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節目上線後的第三小時,陳星燃正盯著係統界麵裡那條緩慢爬升的信任曲線。預演畫麵顯示,一名叫“生活研究所”的百萬粉博主將在兩小時內發布長文,關鍵詞是“心理學報告”和“我被打臉了”。他看了眼時間,順手把剛拆的棒棒糖塞進嘴裡。
“準備接流。”他給周小胖發了條消息。
“早蹲好了。”周小胖秒回,附帶一張截圖——他建了個臨時群,拉了二十多個真實觀眾號,備注全是“老房改造受益者”“單親媽媽”“社區誌願者”,每人頭像都透著一股樸素的真實感。
十二分鐘後,“生活研究所”更新動態:《我原以為這是情緒綁架,直到看了片尾那份心理學報告》。
文章開頭就甩出截圖:灰底白字的摘要頁,結論寫著“親子衝突頻率下降42”。博主寫道:“我一直覺得這類節目靠哭撐收視,但這份來自‘樹洞老師’的分析,從住戶日記、行為記錄到空間使用率全列了數據。我不是被感動,是被說服了。”
評論區瞬間炸開。
有人問:“這真是綜藝能乾的事?”
也有人冷笑:“劇本吧?誰信一個素人節目請得起心理專家寫論文。”
周小胖那邊早就安排好節奏。五個賬號幾乎同時冒頭:
“我家改造時設計師根本不管老人起夜距離。”
“我們小區微改造項目都沒這麼細。”
“剛才去官網掃了二維碼,完整版三十頁,連采光角度都建模了。”
這些話像釘子,一顆顆楔進質疑的縫隙裡。
陳星燃切回係統後台,看到輿情熱力圖開始變色。原本壓在榜首的“明星改造家煽情作秀”詞條熱度下滑,取而代之的是“原來飄窗加寬是有科學依據的”衝上熱搜第七。
他輕輕呼了口氣,手指敲了敲桌麵。
還沒完。
星耀的動作比預想來得快。半小時後,幾個中等體量的娛樂號集體發難,標題清一色帶著“偽專業”“學術表演”字眼。有個自稱建築行業從業者的賬號甚至放出對比圖,說節目組改承重牆屬於“拿人命開玩笑”。
陳星燃嘴角微動。這種節奏他熟,先立靶子,再砸爛,最後蓋棺定論——你們不專業,我們才懂行。
但他忘了,這次不止有他在守擂。
夏洛璃的直播間正好開播。她沒提節目,隻一邊剪布料一邊隨口說:“有個朋友做內容,廚房台麵高度按使用者身高減十五厘米算,連抽屜拉手弧度都測過握力。我覺得吧,認真的人,遲早會被看見。”
彈幕立刻炸了。
“姐你說的是《明星改造家》嗎?”
“所以那些細節真不是巧合?”
“剛看完‘樹洞老師’的報告,我導師都說寫得比研究生論文嚴謹。”
視頻片段三分鐘內被扒出來,配上文字:“圈內人都開始認專業了,你還覺得是作秀?”
風向悄悄偏了。
陳星燃調出係統心理學模型,輸入近期反對言論的時間軸。結果顯示,今晚八點將有一次集中攻擊,關鍵詞預測為“造假”“洗白”“操控輿論”。
他提前十分鐘讓周小胖放出一段未公開花絮。
畫麵裡,那個寫過三頁“老房改造建議書”的退休水電工大叔,戴著老花鏡蹲在電路箱前,手裡拿著檢測筆。鏡頭推進,他點點頭,說了句:“線徑夠,接地實,漏保反應也快。這活兒,經得起查。”
視頻標題就一行字:素人專家認證,比誰都狠。
五分鐘後,播放量破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