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禮被俘、糧道遭劫的消息,像一塊巨石砸在長安魏軍的心上。城牆上的巡邏士兵換得愈發頻繁,往日裡緊閉的城門,如今連運送飲水的民夫都要被反複盤查,整座城池都透著一股焦躁。
司馬懿在府中來回踱步,案上攤著兩份急報:一份是渭水後續糧船被迫停滯在潼關,曹爽的援軍雖到,卻因護糧不敢輕動;另一份是城中糧草隻夠支撐十日,若再無補給,士兵恐生嘩變。
“都督,不能再等了!”副將秦朗注:此處為劇情調整,假設其此前被俘後假意歸降,實則仍為司馬懿效力)上前一步,“龐統斷我糧道,無非是想逼咱們出城。不如咱們主動進軍,在鹵城與蜀軍決戰——那裡地勢平坦,正適合我軍騎兵衝鋒!”
司馬懿停下腳步,目光落在地圖上的“鹵城”二字。他深知鹵城的地形,也明白此時出戰是唯一的生路,可龐統的計策向來環環相扣,他不得不防。沉吟片刻,他咬牙道:“傳令下去,留五千兵力守長安,其餘四萬大軍明日一早出發,直奔鹵城!若能擊潰蜀軍,糧道自通!”
消息傳到蜀軍大營時,龐統正與趙雲、魏延查看鹵城的地形圖。聽聞司馬懿親率大軍前來,魏延按捺不住興奮:“軍師,司馬懿終於上鉤了!咱們這就去鹵城設伏,定要將他一網打儘!”
龐統卻搖頭,手指在鹵城西側的山地畫了個圈:“鹵城平坦,確實適合魏軍騎兵,可也便於他們撤退。咱們要做的,是讓他進得來,出不去。”
他隨即下令:
1.趙雲率兩萬騎兵,在鹵城東側的山口設伏,待魏軍主力進入鹵城,便封鎖山口,斷其退路;
2.魏延率一萬步兵,在鹵城北側的土坡上搭建箭樓,多備滾石擂木,待魏軍進攻時,從高處壓製;
3.馬謖率五千士兵,在鹵城南側的河道中築壩攔水,待魏軍進入包圍圈,便掘壩放水,淹沒其側翼;
4.自己則親率一萬中軍,在鹵城中央列陣,擺出與魏軍正麵決戰的姿態,誘敵深入。
次日清晨,司馬懿率領魏軍抵達鹵城。遠遠望見蜀軍在城中列陣,旗幟整齊,他心中疑慮更甚,勒住馬韁對秦朗道:“龐統向來謹慎,今日為何敢與咱們正麵交鋒?你帶一隊騎兵,去試探一下蜀軍的虛實。”
秦朗領命,率兩千騎兵衝向蜀軍陣前。龐統坐在馬上,見魏軍來犯,下令放箭。箭雨過後,秦朗的騎兵死傷過半,倉皇撤退。司馬懿見狀,心中稍定:“看來蜀軍兵力確實有限,隻能靠陣法支撐。傳令下去,全軍進攻!”
魏軍大軍蜂擁而上,蜀軍中軍且戰且退,逐步將魏軍引入鹵城腹地。待魏軍主力儘數進入城中,趙雲突然率領騎兵從東側山口殺出,封鎖了退路;魏延在北側箭樓上下令放箭,滾石擂木如雨點般砸向魏軍;馬謖則在南側掘壩放水,河水洶湧而下,淹沒了魏軍的右翼。
“不好!是埋伏!”司馬懿大驚失色,急忙下令撤軍,可此時蜀軍已從四麵八方圍來,魏軍陣腳大亂,士兵們爭相逃命,自相踐踏者不計其數。
龐統坐在馬上,手持令旗,高聲道:“司馬懿!你已陷入重圍,若肯投降,我可饒你部下性命!”
司馬懿望著身邊潰敗的士兵,心中湧起一股絕望。他拔出佩劍,想要自刎,卻被秦朗死死攔住:“都督,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咱們殺出去,日後再圖報仇!”
秦朗率殘部拚死突圍,司馬懿趁機從西側的小路逃脫,一路逃往潼關。此役蜀軍大獲全勝,斬殺魏軍兩萬餘人,俘虜一萬餘人,繳獲兵器馬匹無數。
夕陽西下,龐統站在鹵城的城樓上,望著遠處逃竄的魏軍殘部,神色依舊平靜。趙雲走上前來,抱拳道:“軍師,司馬懿雖逃,但魏軍主力已滅,長安已是空城,咱們下一步便可奪取長安!”
龐統搖頭,目光投向潼關的方向:“司馬懿逃到潼關,必會與曹爽彙合。咱們若此時攻長安,恐遭潼關援軍夾擊。不如先休整三日,再率軍北上,一舉拿下潼關,斷絕魏軍的退路——那時,整個雍州,便儘歸我蜀漢所有!”
城樓下,蜀軍士兵們正在打掃戰場,歡呼聲此起彼伏。北伐的棋局,終於迎來了最關鍵的轉折點。
喜歡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請大家收藏:()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