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鎮之時,張誠攜老母再三叩謝,幾乎要將那株視為傳家寶的百年老山參相贈,被許清安婉拒,隻收下幾包鎮上藥鋪精心炮製的茯苓片。
仁心非為酬勞,道念自在行止。
許清安彙合白鶴離了水網密布的白水鎮區域,繼續向西南而行。
地勢漸見起伏,遠山輪廓愈發清秀潤朗,與淮北的蒼莽雄渾已是兩種氣韻。
水澤愈發豐沛,湖泊星羅棋布,河道如脈,滋養得兩岸稻田沃野千裡,桑麻遍植。
時見漁舟唱晚,牧童歸晚,儼然一派魚米之鄉的富庶景象。
然而,在這富庶安寧的表象之下,許清安敏銳的神識依舊能捕捉到潛藏的暗流。
漕運碼頭上,幫會漢子們劃分地盤的隱晦手勢與冰冷眼神;
驛站酒肆中,南來北往的客商低聲交談間,對沿途“水匪”、“湖寇”的憂慮;
甚至一些看似普通的村落,寨牆高築,丁壯巡哨,顯是飽受侵擾之苦。
嘉定和議雖換得邊境暫寧,然承平之下,自有蠹蟲滋生,豪強並起,百姓雖免於大戰之苦,卻未必能儘享太平之福。
如此行行複行行,又過數日,雲頭下露出楚地風光,眼前豁然開朗。
但見煙波浩渺,水天一色,極目難窮其際。
秋風拂過,萬頃碧波蕩漾,卷起千堆雪浪,拍打著岸邊的礁石與蘆葦蕩,發出雷鳴般的轟響。
鷗鷺翔集,帆影點點,氣象萬千,雄闊無邊。
洞庭湖到了。
八百裡洞庭,古稱雲夢,納四水,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自古便是荊楚之地的心臟,亦是兵家必爭、文人詠歎之所。
許清安立於湖岸高處,任憑浩蕩湖風吹拂衣袂,獵獵作響。
麵對這吞吐大荒的壯闊景象,即便以他凝丹心境,亦覺胸懷為之一暢,天地之浩渺,造化之雄奇,令人頓生敬畏。
湖岸碼頭,舟楫雲集,桅杆如林。有龐大的官船漕運,有精巧的客舟畫舫,亦有無數漁船貨艇,往來穿梭,喧囂鼎沸。
空氣中混雜著魚腥、水汽、貨物以及各色人等的氣味,生動而鮮活。
許清安並未急於尋船渡湖,而是沿湖岸信步而行,感受著這洞庭獨有的磅礴生氣。
神識漫開,能感知到湖水深處潛藏的豐饒生命,亦能感知到那浩渺煙波之下,隱藏的激流與暗礁,乃至……
某些水域深處,沉積的朽木與鐵器,無聲訴說著過往的風波與爭鬥。
不覺間,行至一處名為“嶽陽”的古鎮。鎮子因湖而興,街市繁華,人煙稠密。
鎮北倚著一座小山,山上起一座三層高樓,飛簷鬥拱,氣勢非凡,正是名動天下的嶽陽樓。
許清安拾級而上,登臨樓頂。
憑欄遠眺,洞庭勝景儘收眼底。
但見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
風聲、浪聲、船號聲、市井聲交織入耳,彙成一曲雄渾而又繁複的生命交響。
胸中不由憶起那範仲淹公那篇傳誦千古的《嶽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慨歎,在此情此景中愈發顯得沉甸甸的。
喜歡我,曆史唯一仙!請大家收藏:()我,曆史唯一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