翹兒如同暗夜中的靈貓,將密信安全送出。
陳啟明在刑部值房內焦急等待。
每一刻都如同一年般漫長。
係統的計劃大膽而冒險,但這是唯一能扭轉乾坤的機會。
成敗在此一舉!
…
次日清晨,徐光啟終於帶來了回音。
他設法打通了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的門路,將陳啟明的“軍器演示”之請,以“獻俘獻捷、展示海外剿獲之奇技軍械”的名義,上達天聽。
皇帝正值盛怒,本不欲理會。
但聽聞是展示從“海外反賊”處繳獲的“遠超我朝之精良火器”,又涉及邊防大事,終於勾起了一絲興趣。
加之徐光啟、孫傳庭等少數大臣在旁力諫,言稱“或可窺敵之虛實,壯我之軍威”。
皇帝最終勉強同意,旨意下達:
“準奏。著製造局於三日後,西苑演武場,當朕麵,演示所謂‘海外利器’。一應物證,暫解封調用。若實有其能,或可酌情;若乃誇大其詞,欺君罔上,二罪並罰!”
機會來了!
但也是最後的懸崖!
演示成功,或可逆轉敗局。
演示失敗,便是萬劫不複!
…
陳啟明立刻被暫時解除軟禁,返回製造局,籌備演示。
時間隻有三天!
他爭分奪秒,立刻投入工作。
李總旗早已按照密信指示,秘密召集了最可靠的十餘名老工匠,備好了最好的材料。
陳啟明將係統兌換的【燧發槍機結構詳解】、【黑火藥顆粒化工藝】、【瞄準具校準精通】等知識,結合實物,傾囊相授。
工匠們雖不明原理,但經驗豐富,在他的指導下,立刻理解了要領。
“妙啊!這撞針結構竟如此精巧!”
“這火藥顆粒化後,燃速快了不少,煙也小了!”
“照門準星這般調整,確能打得更加精準!”
工匠們驚歎不已,全力開工。
…
三天時間,不眠不休。
陳啟明親自督陣,與工匠們同吃同住。
他們以那幾支繳獲的燧發火銃為藍本,選用最好的鋼材,手工打磨最精密的零件。
采用顆粒化火藥,精心調配裝藥量。
加裝了可調節的簡易照門和準星。
最終,成功仿製並改進了三支性能更加穩定、精準度更高的燧發樣板槍。
同時,還利用繳獲的奇異礦石熔煉出的金屬,嘗試打造了幾枚更加堅硬的錐形鉛彈。
…
第三日清晨,西苑演武場。
旌旗招展,戒備森嚴。
皇帝高坐於閱兵台上,麵色沉靜,看不出喜怒。
兩旁陪著內閣輔臣、兵部尚書、錦衣衛指揮使、以及都察院禦史等一眾高官。
徐光啟、孫傳庭站在後排,神色緊張。
台下,刑部、都察院的官員則冷眼旁觀,等著看笑話。
陳啟明一身乾淨官服,親自帶著一隊緹騎,抬著演示用的火銃、彈藥、靶具,肅立台下。
空氣凝重得幾乎令人窒息。
…
“開始吧。”皇帝淡淡開口,聲音聽不出情緒。
“臣,遵旨!”
陳啟明深吸一口氣,走到場中。
他先命人抬上那幾支繳獲的原始燧發火銃,以及那些奇異礦石。
“陛下,諸位大人,此乃臣率部出海剿匪時,自賊巢繳獲之敵械與礦料。”
“經初步查驗,此銃結構之精巧,發射之迅捷,遠勝我軍現役之火繩槍。”
“此礦料冶煉之金屬,堅韌異常,非中土常見。”
刑部官員冷笑插話:“即便如此,亦可能是爾等私造,偽稱繳獲,以為貪功之證!”
陳啟明不慌不忙,躬身道:“大人明鑒,私造與否,一試便知。”
他話鋒一轉:“然,賊械雖精,終有瑕疵。臣不才,率製造局工匠,依此銃為藍本,略作改進,請陛下禦覽。”
他一揮手。
李總旗立刻將一支新仿製的燧發樣板槍呈上。
隻見此銃做工更加精良,槍機動作順滑,還加裝了奇怪的照門準星。
“此銃仍沿用賊銃之燧發機理,然臣改進了其擊發結構,使其更不易失靈。”
“火藥采用顆粒化工藝,燃燒更充分,威力增三成,煙霧減五成。”
“加裝簡易瞄準具,百步之內,精度大幅提升。”
眾臣聞言,皆露懷疑之色。
吹得天花亂墜,誰知是真是假?
“口說無憑。”皇帝終於開口,“演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