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皇宮深處。
朝堂之上,群臣肅立。曹叡端坐龍椅,麵色冷峻。近來,曹魏的情報機構終於查清——先前關於司馬懿私通蜀漢的流言,全是政敵捏造,意在削弱其權勢。
然而,作為皇帝,曹叡心中雖已明白真相,卻因之前公開斥責過司馬懿,若此刻貿然召其回京,未免顯得自己識人不明。
殿中一片寂靜,大臣們都心知肚明,卻無人敢先開口。
這時,一位身形清瘦、麵容儒雅的中年大臣上前一步,躬身奏道:“陛下,臣願往河內一訪司馬仲達。”
眾人側目,這位大臣正是崔彥昭——出身清河崔氏,以學識淵博、言辭婉轉著稱,在朝中素有“調停能手”之名。
曹叡眼中閃過一絲讚許,卻隻是淡淡道:“哦?你為何要去?”
崔彥昭微微一笑,從容回答:“近來軍中多有流言,人心浮動。臣聽聞司馬大人在河內閉門謝客,不問政事。臣願前往探望,勸其寬心,免得為流言所困。”
他的話看似隻是慰問,實則暗中給了皇帝一個台階——若司馬懿願意出山,便是“應勸”而回,而非皇帝低頭求賢。
曹叡沉吟片刻,緩緩點頭:“準。”
崔彥昭領旨退下,心中暗喜——他明白,這趟差事若辦得好,不僅能讓皇帝重拾一位良將,還能穩固朝局。
數日後,崔彥昭抵達河內。
司馬懿的府邸靜穆而簡樸,院牆高築,門前冷落。
崔彥昭遞上名帖,片刻後,管家請他入內。
穿過庭院,崔彥昭遠遠便見司馬懿身著素袍,正於池畔喂魚。司馬仲達神情淡然,仿佛早已不問世事。
兩人寒暄落座,崔彥昭並未直奔主題,而是先談起天氣、農事,再提及朝中舊事。
司馬懿始終含笑不語,隻偶爾點頭應和。
直到夕陽西下,崔彥昭才似不經意地說道:“近來陛下常與臣談及,說若無仲達在朝,朝中如失一臂。”
司馬懿的眼神微微一動,卻依舊平靜:“陛下聖明,自有良策。”
崔彥昭微微一笑,聲音壓低:“可聖明也需賢臣輔佐。仲達若能出山,不僅能解國之危難,亦可洗清自身冤屈。”
這句話正中司馬懿下懷。他雖早已不在乎流言,但作為一代名將,怎能甘心埋沒山林?
司馬懿沉吟良久,終於問道:“陛下……真的願意再起用我?”
崔彥昭沒有正麵回答,隻是笑道:“臣來時,陛下賜了我一方玉印,說若仲達有回心之意,可持此印入京麵聖。”
他從袖中取出一枚溫潤的白玉印,印麵刻著“仲達”二字。
司馬懿接過玉印,指尖微顫——這不僅是召令,更是皇帝的歉意與信任。
數日後,司馬懿隨同崔彥昭返回洛陽。
朝堂之上,曹叡親自下階迎接,笑道:“仲達,許久不見,你清瘦了。”
司馬懿跪拜謝罪,言辭謙遜。曹叡扶起他,意味深長地說:“過去之事,朕已知真相。今後,望你不負朕望。”
群臣心中了然——曹魏的利劍,再次出鞘。
而在遙遠的江北,龐統與諸葛亮並不知道,他們的最大對手,已經回到了權力的中心。
喜歡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請大家收藏:()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