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下達,殘存的船員們強忍著傷痛和絕望,開始了在“深空紀元號”這具鋼鐵殘骸內的艱難搜刮。
每一次翻動破損的線路,每一次進入失壓的艙室,都可能麵對同胞冰冷的遺體,都伴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
過程緩慢而細致。
他們拆下非關鍵區域的備用電池,收集循環係統中殘存的水分甚至包括冷凝水),清點僅存的醫療物資和應急口糧。
每一個發現都讓人既心酸又有一絲微弱的欣喜。
“找到三塊備用能量電池!雖然電量不滿,但夠低功耗設備運行一段時間!”
“水循環係統核心部件損壞,但我們在二級管道裡收集到了大約5升未汙染的水!”
“醫療艙大部分儀器損壞,但找到一個未開封的急救包和幾支高能量營養劑!”
物資統計結果令人沮喪,但並非完全絕望。
所有收集到的能源集中起來,大約能維持全艦最低限度的生命支持係統氧氣、溫度)運轉20標準時。
水資源極其寶貴,必須嚴格配給。
食物還能支撐幾天。
與此同時,技術團隊提交的損傷報告更是觸目驚心。
主引擎核心部件熔毀,修複可能性為零。
生機屏障發生器徹底報廢,連修複的基礎都沒有。
艦體結構多處斷裂,僅靠內部框架和應急支撐勉強維持整體性。
最麻煩的是生命維持係統,多個關鍵節點受損,氧氣再生效率極低,二氧化碳濃度正在緩慢上升。
“我們就像坐在一個漏水的罐子裡,飄在太平洋中心。”
老周通過斷續的、延遲極高的超空間通訊,信號微弱到幾乎消失)的聲音充滿了無奈,
“修複…太難了。缺乏材料,缺乏能源,缺乏時間…”
希望似乎依舊渺茫。
但人類求生的本能被激發到了極致。
一些工程師提出了瘋狂的想法:“能不能拆掉一部分非必要艙室的裝甲板,用聚變切割如果還有能量的話)做成臨時補丁,優先加固生命維持區域和艦橋?”
“那些損壞的武器能量電容呢?裡麵可能還有殘存的高純度能量,能不能引導出來,給維生係統供電?”
“甚至…外麵雖然是虛空,但並非絕對零度,有沒有可能利用艦體表麵和內部的溫差,製造極其微弱的熱電效應,產生一丁點電力?”
每一個想法都很大膽,甚至異想天開,但在這絕境中,任何可能性都值得嘗試。
秦鋒批準了所有看似可行的方案。
船員們化身宇宙拾荒者,在自己的家裡拆東牆補西牆。
聚變切割器用最低功率小心地切割著裝甲板,火花在黑暗中閃爍。
工程師們冒著風險,小心拆卸著危險的武器電容,試圖引出那微不足道的殘存能量。
甚至有人嘗試用找到的金屬絲和不同溫度的艦體部分,搭建最簡單的熱電偶。
過程伴隨著危險。
一次拆卸電容時發生微小爆炸,造成一名工程師重傷。
一次切割作業差點引發新的艙室失壓。
但努力的成果也是微弱的:
生命維持區域被臨時加固,氧氣泄漏速度減慢;
從各處搜集來的殘存能量,勉強將維生係統的續航延長了可憐的5個標準時;
那幾個簡陋的熱電偶,竟然真的產生了微弱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電流,被小心翼翼地儲存起來。
這點成果對於脫困來說依然是杯水車薪,但卻極大地鼓舞了士氣。
它證明了一件事:隻要還沒死,就能想辦法活下去!
而就在這艱難的求生過程中,一個意外的發現帶來了轉機。
幾名負責清理一處徹底損毀的物資倉庫的船員,在挪開壓垮的貨架後,發現了一個嚴重變形但似乎內部完好的特殊容器。
容器上的標簽模糊不清,但依稀可見“實驗性”、“高密度”、“生物電池”的字樣!
這是很久以前,林薇的生物科技團隊利用那塊“活性核心”和青藤聖樹組織嘗試開發的一種新型能量裝置的原型機!
後來因為技術瓶頸和能量產出不穩定而被擱置,封存了起來,幾乎被遺忘!
他們小心翼翼地打開容器,裡麵是一塊約莫拳頭大小、呈現出翡翠色澤、表麵有著天然木質紋理的奇異“電池”。
它摸上去是溫熱的,並且散發著極其微弱的、令人舒適的能量波動。
“快!拿去給林薇教授檢查!”通過通訊)
當這塊“生物電池原型”被連接到幾乎耗儘的艦船能源網絡時,奇跡發生了!
它穩定地輸出了一股雖然微弱、但卻純淨而充滿生機的能量!
這股能量迅速補充了瀕臨枯竭的能源池,不僅讓生命維持係統的警報暫時平息,甚至讓部分區域的照明都恢複了一些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