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嶺的硝煙散去,留給林峰的除了短暫的喘息,還有更深的疲憊與思索。強行催動那殘破“係統”的後遺症,遠比預想的更嚴重。接連數日,他都感到精神萎靡,思考問題時如同隔著一層毛玻璃,注意力難以集中。這讓他清晰地認識到,依賴戰場勝利和直接殺傷獲取“鬥爭能量”的方式,不僅效率低下,而且伴隨著巨大的個人風險,絕非長久之計。
五月的贛南,進入了雨季。連綿的陰雨使得山路泥濘難行,敵軍的“梳篦清剿”也因天氣緣故稍顯緩和,但根據地的困境並未緩解。物資依舊匱乏,藥品短缺導致非戰鬥減員增加,士氣在長期的消耗和壓抑中緩慢滑落。
林峰強忍著精神上的不適,與趙永貴、周克明等人反複商討對策。
“敵人的堡壘和清剿戰術,確實給我們造成了極大困難。”趙永貴眉頭緊鎖,“但根子問題,還是在於我們和群眾的聯係,在某些區域被敵人硬生生切斷了。群眾不敢接近我們,我們得不到情報和補給,就成了無根的浮萍。”
周克明點頭附和:“政委說得對。軍事上我們暫時難以打開局麵,必須從政治上、從群眾工作上尋找突破口。隻要能重新把群眾發動起來,我們就有了千裡眼、順風耳,就有了源源不斷的補給和兵源。”
聽著他們的討論,林峰腦海中那殘破的係統似乎又有了微弱的反應,一段極其模糊的信息碎片閃過:
【…檢測到…關鍵環境變量:‘組織凝聚力’、‘群眾支持度’…與‘生存韌性’、‘發展潛力’正相關…】
【…推測…‘鬥爭能量’…來源…可能存在…非直接軍事路徑…關聯…‘信念’、‘希望’…等…非物質因素…】
這模糊的提示,如同一道閃電,劈開了林峰思維的迷霧!一直以來,他都將“鬥爭能量”狹隘地理解為了戰場上的勝負和殺傷。但如果…如果這能量不僅僅來源於毀滅,更來源於“建設”和“凝聚”呢?如果發動群眾、鞏固根據地、點燃人們心中的希望之火,同樣能產生某種形式的“能量”呢?
這個想法讓他精神一振,連帶著頭腦的昏沉都似乎減輕了幾分。
一個全新的、超越單純軍事對抗的計劃,在林峰心中逐漸成型。他將其命名為“種子”計劃。
“同誌們,”在一次核心會議上,林峰闡述了他的構想,“敵人想用刀槍和堡壘把我們和群眾分開,我們就偏要像種子一樣,更深地紮進群眾這片土壤裡!軍事上,我們暫時轉為徹底的防禦和隱蔽,保存力量。但政治上,我們要發起一場全麵的、深入基層的群眾工作‘反攻’!”
1.精乾工作隊:從部隊和地方黨組織中抽調最堅定、最善於聯係群眾的骨乾,組成精乾的工作隊,分散潛入各個村莊,甚至是敵人控製相對嚴密的“白點”村。
2.解決實際困難:工作隊的任務不是空洞宣傳,而是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困難。幫助春耕生產,秘密提供少量食鹽藥品,懲治為群眾所痛恨的土豪劣紳和反動保甲長。
3.重建地下組織:恢複和建立秘密的農會、赤衛隊小組、兒童團,哪怕隻有三五個人,也要把組織的根須延伸下去。
4.靈活鬥爭:指導群眾采取“合法”與“非法”相結合的鬥爭方式,如拖延交糧、謊報情況、暗中破壞敵人設施等。
“我們要讓群眾知道,紅軍沒有走,黨還在關心他們!隻要我們和群眾的心連在一起,敵人就永遠無法真正占領這裡!”林峰的話語中充滿了堅定的信念。
“種子”計劃在極其隱秘的狀態下啟動。一個個精乾的工作組,如同涓涓細流,滲入乾涸的土地。他們不再穿著顯眼的軍裝,而是化裝成樵夫、貨郎、逃荒的農民。他們帶去的不再是槍炮,而是幫助鄉親搶收莊稼的力氣,是治療孩童疾病的土方,是深夜油燈下低聲傳遞的、關於紅軍勝利和未來希望的消息。
過程異常艱難,充滿了危險。有的工作組被敵人發現,英勇犧牲。但更多的工作組,如同真正的種子,在看似板結的土壤中頑強地存活下來,並開始生根發芽。一些村莊悄悄恢複了與紅軍的聯係,送來了珍貴的情報和少量的糧食;一些原本對紅軍觀望的群眾,開始主動為工作組打掩護;甚至個彆被迫為敵人辦事的保甲長,也開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林峰密切地關注著“種子”計劃的進展。他敏銳地察覺到,隨著一個個“白點村”被滲透,隨著群眾臉上重新露出希望,隨著根據地的凝聚力在無聲中緩慢恢複,他腦海中那殘破的係統,似乎也發生了一些極其微妙的變化。
雖然不再有明確的提示音,但他能感覺到,一種不同於戰場殺伐帶來的、更加溫和卻似乎更為綿長的“能量”,正在一絲絲、一縷縷地彙聚而來。這種能量湧入時,不再伴隨精神的刺痛和透支感,反而像清泉滋潤乾涸的土地,讓他因過度使用能力而受損的精神,得到了一絲極其細微的撫慰和恢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檢測到…非標準‘鬥爭能量’注入…性質判定:…信念共鳴…希望彙聚…組織強化…】
【…能量品質:…穩定…持續…低強度…】
【…係統基礎穩定性…緩慢提升…部分底層損傷…進入極低速修複序列…】
【…警告…總量依舊遠低於安全閾值…高負荷功能仍受限…】
斷斷續續的感應再次確認了他的猜想!民心所向,希望所聚,組織強化…這些看似虛無縹緲的東西,竟然真的能轉化為支撐係統存在的“能量”!這是一條全新的、更安全、也更具有可持續性的道路!
敵軍的清剿仍在繼續,槍炮聲並未遠離。但林峰的心態已經發生了變化。他不再僅僅焦慮於下一場戰鬥的勝負,而是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種子”計劃的指導和根據地的鞏固建設中。他相信,隻要根須足夠深廣,哪怕地麵的枝葉暫時被風雨摧折,春天來臨之時,必將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機。
五月的雨,漸漸停歇。陽光刺破雲層,照耀著贛南濕漉漉的群山。林峰站在指揮部門前,望著遠處山坳裡正在重新升起炊煙的村莊,深深地吸了一口雨後清新的空氣。他感受到的,不僅僅是自然的氣息,更有那從四麵八方、從無數樸實心田中悄然彙聚而來的、微弱卻堅韌的“力量”。
這條路,或許更漫長,更艱難,但方向,無疑是正確的。他與他的紅五縱,正在以一種更深刻的方式,與這片土地,以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緊密地融合在一起。而這,或許才是打破當前鐵壁合圍,最終贏得勝利的,最根本的“源”量。
喜歡風起贛南請大家收藏:()風起贛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