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視帶來的、關於秦國肌體強健、運轉高效的直觀感受,如同滾燙的血液,在嬴政的血管中奔流,進一步催化和膨脹著他那顆早已不滿足於偏安西陲的雄心。然而,當他於深夜裡,再次獨自站立在那幅幾乎覆蓋了整麵牆壁的巨幅天下輿圖之前時,白日裡巡視軍營武庫、感受兵甲之利所帶來的亢奮,漸漸被一種更為深沉、更為冷靜的思慮所取代。
地圖之上,秦國的疆域已被染成濃重的玄黑之色,如同一條蓄勢待發的黑色巨龍,盤踞在西方,其爪牙已然探入中原,占據了近乎半壁江山。然而,東方的廣袤土地,依舊被韓、趙、魏、楚、燕、齊這六種不同的顏色割裂著,如同巨龍身前一片布滿荊棘與陷阱的獵場,色彩斑斕,卻危機四伏。
嬴政的目光,如同最精準的尺規,一寸寸地丈量著這片他誌在必得的土地。他的手指無意識地在地圖上滑動,時而點在韓國那狹小如腸的疆域上,時而劃過趙國那倚仗太行天險的輪廓,時而按住魏國那地處中原四戰之地的核心,時而懸於楚國那浩瀚千裡、難以儘窺的南方沃野,時而掃過燕國那遠在東北的苦寒之地,最後,落在那偏安東海之濱、看似與世無爭卻富庶無比的齊國。
他的心跳,因這宏大的圖景而加速,血液中奔湧著征服的欲望。一統天下,結束這數百年來的紛爭與割據,締造一個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權的龐大帝國——這個念頭,自他親政以來,不,或許自他知曉自己身為秦王的使命以來,便如同烙印般深深刻在他的靈魂深處,如今更是成為了他生命的全部意義。
但,他並非被熱血衝昏頭腦的莽夫。恰恰相反,越是接近這個目標,他越是能感受到其背後那令人心悸的重量與複雜性。
滅國之戰,絕非過去那些邊境摩擦、攻城略地的小打小鬨可比!
那將是傾國之力,賭上國運的終極豪賭!是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的全方位較量!任何一個環節的失誤,任何一個判斷的偏差,都可能導致滿盤皆輸,將秦國數代先君積累下來的基業毀於一旦!
他需要的不再是零敲碎打的戰術勝利,而是一個能夠統籌全局、洞察秋毫、將六國視為一個整體來瓦解的、係統性的、頂級的戰略!
光有強大的軍隊、充足的糧草、精良的武器,夠嗎?不夠!就像擁有一柄絕世好劍,還需要最高明的劍術大師,才能發揮其最大的威力。
他需要一個能為這柄名為“秦國”的絕世好劍,量身定製一套足以蕩平六合、睥睨八荒的“劍法”的人!
這種強烈的渴求,促使他在一個燈火闌珊的深夜,召來了他如今最為倚重的謀臣——李斯。
李斯匆匆應召而來,衣冠略顯不整,顯然是從睡夢中被喚醒。但他不敢有絲毫怨言,反而因為秦王深夜獨召而心生警惕與一絲受重視的激動。
“李斯,”嬴政沒有回頭,依舊背對著他,目光凝注在地圖上,“寡人欲平六國,一天下,你以為,當從何處著手?有何方略?”
他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中回蕩,帶著一種不容敷衍的嚴肅。
李斯心中一凜,知道這是關乎國運,也是關乎他個人前程的終極考問。他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迅速在腦海中組織著語言。
“陛下,”李斯躬身,聲音沉穩,“臣以為,陛下欲成不世之功,當繼續奉行‘遠交近攻’之策。此乃範雎為昭襄王所定之國策,曆經檢驗,行之有效。”
他頓了頓,觀察著嬴政的背影,見其未有表示,便繼續闡述:“具體而言,我大秦當鞏固與齊、燕之盟好,使其不為三晉韓、趙、魏)之援。而後,集中兵力,先取弱韓,斷山東六國之脊梁,打通東出之路;再並魏國,占據中原腹心;繼而北破強趙,南削悍楚……最終,天下可定。”
這番話,聽起來邏輯清晰,層次分明,也確實是秦國一直以來奉行的基本擴張策略。李斯甚至引經據典,提到範雎,以增強其說服力。
然而,嬴政聽完,既沒有讚許,也沒有反駁,隻是沉默了片刻,然後緩緩轉過身。他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但那雙深邃的眼眸中,卻隱隱透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失望。
“遠交近攻,先弱後強,蠶食鯨吞……此皆老生常談。”嬴政的聲音平靜,卻讓李斯的心猛地一沉。
“李斯,寡人問你,”嬴政向前一步,目光如炬,緊緊盯著他,“如何‘交’齊、燕?需付出何等代價?能否確保其在我攻伐三晉時始終中立?韓雖弱,然其據有成皋、宜陽等險隘,如何以最小代價速克之?魏國四戰之地,然其武卒曾稱雄天下,如何分化瓦解?趙國曆經長平之殤,元氣大傷,然名將李牧尚在,北禦匈奴,南抗我秦軍,如何應對?楚國地廣人眾,雖朝政混亂,然項燕等將非庸才,且其地形複雜,江河縱橫,我軍如何適應?其間各國可能之合縱,如何預判與破解?”
他一連串的問題,如同疾風驟雨,砸向李斯。這些問題,不再是宏觀的原則,而是具體到了外交手段、軍事路線、名將應對、地理適應、聯盟破解等極其細微和關鍵的層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斯張了張嘴,額頭瞬間滲出了細密的冷汗。他擅長的是內政律法,是文章辭令,是執行具體的政務。對於如此精深、如此係統的軍事戰略和大國外交博弈,他的知識儲備和洞察力,顯然還達不到嬴政所期望的高度。他能提出“遠交近攻”的方向,卻無法填充其血肉,無法設計出那精妙絕倫、環環相扣的具體步驟。
“陛下……臣……臣以為……”李斯試圖組織語言,但發現自己的回答隻能停留在“需派能言善辯之使臣”、“當集中優勢兵力”、“需謹慎應對李牧”、“應分化楚國內部”這類依舊籠統的概念上,無法給出讓嬴政眼前一亮的、真正具有操作性和顛覆性的奇謀妙策。
嬴政靜靜地聽著,眼中的那絲失望漸漸化為了一種了然。他抬起手,製止了李斯有些倉皇的解釋。
“好了,你的意思,寡人明白了。”他的語氣恢複了平淡,聽不出喜怒,“夜色已深,你先退下吧。”
“臣……臣告退。”李斯如蒙大赦,又帶著深深的挫敗感,躬身行禮,幾乎是倒退著出了大殿,背影顯得有些狼狽。
大殿內,再次隻剩下嬴政一人,以及那幅沉默的、卻又仿佛在無聲咆哮的天下輿圖。
嬴政緩緩走回地圖前,雙手撐在案幾邊緣,身體微微前傾。他並沒有責怪李斯,李斯已經儘了他作為法家和政務能臣的本分。隻是,他需要的,是另一種人才。
他意識到,自己雖然通過鐵腕手段清除了內部的所有障礙,掌握了絕對的權力,雖然擁有強大的國力和一支虎狼之師,但要完成這亙古未有的統一大業,他還缺少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塊拚圖——
一個真正的、頂級的軍事戰略家!
一個能夠像弈棋國手般,將整個天下視為棋盤,將六國視為棋子,洞察其強弱、矛盾、心態,並能設計出一套最精妙、最狠辣、能以最小代價獲取最大戰果的絕殺之局的人!這個人,需要精通兵法,深諳人性,熟知地理,明察大勢,其智慧需如汪洋瀚海,其眼光需如鷹隼銳利。
他回想起自己讀過的兵書,《孫子兵法》、《吳子》、《司馬法》……那些字句他早已爛熟於心。“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武的警句在他腦海中回蕩。
是啊,死生之地,存亡之道!麵對即將到來的、決定華夏命運的最後決戰,他絕不能僅憑國力硬碾,或者依賴一些常規的策略。他需要奇謀!需要那種能夠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直搗黃龍的戰略智慧!
他的手指再次劃過地圖上六國的疆域,仿佛能感受到那背後隱藏的無數可能性與風險。他的目光變得無比銳利,又帶著一種深切的渴望。
他低聲自語,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中顯得格外清晰和堅定,仿佛是在向冥冥中的某種存在發出召喚: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寡人雖有強兵利甲,然欲畢其功於一役,以最小之代價,成此亙古未有之不世之功……需得一真正知兵之大才,為朕畫策!”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殿外那漆黑無儘的夜空,仿佛要穿透這厚重的宮牆與漫長的黑夜,去尋找那個他期待中的、能夠為他獻上奇謀,助他完成天下一統偉業的曠世奇才。
此刻,他對這位尚未謀麵的戰略家的渴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點。一種求賢若渴的焦灼,混合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在他心中洶湧澎湃。
風,已起於青萍之末,即將席卷山東。而能駕馭這場風暴的舵手,又在何方?
喜歡天下一帝秦始皇請大家收藏:()天下一帝秦始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