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霧尚未完全散去,我們一行五人站在飛機殘骸旁,沉默地注視著這片曆經數十年風雨的殘破機體。作為科考隊的領隊,我率先打破了沉默:“大家分頭仔細搜查,任何細節都不要放過。孫雪,你負責駕駛艙區域;老陳檢查機翼部分;小張查看尾部;龍淵警戒四周;我來檢查機身主體。”
孫雪小心翼翼地爬進扭曲變形的駕駛艙,突然發出一聲輕呼:“隊長,這裡有發現!”我們立即圍攏過去,隻見她手中捧著一本半燒焦的飛行日誌,封皮已經炭化,但內頁還保留著部分字跡。
“日期是...1943年6月17日,”孫雪輕聲念道,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顫,“飛行員寫道:遭遇不明飛行物,巨大的飛影遮蔽了月光...機體發出令人牙酸的金屬撕裂聲...我朝它開火,但似乎毫無作用...”
我接過日誌,仔細辨認著潦草的字跡:“這裡還有一行:它的翅膀大得不可思議,完全不像是已知的任何飛行生物...”我抬頭望向隊友們,“看來我們麵對的是一種未知的飛行生物。”
老陳咂了咂舌,推了推眼鏡:“1943年...那正是抗戰最艱苦的時期。根據史料記載,當時這一帶確實有一條著名的駝峰航線,美軍飛行隊經常在此執行任務。”作為隊伍裡的曆史專家,他總能提供寶貴的曆史背景。“不過,”他話鋒一轉,“這架飛機看起來更像是私人飛機。你們看它的塗裝和設計,更接近民用機型。”
我蹲下身,指著機身上的彈孔分布:“大家注意這些彈孔的走向。從彈道分析來看,攻擊明顯來自上方,而且呈現出一個奇特的俯衝角度。”我用手比劃著攻擊軌跡,“飛行員顯然進行了還擊,但看這些彈痕的分布,大部分子彈都打空了。”
小張緊張地抬頭,望向被濃密樹冠遮蔽的天空,聲音有些發顫:“會不會是那種大型雕鴞?我聽說雲南深山裡有時能見到翼展兩米多的雕鴞。去年有個考察隊就在高黎貢山拍到過翼展2.3米的雕鴞王。”
龍淵冷靜地搖頭,手中的軍用望遠鏡仔細掃視著天空:“普通雕鴞不可能擊落飛機。即使是最大的雕鴞,重量也不超過10斤,而要想造成這種程度的破壞...”他頓了頓,計算著說,“根據機體損壞程度推測,這個生物的撞擊力至少相當於500公斤的重物從百米高空俯衝而下。”
作為前特種部隊隊員,龍淵總是能用專業的角度分析問題。他指著一段扭曲的機翼說:“看這個撕裂痕跡,不是單純的撞擊造成的。這些平行的劃痕更像是...某種巨型猛禽的爪印。”
我倒吸一口涼氣:“如果真是這樣,那這種生物的體型可能遠超我們的想象。根據空氣動力學原理,能夠造成這種破壞的生物,翼展至少要在8米以上。”
孫雪翻動著飛行日誌,突然有了新發現:“等等,這裡還有一段描述:它在月光下泛著詭異的青銅色光澤,飛行時幾乎無聲無息...這讓我想起當地傈僳族的一個傳說——關於青銅翼魔的古老故事。”
老陳立即接話:“沒錯!我在整理地方誌時也看到過相關記載。據說上世紀40年代,這一帶確實發生過數起神秘空難,當地人都傳言是山神的坐騎所為。”他翻出隨身攜帶的筆記本,“1942年至1945年間,駝峰航線共有超過500架飛機失事,其中17起被列為原因不明。”
我們繼續在殘骸四周搜尋,發現了更多令人不安的痕跡。在一段斷裂的機翼上,我們發現了幾片奇特的羽毛,每片都有手掌大小,呈現出金屬般的古銅色澤。更令人震驚的是,在附近一棵冷杉樹的樹乾上,我們發現了一道深達5厘米的爪痕,離地高度將近10米。
“這絕不是已知的任何鳥類所能造成的。”龍淵測量著爪痕的間距,“爪距超過30厘米,這意味著這個生物的體型可能比我們想象的還要龐大。”
小張臉色發白:“你們說...這種生物會不會還在附近活動?畢竟對於一種未知生物來說,幾十年時間並不算長。”
我神色凝重地點頭:“極有可能。大家務必提高警惕,行進時必須保持隊形,隨時注意觀察上空。這種生物既然能擊落飛機,其危險程度遠超我們以往遇到的任何生物。”
考慮到安全因素,我立即製定了新的行進規範:“從現在開始,龍淵負責專門警戒空中;所有人員必須佩戴頭盔;在開闊地帶行進時,要保持隨時可以躲入掩體的隊形;日落前兩小時必須紮營。”
我們簡單埋葬了飛行員的遺骸,用石塊堆砌了一個簡易墳墓,並做了詳細的gps標記。“等完成考察任務後,我們要立即通知有關部門。”我說著,在筆記本上詳細記錄下坐標和發現過程。
這個發現讓整支隊伍的氣氛變得更加凝重。每個人都知道,我們不僅要麵對蟲穀複雜的地形和已知的危險生物,還要隨時防備來自空中的未知威脅。這種壓力讓我們的每一步都變得格外謹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老陳整理著裝備,喃喃自語:“這讓我想起1945年美軍第14航空隊的報告,其中提到過遭遇不明巨型飛行生物的記錄。當時很多人都以為是飛行員疲勞產生的幻覺...”
“也許並非幻覺。”龍淵冷冷地接口,他正在檢查隨身攜帶的武器,“在非洲執行任務時,我聽過類似的故事。剛果叢林裡的飛行員之間流傳著的傳說,據說翼展能達到6米以上。”
孫雪一邊拍照取證一邊說:“這些羽毛樣本很可能會改寫生物學的某些認知。如果這確實是一種未知的大型飛行生物,那將是本世紀最重大的生物學發現之一。”
我望著密林深處,心中升起強烈的不安:“無論是什麼,我們都要做好最壞的準備。從現在開始,夜間值守增加至兩人一組,重點警戒空中。所有人員都要記住:在蟲穀裡,危險不僅來自地麵,更可能來自天空。”
隊伍繼續前進,但每個人都多了一個習慣性動作——不時抬頭望天。茂密的樹冠此刻看起來既是一種保護,也可能隱藏著未知的危險。蟲穀的真麵目,正一點點展現在我們麵前,而這一切,都隻是開始。
在接下來的路程中,我們不斷發現更多線索:樹枝上不正常的斷裂痕跡、岩壁上奇怪的刮擦印記,甚至在一處溪邊發現了巨大的三趾足跡。每個發現都在印證著我們的猜測——這片神秘的蟲穀中,確實棲息著某種前所未見的巨型飛行生物。
“也許,”老陳若有所思地說,“這隻生物之所以能躲過這麼多年的科學探測,是因為它像某些夜行性生物一樣,主要在夜間活動,而且棲息在人類難以到達的懸崖峭壁上。”
龍淵補充道:“或者它根本就是一種遷徙性生物,隻有在特定季節才會出現在這一帶。1943年6月,現在也是6月,這也許不是巧合。”
隨著我們深入蟲穀,空氣中的緊張感幾乎觸手可及。每個人都明白,我們可能正在接近一個震驚世界的發現,但這個發現背後隱藏的危險,也可能遠超我們的想象......
喜歡穿越盜筆,開局劍仙隊友請大家收藏:()穿越盜筆,開局劍仙隊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