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前演武的巨大成功,讓陳啟明暫時擺脫了身敗名裂的危機。
皇帝金口玉言,“功過相抵,暫不追究”,還責令他“主持製造局,全力鑽研此銃,儘快量產,裝備京營”。
聖旨一下,之前的彈劾風波瞬間煙消雲散。
刑部和都察院的官員們灰溜溜地撤走了看守,解除了所有調查。
製造局恢複了往日的運轉,甚至因為皇帝的關注而更顯重要。
陳啟明官複原職,威望不降反升。
徐光啟、孫傳庭等人都為他鬆了口氣,暗地裡擊掌相慶。
表麵上看,一場滔天大禍已然平息。
…
但陳啟明自己心裡清楚,這一切遠未結束。
朝中的黑手隻是暫時蟄伏,黑焰島的威脅依然懸在頭頂。
而皇帝那句“儘快量產,裝備京營”的旨意,更是一座沉重的大山,壓在了他的肩上。
量產燧發槍?
談何容易!
…
演武一結束,陳啟明立刻投入工作。
他召集所有骨乾工匠,將仿製成功的三支“樣板槍”拆解,詳細講解每一個零件的尺寸、材料和工藝要求。
工匠們圍著圖紙和零件,看得嘖嘖稱奇,也看得眉頭緊鎖。
“大人,這撞針的鋼口要求太高了,咱們現在的鐵料,怕是撐不住幾次擊發就得斷裂。”
“還有這彈簧,力道要足,彈性要好,還要耐疲勞,這…這太難打了!”
“最麻煩的是這槍機內部的幾個小勾角和榫卯,尺寸要求太精細了,全靠老師傅手搓,一天也未必能做出一個合格的…”
“這照門和準星的調節機構,倒是巧妙,但零件太小,加工起來極其費工費時…”
問題一個接一個地暴露出來。
手工打造一兩支精品槍,憑借老師傅的絕活,還能勉強做到。
但要大規模量產,保證每一支的性能和可靠性?
以目前製造局的技術水平和加工能力,簡直是天方夜譚!
材料不過關!加工精度不夠!生產效率低下!
三大難題,如同三座大山,攔在了量產的道路上。
…
陳啟明嘗試組織了幾次試生產。
結果令人沮喪。
耗費大量工時材料,最終組裝起來的幾十支火銃,要麼撞針斷裂,要麼擊發失靈,要麼精度慘不忍睹。
合格率低得可憐,性能也遠不如那三支樣板槍。
根本達不到裝備軍隊的要求。
…
時間一天天過去。
量產毫無進展。
朝廷那邊開始有人暗中打聽進度,風言風語又開始悄悄流傳。
“看來陳主事也就隻能造幾支樣子貨唬人,真到了動真格的時候,就不行了…”
“怕是之前那場演示,另有蹊蹺吧…”
“皇上可是等著要槍呢,交不出貨,怕是又要吃掛落…”
壓力再次襲來。
…
深夜,製造局工坊依然燈火通明。
陳啟明對著一堆不合格的零件,眉頭緊鎖,一籌莫展。
李總旗在一旁低聲彙報:“大人,又廢了一批…工匠們已經儘力了,但…”
“我知道。”陳啟明擺擺手,打斷了他,“讓弟兄們先歇了吧,明日再試。”
工匠們拖著疲憊的身子散去,工坊裡隻剩下陳啟明一人。
他感到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空有超越時代的設計和知識,卻被這個時代落後的工業基礎死死拖住。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
就在他幾乎要被絕望淹沒時——
腦海中,那冰冷的機械音再次適時響起。
【檢測到宿主麵臨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技術瓶頸,主線任務‘撥雲見日’進入新的階段。】
【解鎖新功能:‘工業母機’技術樹初級)。】
【技術樹包含:初級高精度機床設計原理、初級金屬熱處理工藝、初級標準化量具製作與使用指南、初級流水線生產組織管理概要等分支。】
【宿主可支付文明點數,兌換相應技術分支知識,逐步提升基礎工業能力,破解量產難題。】
【提示:工業化進程非一蹴而就,請宿主合理規劃,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