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公元790年左右,吐蕃攻占於闐,唐朝徹底失去了對西域控製。
此時的吐蕃疆域達到極盛,不僅覆蓋了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區,並延伸至帕米爾高原、天山山脈以南、印度半島北部及四川盆地西部。
其疆域?西部?:與阿拉伯帝國在帕米爾高原接壤,並控製了安西都護府今新疆部分地區)。
?北部?:涵蓋西藏北部及青海西部,與回鶻等遊牧民族交鋒。
?東部?:深入四川盆地西部,並與唐朝在吐穀渾等地多次交戰。
?南部?:延伸至印度恒河入海口,並臣服雲南南詔國。?
吐蕃極盛時期領土麵積約120萬平方公裡,約占唐朝極盛時期領土的65,
公元763年唐代宗廣德元年)十月,
涇州刺史高暉投降吐蕃,並引吐蕃軍攻陷長安,
唐代宗倉皇出逃,吐蕃迎立金城公主的侄子李承宏為帝,並設置百官。
吐蕃攻陷長安十五天後,才被郭子儀收複,李承宏也主動退位。
由此可見此時的唐朝軍事防禦上的空虛和吐蕃的強盛。
唐德宗即位後,便開始和吐蕃議和,
公元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唐朝派出隴右節度使張鎰與吐蕃結盟於清水,史稱“清水會盟”。
而吐蕃在赤鬆德讚在位時期,抑苯崇佛,
赤鬆德讚去世後,牟尼讚普繼位,
牟尼讚普繼承赤鬆德讚之誌,致力於推廣佛教,不過其統治時間不長。
牟尼讚普去世後,其弟赤德鬆讚繼位,
赤德鬆讚作為牟尼讚普之弟,繼續支持佛教發展,推動了吐蕃在各方麵進一步發展。
赤德鬆讚去世後,赤祖德讚繼位,
在赤祖德讚執政時期,吐蕃要應對北方的回鶻,又因西線、北線、東南線等地軍事吃緊,頻繁的戰爭嚴重的削弱了吐蕃國力,
導致其已無力發動多線、多方向的軍事戰爭。
於是,在公元821年唐穆宗長慶元年),
吐蕃與唐朝再次訂立盟約,會盟儀式先是在長安西郊舉行,之後又在吐蕃首都邏些舉行,
前後持續近兩年,史稱“長慶會盟”!
長慶會盟後,吐蕃隨即陷入了與回鶻的戰爭,
一直到公元832年唐文宗太和六年)才告結束。
赤祖德讚於806841年在位,
他極度崇佛,實行“七戶養僧”製度,
大力支持佛教寺院建設和佛事活動,
這雖使佛教地位進一步提高,
但加重百姓負擔,引發社會矛盾。
最終他被刺殺,吐蕃佛教發展也因此受挫,並導致吐蕃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日趨激化,
之後接連遭遇內亂、政變、災害和瘟疫,使吐蕃趨於分裂。
與此同時,
公元848年唐宣宗大中二年),
沙州張議潮乘吐蕃內亂之機,率眾驅逐沙州的吐蕃鎮將,此後幾年間又相繼收複了瓜州、肅州、甘州和伊州等十州。
公元851年唐宣宗大中五年),
張議潮遣其兄張議潭奉沙、瓜等十一州地圖入朝,
唐宣宗封張議潮為歸義軍節度使,並在沙州置歸義軍。
赤祖德讚去世後,吐蕃最後一位讚普——朗達瑪繼位,
朗達瑪在位期間,對佛教采取禁絕措施,史稱“朗達瑪滅佛”。
隨著朗達瑪的滅法事件發展,吐蕃王朝在政治上的統一局麵也開始全麵崩潰。
公元842年唐武宗會昌二年),
朗達瑪被佛教僧人拉隆·貝吉多傑刺殺。
朗達瑪死後,吐蕃王室分裂成兩派,
分彆支持朗達瑪之子俄鬆、乞離胡相互爭位,
不久爆發內戰,隨之又爆發了平民和奴隸階層掀起的起義,吐蕃王朝很快被推翻。
最終,吐蕃王朝分崩離析成大大小小的若乾政權,
至此,吐蕃滅亡。
吐蕃王朝,自鬆讚乾布於633年統一青藏高原建立政權,
至842年讚普朗達瑪遇刺,共延續209年!
其滅亡時,中原王朝也正處於唐朝晚期,
公元907年,唐朝滅亡,
之後中原王朝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雖然此刻吐蕃滅亡後,青藏高原處於分裂狀態,
但中原王朝,同樣處於分裂狀態,
故,未形成其他朝代直接取代的關係,
一直到13世紀元朝崛起,重新統一整個華夏大地,包括青藏高原在內!
喜歡挽天傾之南明複興請大家收藏:()挽天傾之南明複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