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而血腥的戰鬥瞬間爆發,又瞬間結束。
東岸陣地被迅速肅清,通往城下的浮橋,已然落入高行周之手。
“點火為號!”高行周抹去臉上的血水,厲聲下令。
三支火箭呼嘯著射向夜空,在河陽城南的上空炸開,分外醒目。
城中,一直在等待信號的趙延壽心頭一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深吸一口氣,提刀走出府邸,直奔北門。
他以巡查防務為名,騙開城門守將,隨即暴起發難,手起刀落,親手斬殺了李從珂的死忠。
在他的親信配合下,沉重的北門被轟然關閉,吊橋也被迅速拉起。
這一下,徹底斷絕了李從珂向北逃竄的任何可能。
與此同時,高行周的大軍已通過浮橋,如潮水般湧向河陽南門,喊殺聲震天動地。
城內的守軍本就軍心渙散,此刻聽聞南門被破,北門又被自己人關閉,頓時陷入了絕望的混亂之中,抵抗土崩瓦解。
李從珂被府衙外震天的殺聲驚醒,當他披甲而出,接到的卻是一個又一個的噩耗:高行周夜渡黃河、南門失守、趙延壽反叛、北門已閉!
他踉蹌著退回內堂,看著牆上懸掛的地圖,麵如死灰。
他知道,一切都結束了。
四麵楚歌,天羅地網,他已是甕中之鱉,再無生路。
“罷了,罷了……”他喃喃自語,眼中最後一絲神采也黯淡下去。
他不願成為階下囚,受那屈辱。
他拔出腰間佩劍,環顧著這座曾象征著無上權力的府邸,最後,橫劍一揮,血濺梁柱。
一代梟雄,就此落幕。
翌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照進這座曆經戰火的城池時,趙延壽親手捧著李從珂的首級,跪在了高行周的馬前,身後是繳械投降的數千降兵。
河陽全境,宣告歸附。
百姓們經曆了長久的戰亂,聽聞新朝軍隊紀律嚴明,秋毫無犯,紛紛打開家門,夾道歡迎,期盼著一個和平的未來。
數日後,李昭的大軍浩浩蕩蕩地開進了九朝古都——洛陽。
他沒有選擇立刻登基,而是身著素服,率文武百官,登上了象征天下中心的明堂,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祭天大典。
他向上天禱告,宣告五代五十餘年的亂世已經終結,一個嶄新的王朝將由此開啟。
大典之後,便是封賞功臣。
高行周、裴仲堪等元從宿將被加官進爵,而孫德昭、趙延壽這些歸降的將領,李昭也摒棄前嫌,委以重任,用以安撫各地新附之心,其帝王胸襟,令天下歸心。
慶功的酒宴在皇城內徹夜舉行,絲竹悅耳,歌舞升平。
百官們觥籌交錯,互相道賀,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開創新朝的喜悅與對未來的憧憬。
這片飽受創傷的土地,似乎終於迎來了久違的安寧。
李昭端坐於禦座之上,含笑看著殿下歡慶的群臣,胸中豪情萬丈。
然而,就在這歡慶的頂峰,一名背插令旗、渾身塵土的傳令兵跌跌撞撞地衝入大殿,嘶啞的聲音劃破了和諧的樂曲:“北境八百裡加急軍報!”
喧鬨的慶功殿瞬間死寂,殿中百官臉上的笑容凝固。
傳令兵跪伏在地,雙手高高舉起一卷用蠟封死的竹筒。
內侍匆忙接過,呈到李昭麵前。
李昭撕開蠟封,展開那份來自北方的急報。
隻看了一眼,他原本舒展的眉頭便緊緊鎖起,眼神中的笑意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刀鋒般的銳利和凝重。
那份軍報上的字跡因書寫者的急迫而顯得潦草,卻字字驚心——契丹可汗耶律阿保機,親率二十萬鐵騎,傾國而出,兵鋒已越過大漠,直指雁門關!
喧囂的慶功殿瞬間死寂,殿中百官臉上的笑容凝固,隻剩下禦座之上,李昭那雙驟然銳利如鷹的眼眸,以及他指間那份來自北境、重若千鈞的軍報。
喜歡魂穿五代,我占壽州為王請大家收藏:()魂穿五代,我占壽州為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