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63年唐高宗龍朔三年),
吐蕃大軍攻入吐穀渾,並將吐穀渾徹底收入自己囊中!
公元670年唐高宗鹹亨元年),把持吐蕃國政的噶氏家族首領讚聶多布祿東讚長子)率軍攻陷唐朝安西四鎮即龜茲、疏勒、於闐、焉耆,648年安西四鎮為龜茲、疏勒、於闐、焉耆,679年以碎葉鎮取代焉耆鎮,719年又以焉耆鎮取代替碎葉鎮),唐朝被迫罷安西四鎮,安西都護府遷至西州。
同年,唐高宗派薛仁貴率軍討伐,最終在大非川被論欽陵讚聶多布之弟)擊敗,
大非川之役是唐朝和吐蕃的首次大規模戰役。
此役之後,吐蕃在鬆讚乾布之孫—芒鬆芒讚在位期間,在噶爾·東讚域鬆等大臣輔佐下,繼續對外擴張,之後掌控了青海地區!
青海地區不僅成為吐蕃的領地,也成為吐蕃對外擴張的前沿和門戶。
芒鬆芒讚,在公元676年病逝後,其子赤都鬆讚繼位,
此時,大唐進入武則天統治時期,
公元692年,武周重新控製安西四鎮,
“以於闐國為毘沙都督府,分其境內為十州,以於闐王尉遲伏闍雄為毘沙都督。”
但,在公元696年武周萬歲通天元年),
吐蕃大將——論欽陵在素羅汗山之戰中,再次大敗武周軍。
隨後,論欽陵遣使談判,要求割讓安西四鎮與突厥十姓之地,但被武周拒絕。
武則天遂采用郭元振提出的離間計提議,激化其與吐蕃讚普的矛盾。
公元699年武周聖曆二年),
吐蕃讚普赤都鬆讚發動政變,誅殺了把持國政的噶氏家族,論欽陵自殺。
吐蕃丞相論欽陵的能力,在當時絕對是首屈一指的存在,尤其是軍事指揮才能
大唐李靖之後,無人可以出其右!
正因為吐蕃丞相論欽陵能力太強,逼迫一代女皇武則天,也隻能使用反間計,才最後成功除掉吐蕃丞相論欽陵!
論欽陵死後,吐蕃國政重歸於讚普,論欽陵的弟弟讚婆率領殘部投奔武周,
讚婆被武則天封為歸德王、右衛大將軍;
次年,論弓仁論欽陵之子)被迫率吐穀渾部七千帳歸附武周,被授左玉鈐衛將軍,封酒泉郡公。
因祿東讚、論欽陵都在吐蕃做過大論大相,吐蕃謂“臣”為“論”),
故他們的後裔子孫“以官為氏”,成為論姓的始祖。
論弓仁及其子孫世代先後出任大唐大將軍、節度使等職,
如論誠節封武威郡王,論惟明任渭北節度使,家族成員遍布大唐軍政要職。??
噶氏家族倒台後,吐蕃讚普赤都鬆讚重掌大權,為了避免朝政再次被權臣竊奪,赤都鬆不再任命大論。
但沒過幾年,赤都鬆讚便於公元704年,在親征南詔的過程中病逝。
赤都鬆讚去世後,吐蕃發生內亂,
“嫡庶竟立,將相爭權,自相屠滅。”
而即位的赤德祖讚又稱尺帶珠丹)還很年幼,由其祖母沒廬氏赤馬類以太皇太後的身份執掌國政。
先後平定了多位大臣叛亂,從而避免了吐蕃的分裂。
赤德祖讚繼承讚普之位後,開始與唐朝和親,
公元710年唐中宗景龍四年),唐中宗將金城公主許配給他。
吐蕃還通過互市,向唐朝購買茶葉、絲綢等物品。
因吐蕃再次與唐朝確定聯盟關係後,
所以赤德祖讚主政後,將對外擴張的矛頭指向了中亞地區。
公元736年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
吐蕃開始對小勃律大規模用兵,小勃律王遣使向唐朝求援,唐玄宗命令吐蕃罷兵,吐蕃不聽從命令,於是攻破了小勃律國,小勃律被迫臣服於吐蕃。
直至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寶六年),高仙芝率軍攻陷小勃律,並在其地設置了歸仁軍,以三千士兵駐守,唐朝才再次控製了中亞。
但唐朝對中亞地區的控製也僅僅曇花一現,
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寶十年),唐朝與大食之間爆發了怛羅斯之戰,唐軍戰敗。
唐朝的勢力開始退出中亞地區,吐蕃則趁勢取而代之,控製了中亞地區。
此刻的吐蕃,已經進入到了赤鬆德讚統治時期,
赤鬆德讚,於742797年在位,他統治下的吐蕃國力強盛。
他大力弘揚佛教,從印度迎請寂護、蓮花生等大師,建立桑耶寺,還剃度吐蕃人出家,使佛教在吐蕃進入興盛的“前弘期”。
在對外關係上,數次大戰唐軍,吐蕃勢力達至鼎盛。
而此時的唐朝,於公元755年天寶十四載),爆發了著名的安史之亂,
肅宗在靈武繼位之後,開始調集西北邊軍勤王平叛,
而守衛西域的邊兵也被大批調往內地。
西域邊兵大批內調,雖然對平定安史之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卻大大削弱了唐朝在西域的勢力。
這時西域的外部威脅主要是大食和吐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但大食並無意東進,於是吐蕃乘機而入,
數年間,西北蘭州今甘肅蘭州)、廓州今青海化隆西南)、河州今甘肅東鄉)、鄯州今青海樂都)、洮州今甘肅臨潭)、岷州今甘肅岷縣)、秦州今甘肅秦安)、成州今甘肅西和)、渭州今甘肅隴西)等數十州相繼淪沒,
吐蕃儘得隴右、河西走廊之地。
唐朝雖仍然控製著西域的安西、北庭兩都護府,
但西域守軍與內地的聯係完全斷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