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國華回到府中,徑直走到上首的太師椅坐下,接過下人遞來的熱茶,慢條斯理地啜飲著。官袍未解,玉帶仍係在腰間,一身緋紅官袍襯得他鬢角一撮白發愈發顯眼。
孫氏見他這副模樣,伸手便要為他解係袍帶:“老爺今兒回得晚,快脫了官袍歇歇吧,看這一身皺的。”
賈國華抬手按住她的手,聲音平穩:“彆急著脫,聖上說不定還要召見,穿著省事,免得臨時慌亂。”
孫氏更覺詫異,抬手拭了拭他鬢角的薄汗:“老爺怎就篤定聖上還要召你?”
賈國華隻笑了笑,沒再多言,繼續低頭品茶。茶盞裡的碧螺春舒展浮沉,他的目光落在嫋嫋升起的熱氣中,像是在想什麼心事。
約莫一個時辰過去,院外果然傳來了腳步聲,正是聖上身邊的近侍孫憲。他跨進正廳,目光一掃便瞧見端坐的賈國華,當即拱手笑道:“賈大人,聖上有旨,宣您即刻進宮麵聖,請吧。”
賈國華放下茶盞,朝孫氏揚了揚下巴,眼底帶著幾分不易察覺的得意。孫氏這才恍然,忙替他理了理衣襟,低聲囑咐:“見了聖上謹言慎行。”
賈國華跟著孫憲進了文華殿,殿內燭火通明,李華正和蕭時中說話。他剛跨過門檻,便“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聲音沉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懇切:“臣,賈國華,請聖上責罰!”
這一跪太過突然,李華猛地回頭,臉上滿是錯愕。他快步走下階來,伸手去扶:“賈卿這是做什麼?快起來!今日朝堂上你力挺朕,正該嘉獎,何來責罰一說?”
賈國華卻不肯起身,叩首道:“聖上容稟。臣父賈鴻,老家清化縣為非作歹,勾結地方官強占民田,草菅人命;臣弟賈國章,更是仗著家中勢大,私放印子錢坑害良民,強搶民女,樁樁件件皆是罪孽。”
李華扶著他胳膊的手微微一頓,沒想到他竟主動提起舊事。
“但臣身為賈家嫡長,未能教約束族親,致使他們在外敗壞綱紀,此為一罪。”賈國華額頭抵著金磚,聲音愈發沉鬱,“更有甚者,臣的兩個侄女,往日裡仗著賈家門楣,在縣裡橫行霸道,欺淩弱小,肆意妄為,臣雖知卻未嚴加管教。”他頓了頓,終究沒再說下去,隻道,“此為二罪。臣今日在朝堂上雖為江山計支持聖上,卻也深知,家宅不寧,難正己身,懇請聖上降罪,以儆效尤!”
李華都懵了,還能這麼說,他看向蕭時中,隻見蕭時中麵色卻不是很好。
李華明白賈國華的意思,今日他這樣主動請罪,既是剖白心跡,也是在為那段恩怨畫上一個體麵的句號。
李華用力將他扶起,目光坦誠:“賈卿,你在京中為官多年,清廉自守,何來罪過一說。”
賈國華迎上他的目光,坦然道:“臣以為,君臣之間,當無嫌隙。臣今日說開,是想讓聖上知道,臣支持設東廠,絕非因私怨消弭,而是信聖上能蕩滌奸邪;臣輔佐聖上,也絕非因畏懼權勢,而是盼這江山能真正清明。”
李華笑容不停,“賈卿,真可謂是國之良臣啊!”
“聖上謬讚了!”
李華這時對蕭時中說道:“蕭師傅,如今內閣僅有四人,再加一位怎麼樣?”說完又給了他使了一個眼色。
蕭時中撚著胡須,目光在殿內遊移片刻,才緩緩道:“聖上有意充實內閣,自然是樁好事。隻是這閣臣之位關乎國本,選賢用能需得慎之又慎,容老臣細細琢磨琢磨。”
李華眉峰微挑:“蕭師傅有何顧慮?”
“老臣並非有顧慮,隻是……”蕭時中頓了頓,語氣沉緩,“如今朝堂剛經動蕩,東廠初設,人心尚未完全安定。此時驟然增補閣臣,怕是會引得各方勢力揣測,生出不必要的波瀾。”
他抬眼看向李華,目光裡帶著幾分懇切:“聖上不如先緩一緩,待東廠諸事落定,朝堂風氣再穩些,老臣再與其他幾位閣老那時再奏請聖上讓賈大人入閣,豈不更穩妥?”
少年天子笑了笑,對賈國華說道:“蕭師傅說得也有道理,賈卿,意下如何?”
賈國華哪裡敢說不,雖然有些失望,但隻能謝恩。
李華又賞賜了賈國華幾盒霜糖柿餅,便讓孫憲將人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