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複工作告一段落,“深空紀元號”勉強恢複了基本的機動能力和防禦。
它告彆了那些在廢墟中給予他們幫助的“遺骸之子”,調整航向,義無反顧地駛入了活性核心投影出的那條隱秘“古道”。
所謂的“古道”,並非平坦的航路,而是一條由極端宇宙環境構成的、危機四伏的險徑。
它充分利用了這片星係際廢墟帶中複雜的天體分布白矮星、中子星殘骸、黑洞引力透鏡效應等)和混亂的空間結構,形成了一條天然隱蔽但極其難行的通道。
剛一進入古道,巨大的挑戰就接踵而至。
“前方檢測到多重引力井交織!航線需要精確計算,稍有偏差就會被撕碎或被拉向未知深空!”
導航員滿頭大汗,深瞳的算力全力輔助,才在錯綜複雜的引力陷阱中找出一條纖細的安全路徑。
“深空紀元號”如同走鋼絲的藝人,小心翼翼地規避著無形的死亡拉扯。
“左側發現高能粒子風暴潮!強度足以剝離艦體裝甲!”
“右轉17度,利用那顆脈衝星殘骸的磁場遮擋!”阿雅緊盯著傳感器,聲音嘶啞。
戰艦險之又險地避開了那片致命的能量湍流,艦體卻被脈衝星強烈的輻射衝刷得吱呀作響。
古道上還遍布著各種看不見的空間陷阱——突然出現的空間褶皺會將戰艦猛地推向錯誤方向;
隱形的能量渦流會瘋狂消耗本就寶貴的能源;
“遺骸之子”向導警告的“虛空暗礁”高度凝聚的暗物質團塊)更是需要提前極大距離規避,否則撞擊後果不堪設想。
“深空紀元號”如同在雷區中跳舞,每一次機動都耗儘心神。
船員們神經緊繃,輪流休息的時間被壓縮到極限。
修複好的部件在持續的高負荷下再次出現故障。
那塊“活性核心”成了維持士氣的關鍵,它散發的生命能量雖然微弱,卻實實在在地支撐著船員們的身體和精神。
幾位“遺骸之子”向導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他們對這種極端環境有著近乎本能的直覺,多次提前預警了傳感器未能及時發現的危險。
他們能通過觀察遠處星辰的扭曲程度判斷引力異常,能通過皮膚感知空間輻射的細微變化。
他們的存在,為冰冷的科技航行增添了一抹原始的、卻至關重要的生存智慧。
然而,古道的艱難遠超想象。
在一次穿越由兩顆中子星殘骸構成的、極度不穩定的引力透鏡區域時,儘管深瞳和向導都已發出最高警告,“深空紀元號”還是被一道突然增強的引力射線邊緣掃中!
轟隆!
艦體劇烈震動,仿佛要被攔腰扯斷!
剛剛修複不久的右舷推進器陣列徹底報廢,線路短路引發多處火災!
艦體結構完整性再次暴跌!
“緊急損管!右舷隔離!”
“引擎功率下降!我們快要失去動力了!”
禍不單行,劇烈的能量擾動似乎吸引了不速之客。
“檢測到高速接近物!數量三!能量簽名…是廢墟中的那些掠食性太空蛞蝓!”傳感器官驚呼。
這些巨大的、如同放大的鼻涕蟲般的生物,以廢墟中的金屬和能量為食,顯然將受損的“深空紀元號”視為了美味的獵物。
前有古道險阻,後有生物追兵,艦船重傷…剛剛看到的希望,似乎又要被現實的殘酷碾碎。
“不要慌!”秦鋒的聲音依舊穩定,
“所有剩餘火力,瞄準領頭的蛞蝓!引擎輸出推到極限,利用剛才的引力射線殘餘慣性,衝向下一個引力彈弓點!我們借力甩開它們!”
絕境之中,冷靜的指揮和一絲運氣再次發揮了作用。
精準的火力暫時阻滯了太空蛞蝓的撲擊,受損的引擎爆發出最後的力量,借助引力彈弓效應,戰艦險之又險地甩開了追兵,拖著長長的濃煙和電火花,衝出了這片最危險的區域,暫時獲得了一絲喘息之機。
但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
戰艦傷勢更重,能源見底。
而古道,依然漫長。
希望之徑,每一步都踏著荊棘與烈火。
曆經無數艱險,付出慘重代價,“深空紀元號”終於穿越了“古道”最危險的核心區域。
根據星圖和老向導的確認,他們距離那個所謂的“發光巨眼”——秩序尖兵的空間門——已經非常接近。
周圍的宇宙環境逐漸發生變化。
廢墟的密度開始降低,殘骸變得更加古老和破碎,仿佛被某種力量反複清理過。
空間的“光滑”感再次出現,雖然不如“死寂王座”附近那麼令人窒息,但也透著一種不自然的秩序感。
“檢測到微弱的、穩定的空間坐標信號源…來源方向與‘巨眼’預測坐標吻合。”
深瞳報告,它的運算核心因為持續的高負荷而有些過熱。
“能量讀數…背景秩序場強度緩慢升高。”
“偵測到定期性的、低功率掃描波束…模式與秩序尖兵類似,但更隱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