集中到了這個‘核心工藝研究所’,不是拆散,是提升。讓他們專注於技術攻關和帶高徒,而不是陷入日常的生產調度糾紛。這難道不是對他們價值的更大尊重嗎?”
她接著調出數據,“而且,按照過去的模式,我們的產品交貨周期比行業平均水平長百分之三十。這不是老師傅手藝不行,是組織方式落後了。”
老副總看著屏幕上的數據,張了張嘴,一時語塞。周亦菲的話,戳中了他內心也知道卻不願承認的痛點。
“新動能培訓基金”的風波
與此同時,華遠承諾的“新動能培訓基金”正式啟動報名。然而,報名情況卻呈現冰火兩重天。年輕員工、技術骨乾踴躍報名,渴望學習新能源、智能控製等新技術。但一批四十五歲以上、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員工,卻普遍持觀望甚至抵觸態度。
“我都快退休了,還學什麼電腦畫圖?這不是為難人嗎?”在鑄造車間乾了三十年的老王頭,在班組會上直接嚷嚷開了,“我看這就是變著法兒想讓我們自己走人!”
流言開始在老員工中傳播:考試不及格的會被調去乾保潔,培訓期間隻發基本工資……
秦宇軒在一次下廠調研時,敏銳地捕捉到了這種情緒。他沒有召集大會,而是讓廠長找來了十幾個像老王頭這樣的老員工,就在車間門口的休息區,搬來幾個舊輪胎當凳子,開了個露天座談會。
“老王師傅,您這手絕活,當年全省技術大比武,可是拿過獎的。”秦宇軒開口第一句話,就讓老王頭愣了一下,眼圈有些發紅,沒想到省長還記得這事。
“現在不比當年了,機器都換了好幾茬,我跟不上了。”老王頭歎了口氣。
“機器換了,但您這雙手的‘感覺’沒換。”秦宇軒誠懇地說,“新的精密鑄造生產線,同樣需要老師傅的經驗去把控火候、調整參數。培訓不是讓你們從頭學起,是請你們去當‘顧問’,把你們的經驗,用新的語言教給年輕人,同時也了解一下新設備的脾氣,這樣才能鎮得住場子啊!”
他當場要求工作組:“培訓方案要差異化,對老員工,重點放在設備操作感知、經驗數據化和質量把控上,理論部分要簡化、實用。培訓期間待遇不變,考核合格還有補貼!我們要的是技術升級,不是人員淘汰。”
省長的話通過工廠廣播和內部文件迅速傳開,許多老員工的疑慮漸漸打消,報名表上的數字開始穩步上升。
暗處的釘子
然而,並非所有阻力都能擺在明麵上。就在事業部製改革推進到關鍵階段,需要重新核定資產和產能時,工作組遇到了麻煩。
負責清查老廠區設備的一位華遠工程師發現,幾台關鍵的大型數控機床的維護記錄和實際運行時長對不上,存在刻意隱瞞設備老化程度、虛報產能的嫌疑。而負責這方麵工作的,正是原陝重設備科科長,是錢勝利那個遠房親戚的小圈子裡的核心人物。
這位科長表麵積極配合,但一談到關鍵數據就左右言他,提供的資料要麼殘缺不全,要麼明顯經過“修飾”。他甚至私下對調查人員說:“廠子裡幾十年的老規矩了,有些東西沒必要翻那麼清楚,大家麵子上都好看。”
周亦菲意識到,這是有人在給重組設置“軟釘子”,試圖在資產評估這個關鍵環節埋下地雷,既可能影響後續的注資談判,也可能為將來推卸責任留後手。
她沒有直接發作,而是向秦宇軒彙報後,采取了明暗兩條線。明麵上,由省國資委派出專項審計組,對所有關鍵設備進行第三方複核。暗地裡,讓紀檢組的同誌注意收集相關人員在設備采購、維護中可能存在的經濟問題線索。
希望的萌芽
儘管困難重重,但新生的跡象也在不斷萌發。
在華遠技術團隊的指導下,一條停了多年的老舊生產線經過改造調試,成功試生產出了一批符合新標準的基礎部件,效率提升了百分之四十。第一批參加新能源培訓的三十名青年技術工人,通過了初步考核,被派往華遠總部進行深造。看到身邊熟悉的工友真的憑借新技術獲得了更好的發展機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主動擁抱變化。
站在即將被改造為博物館和培訓中心的老鑄造車間前,秦宇軒對周亦菲說:“看見了嗎?改革最難的不是拆掉舊的廠房,是拆掉人們心裡的圍牆。我們需要耐心,更需要智慧,既要堅持原則,也要體諒個體的難處。要讓每一個人,都能在變革中找到自己的新位置。”
他知道,讓改革的種子在這片土地上真正生根發芽,還需要經曆更多的風雨洗禮。但既然方向是對的,那就唯有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喜歡寒門的仕途傳奇請大家收藏:()寒門的仕途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