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五年春,祁山之上烽煙未熄,龐統卻已立於天水城頭,俯瞰著連綿不絕的蜀軍大營。自出祁山以來,他以“連環劫寨”之策破魏營,借“水漲船高”之計克天水,又以“暗度陳倉”之謀奇襲散關,如今陳倉城頭亦已插上漢家旗幟。三軍銳氣正盛,糧草卻如涓涓細流,從漢中源源不斷而來——孔明坐鎮後方,糧道如鐵,無後顧之憂。龐統撫須而笑,北伐大業,似已勝券在握。
然而,洛陽深宮之中,曹叡卻如坐針氈。連失四城,魏軍士氣低落,關中震動。他急召賈詡與司馬懿入殿,殿內燭火搖曳,映照著君臣三人凝重的麵容。
“文和、仲達,”曹叡聲音低沉,“蜀賊勢如破竹,若再任其東進,關中危矣!”
賈詡垂眸,枯瘦手指輕叩案幾,緩緩道:“龐士元用兵,奇正相生,如天馬行空。然其銳氣太盛,必輕我軍。兵法雲:‘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我軍當以靜製動,以逸待勞。”
司馬懿眼中精光一閃,接口道:“文和公所言極是。然僅守不足製敵。龐士元恃其連勝,必疏於後防。我軍可設‘圍魏救趙’之策——佯攻漢中咽喉陽平關,逼孔明分兵回援,斷其糧道,龐統前線大軍自亂。”
賈詡微微搖頭:“陽平關乃孔明經營多年,固若金湯,強攻難下,反損我軍銳氣。不如另辟蹊徑——我聞蜀軍新占陳倉,立足未穩,且陳倉與關中腹地聯係緊密。我軍可暗中聯絡陳倉城內不滿蜀軍統治的豪強,許以重利,令其為內應。再以‘聲東擊西’之法,大張旗鼓揚言要奪回天水,吸引龐統主力回援,實則精銳儘出,直撲陳倉!”
司馬懿撫掌大笑:“妙哉!此計可名‘釜底抽薪’——陳倉乃蜀軍前線重要補給中轉,若失陳倉,龐統大軍如斷一臂,進退失據。此乃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曹叡聞言,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好!便依二位之計,速作部署!”
數日後,魏軍果然在天水方向集結重兵,旌旗蔽日,鼓噪震天。龐統在祁山大營聞報,冷笑一聲:“此乃賈詡、司馬懿故弄玄虛,欲誘我回援,好乘虛襲我後路。我豈能中計?”遂令魏延、馬岱率軍虛張聲勢,佯作回援天水之勢,自己則親率主力,悄然向陳倉方向移動,欲將計就計,伏殲魏軍。
然而,龐統終究低估了賈詡與司馬懿的老謀深算。就在他大軍行至半途,斥候急報:陳倉城內火光衝天,喊殺聲震耳欲聾!城中內應果然發難,魏軍精銳已趁夜攀城而入,陳倉失守!
龐統臉色驟變。他萬萬沒想到,魏軍竟能如此精準地抓住他的破綻,且行動如此迅疾。陳倉一失,不僅前線補給中斷,更使他深入魏境的大軍陷入腹背受敵之境。他急忙下令全軍回師,務必奪回陳倉。
然而,賈詡與司馬懿早已料到他的反應。魏軍在陳倉城外設下埋伏,又在回援必經之路的險要處布下疑兵。龐統大軍行至半途,又遭魏軍小股部隊不斷襲擾,士氣頓挫,行軍遲緩。待其兵臨陳倉城下,魏軍早已嚴陣以待,城防固若金湯。
雙方在陳倉城下展開慘烈廝殺。蜀軍遠道而來,疲憊不堪;魏軍以逸待勞,士氣高昂。激戰數日,蜀軍損失慘重,始終無法破城。龐統立於高坡,望著城下屍橫遍野,心中湧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寒意。他終於明白,自己遇上了真正的對手——賈詡的“釜底抽薪”與司馬懿的“圍魏救趙”連環相扣,竟將他逼入如此絕境。
與此同時,洛陽宮中,曹叡得知陳倉得而複失,又聞龐統大軍被牽製於城下,龍顏大悅。他對賈詡、司馬懿道:“二位愛卿,真乃國之柱石!此戰雖未全功,卻已挫蜀賊鋒芒,保全關中,功在社稷!”
賈詡卻神色依舊平靜:“陛下,此戰雖勝,然龐統未死,孔明猶在,蜀賊根基未動。我軍雖奪回陳倉,卻也損兵折將。此戰,不過是雙方奇謀的一次對等交換罷了。真正的較量,還在後麵。”
司馬懿亦點頭道:“龐士元經此一挫,必更謹慎。我軍當趁此機會,加固關隘,整肅內政,以待來日。”
祁山烽煙未熄,陳倉城頭魏旗獵獵。龐統望著那麵刺眼的旗幟,心中翻湧。他一生以奇謀自負,卻在最得意之時,被賈詡與司馬懿以更精妙的連環計反將一軍。這場北伐,遠未到結束之時。而中原大地,注定要在這場智謀與勇氣的較量中,繼續燃燒下去。
喜歡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請大家收藏:()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