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吹綠了天下城“共生技藝田”的作物,田旁“技藝共生碑”上的“技藝無界,共生共守”刻字還沾著晨露,可河澤部落的阿泊卻抱著把生鏽的蘆葦治水工具蹲在碑旁,工具上的蘆葦早已乾枯:“年輕輩隻會按圖譜挖蘆葦溝,連‘辨水流方向’的本質都忘了!昨天河澤水突降,他們沒看出水流變緩,還按以前的坡度挖溝,結果溝裡沒水,淤泥全乾成了硬塊,麥苗的根都紮不進去!”
話音未落,雲海部落的阿霧跌跌撞撞跑來,手裡攥著根毫無氣流反應的雲紋木杖:“雲量驟減了!按‘手動聚雲’的操作步驟,我舉了半天木杖,連半朵雲都沒聚到!老輩說‘要觀雲象辨氣流來源’,可我連‘卷雲代表氣流遠、積雲代表氣流近’都分不清,隻能眼睜睜看著共生田的土變乾!”
爭吵聲中,地表部落的阿禾扛著半枯的麥稈趕來,麥稈上的麥穗乾癟,一碰就掉:“生態鏈全反了!河澤沒水補、雲海沒雲聚,按‘技藝共生圖譜’的灌溉步驟,我們連‘該先鬆土還是先等水’都不知道!阿蠱說,再沒水,麥田就要全枯了!”
龍弈心裡一沉——昨夜查看“本質技藝活頁”孩子們用樹皮製作、記錄核心技藝本質原理的活頁,如辨水流本質是“波紋流向=水流方向”、觀雲象本質是“雲型=氣流來源”)時,發現活頁上年輕輩的本質記錄幾乎空白,當時沒料到多文明技藝會同時遭遇代際斷層,更沒防住極端生態反轉會讓剛穩定的技藝共生邏輯瞬間失靈。更糟的是,當天上午,共生技藝田旁的“技藝本質榜”被人塗了泥:老輩們在“本質認知”旁畫了個哭臉,年輕輩則在“老原理”上寫了“太複雜”,甚至有人說“不如放棄共生,各守各的技藝”——技藝共生體係第一次因“本質認知斷層”陷入存續危機。
阿蠱抱著裝著乾硬淤泥的陶盆趕來,盆裡的淤泥一敲就碎,泛著灰白色:“巫蠱部落的古籍裡記著‘技藝失本質則無用’!現在河澤年輕輩不會辨水流、雲海年輕輩不會觀雲象,連最基礎的‘判斷生態變化’都做不到——老輩的本質技藝要是傳不下去,就算有圖譜,也應對不了生態反轉!”
阿豆抱著“本質技藝活頁”蹲在塗泥的本質榜旁哭:“活頁上記著阿泊爺爺辨水流的‘波紋散向=水流向,波紋密=水流急’,阿雲爺爺觀雲象的‘卷雲長=氣流遠,積雲厚=氣流近’!年輕輩隻要懂這些本質,不用圖譜也能應對變化,為什麼大家不肯學……”
河澤部落的年輕族人阿浪背著半袋河澤淤泥跑來,袋上還沾著乾泥塊:“不是我們不肯學,是‘辨水流’要蹲在河邊看半天波紋,不如按圖譜挖溝輕鬆!再說,生態一直好好的,誰知道會突然反轉?學本質根本用不上!”
雲海部落的年輕族人阿風也附和:“聚雲隻要按步驟舉木杖就行,觀雲象還要記雲型,太費腦子!就算這次沒聚到雲,等雲多了自然能聚,不用學本質!”
龍弈沒讓矛盾繼續發酵,隻讓阿豆把各部落老輩與年輕輩、河澤部落、巫蠱部落、“符號監督隊”的孩子都召集到共生技藝田旁。他舉起“本質技藝活頁”,活頁上的本質原理在陽光下格外清晰:“技藝操作是‘表’,本質認知是‘裡’;圖譜步驟是‘路’,本質原理是‘燈’——沒有裡,表會空;沒有燈,路會偏!現在生態反轉,圖譜失靈,隻有靠老輩傳本質、年輕輩學認知,把斷了的本質脈接起來,才能活下去!今天,我們辦‘技藝本質守護營’,讓老輩帶年輕輩‘悟原理、練判斷、傳本質’,把技藝的根紮深,行不行?”
阿泊沉默了很久,從懷裡掏出片泛著水光的蘆葦杆,上麵刻著河澤部落的“水生本質祖訓:辨水知方向,順水護家園”:“我年輕時,老族長教我‘辨水流’,是在暴雨天蹲在河邊看了三天三夜波紋——不是為了麻煩,是為了讓我知道,水的脾氣會變,隻有懂本質,才能永遠順它的脾氣。守護營可以這樣辦:第一,‘本質原理實訓’,老輩每天帶年輕輩練核心本質判斷河澤練辨水流、雲海練觀雲象、地表練判土乾濕度),練會一個判斷方法才能休息;第二,‘生態反轉應對’,老輩講過去應對極端生態的經驗如河澤水降時怎麼存淤泥、雲海雲少時怎麼找氣流),年輕輩記在本質活頁上;第三,‘本質操作結合’,每次操作前先讓年輕輩用本質判斷,再按判斷結果操作,老輩在旁糾正,不讓操作脫離本質——這樣既傳本質,又練技藝,好不好?”
阿霧看著活頁上的觀雲象原理,終於點頭:“我願意學觀雲象!隻要能聚到雲,蹲在山坡上看再久也願意!”阿浪也補充:“我想學辨水流!要是能讓淤泥不再乾硬,再麻煩的原理我也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技藝本質守護營”很快開營,共生技藝田旁的空地上,老輩們帶著年輕輩開始了本質認知的訓練:
河澤部落的訓練場上,阿泊帶著阿浪等人蹲在河澤邊,一遍遍地觀察波紋:“你們看,今天的波紋散向朝東,說明水流向東;波紋比昨天密,說明水流變急——這就是‘辨水流’的本質,不是靠猜,是靠看!”阿浪蹲了兩天,終於能通過波紋準確判斷水流方向,還在河澤水降時提前挖了“淤泥存水坑”,保住了半畝田的淤泥。
雲海部落的訓練場上,阿雲帶著阿風等人在山坡上觀雲:“卷雲像拉長的繩子,說明氣流在遠方,今天聚不到雲;積雲像厚厚的棉團,說明氣流在近處,明天就能聚雲——這就是‘觀雲象’的本質,不是靠等,是靠判!”阿風看了三天雲,終於能通過雲型判斷氣流遠近,還在雲量驟減時找到“山穀氣流”,聚到了足夠灌溉半畝田的雲水滴。
地表部落的訓練場上,阿禾帶著年輕輩在麥田裡判土:“用手指戳土,戳不動說明土太乾,要先鬆土等水;一戳就陷說明土太濕,要先通風——這就是‘判土乾濕度’的本質,不是靠等,是靠摸!”年輕輩們練了兩天,終於能準確判斷土壤狀態,再也沒出現“該鬆不鬆、該等不等”的情況。
可新的問題又來了。阿浪辨水流時,隻會看平靜的河麵,遇到刮風導致波紋混亂,就不知道怎麼判斷;阿風觀雲象時,隻會分辨卷雲、積雲,遇到“積雲混層雲”的複雜雲型,就判錯了氣流方向;地表年輕輩判土時,隻會用手指戳,遇到土表乾、土下濕的情況,就誤判成了“全乾”——本質認知剛有起色,又因“複雜情況應對不足”遇阻。
阿豆突然想到辦法,她在“本質技藝活頁”旁加了“複雜情況應對筆記”:“刮風時辨水流,要找河中心平靜處看波紋;複雜雲型觀雲象,要以雲的移動速度輔助判斷快移=氣流近,慢移=氣流遠);判土時要挖小坑,看土下濕度——還組織了‘模擬複雜生態演練’,故意在刮風天讓阿浪辨水流,故意製造複雜雲型讓阿風判斷,故意弄‘表乾下濕’的土讓地表年輕輩判——老輩在旁指導,年輕輩在練中悟,僅一周,大家就掌握了應對複雜情況的本質方法。
春末的時候,“技藝本質守護營”結營,年輕輩們不僅學會了核心本質認知,還能應對極端生態反轉:阿浪能在刮風天準確辨水流,保住了河澤的淤泥;阿風能在複雜雲型下判氣流,聚到了足夠的雲水滴;地表年輕輩能準確判斷“表乾下濕”的土壤,避免了盲目鬆土——沒有了圖譜依賴,技藝操作反而比以前更靈活、更精準。
更令人驚喜的是,年輕輩們還基於本質認知,對現有技藝做了改進:阿浪用蘆葦編了“波紋觀察框”,能在刮風天聚焦河中心的平靜波紋;阿風用木片做了“雲型對照卡”,能快速對比複雜雲型;地表年輕輩用陶片做了“探土器”,能輕鬆挖小坑看土下濕度——這些改進被補充到“本質技藝活頁”上,標注“代際共創本質工具”。
除夕夜,天下城的篝火在共生技藝田旁點燃。老輩們和年輕輩們圍坐在一起,阿泊帶著大家看河澤波紋辨水流,阿雲帶著大家觀夜空雲象判氣流,阿禾帶著大家用探土器判土壤;孩子們舉著“本質技藝活頁”,在篝火旁念著本質原理口訣:“波紋散向定水流,雲型移動判氣流,探土看濕知土情……”阿逆也來了,他手裡拿著幫孩子們畫的“本質技藝圖譜”,笑著說:“現在我不用看步驟,也能靠本質判斷怎麼做,再也不怕生態反轉了!”
龍弈站在篝火旁,看著“技藝共生碑”旁年輕輩們熟練的本質判斷,看著老輩們欣慰的笑容,心裡無比堅定:天下城的“天下”,從來不是靠複雜的技藝操作、精密的共生圖譜,是靠一代又一代人傳下來的本質認知,是靠刻在骨子裡的技藝根脈。圖譜可以失靈,生態可以反轉,可隻要本質認知還在,代際傳承還在,就能重建技藝共生,守住家園——這才是“技藝共生”真正的意義:不是靠步驟綁定,是靠本質相通、認知相傳。
開春的時候,共生技藝田旁立了塊“技藝本質碑”,碑上刻著“本質為根,技藝為葉,代代共守”十二個字,碑旁種了片“本質技藝林”,每棵樹都由老輩與年輕輩共同栽種,樹下埋著裝有“本質技藝活頁”的陶盒。每天都有人來這裡,學本質原理、練判斷方法、傳技藝根脈——他們都知道,這裡不是某一代人的守護營,是所有願意以本質為根、以技藝為葉的人的精神聖地,是真正“本質永在,技藝永續”的天下。
喜歡異世謀主:亂世定鼎請大家收藏:()異世謀主:亂世定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