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工坊內,氣氛凝重而專注。
線膛鳥銃試射成功的短暫興奮,早已被沉重的現實壓力所取代。
那一聲迥異於尋常火銃的尖嘯,宣告了新時代武器的萌芽。
但也暴露了無數亟待解決的難題。
精度、彈丸、裝填,以及最根本的:火藥威力。
陳啟明再次沉浸入係統界麵。
76點文明點數,是一筆可觀的“財富”。
卻遠不足以兌換他心目中能帶來質變的技術。
他的目光在幾項關鍵技術間反複權衡:
【黑火藥顆粒化與標準化工藝需80點)】:能顯著提升火藥燃燒效率、穩定性及燃速。是提升現有火器威力的最直接途徑。
點數不足。
【簡易瞄準具設計與校準原理需35點)】:對提升線膛槍精度至關重要。
且點數足夠。
【初級煉鋼術原理與爐窯設計需150點)】:解決材料問題的根本。
但遙不可及。
“80點…還差4點。”
他眉頭緊鎖,指尖無意識地敲擊桌麵。
“【顆粒化】效用最直接,但無法兌換。”
“【瞄準具】雖能提升精度,卻無法解決火藥威力不足的根本…”
權衡再三,他做出了務實的選擇。
“係統,兌換‘簡易瞄準具設計與校準原理’!”
【兌換‘簡易瞄準具設計與校準原理’,消耗文明點數35點。當前點數:41。】
知識流湧入腦海。
包含了照門、準星的不同形製及其對瞄準精度和速度的影響。
簡易的歸零校準方法。
以及在不同距離下的瞄準點修正概念。
“雖非最理想,但亦是提升戰力的關鍵一步。”
他自我寬慰道,鋪開紙張。
開始結合現有鳥銃的形製,設計更合理的照門和可調節的準星草圖。
然而,火藥威力的問題,像一塊巨石壓在心頭。
沒有係統提供的成熟工藝,他隻能依靠自己有限的現代知識和工匠的經驗進行摸索。
“黑火藥顆粒化…似乎是增加了燃燒表麵積…”
他努力回憶著模糊的化學知識。
“需要將粉末濕潤,壓製成型,再破碎過篩…”
“用什麼粘結?酒精?水?還是…蟲膠?或者蜂蜜?”
思路模糊。
具體的配比、壓力、乾燥溫度更是毫無頭緒。
“隻能靠試驗了!”
他下定決心,喚來趙小旗。
“召集幾位經驗最豐富的火藥匠師!”
“再去找些低度米酒、明膠、還有漆匠用的蟲膠和上等蜂蜜過來!”
“我們要試試,能不能把火藥粉做成更耐潮、燒得更猛的小顆粒!”
趙小旗雖不明所以,但立刻領命而去。
【基於現有知識開啟自主技術研發項目黑火藥初步顆粒化),體現了在係統限製下的創新與探索精神,文明點數+5。當前點數:46。】
點數的微量增長是對探索的鼓勵。
但前路依然漫漫。
…
就在陳啟明埋頭於火藥改良和瞄準具設計時,李總旗帶來了令人愈發不安的消息。
監視那處可疑民宅的緹騎回報:
宅院夜間燈火通明,人員進出頻繁。
且有沉重的物體被頻繁搬運入庫的動靜。
戒備也明顯增強,院牆增高,並有惡犬巡邏。
“大人,對方極為警惕,我們的人難以靠近,更彆說窺探內部了。”
李總旗麵色凝重。
“他們似乎在加快進度。”
陳啟明感到時間愈發緊迫。
硬闖搜查風險極大,極易引發對抗和毀滅證據。
他需要知道那宅院裡到底在乾什麼!
一個念頭閃過:
能否用非對抗的方式,窺探其內部?
他想到了那架還在欽天監優化的“光譜儀”。
但其龐大笨重,根本無法用於偵察。
“要是有個…潛望鏡就好了…”
他下意識地喃喃自語。但立刻搖頭。
玻璃鏡片打磨和鍍銀技術遠非當前能及。
他的目光無意中掃過桌上那幾碟顏色各異的“提神丸”。
以及旁邊一份工匠報上來的、關於拋光金屬件時發現的異常光潔的銅片的報告。
一個異想天開的念頭冒了出來。
他立刻喚來工匠,找來那幾片打磨得極其光滑、幾乎可以模糊照出人影的薄銅片。
“試試看…”
他自言自語,將兩片銅片以特定角度固定在一根長竹管的兩端。
竹管中間轉折處切開一個角度。
他眯起一隻眼,湊到竹管一端,向另一端看去——
居然能隱約看到拐角後的景象!
雖然模糊、變形且色彩怪異,但確實實現了“拐彎觀察”!
一個利用磨光金屬片反射的、極其簡陋的原始潛望鏡雛形,竟然就這樣被他搗鼓出來了!
“哈哈!有門!”
陳啟明童心大起,玩心頓生。
他立刻讓人找來更長的竹管和更多光潔銅片,嘗試加長距離和改善成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很快,一根可伸縮、由多節竹管套接、內部固定著數片光銅片的“窺管”做好了。
他將其伸出書房窗外,調整角度。
竟能清晰地看到院牆另一側一名正在打瞌睡的輔兵!
“妙啊!雖不及玻璃清晰,但足以窺探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