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回過頭,手裡還攥著一把帶泥的草:“大嫂啊,快進來坐。今天不忙啊,你咋來了?我正想忙完找你拉呱去呢。”
“跟你說個事,你大哥礦上的食堂要加主食,想上煎餅。這事他給攬下來了,本想讓我往礦上送,可你看我接的活一時半會也乾不完。”
李蘭擦了擦手上的泥,在她對麵坐下:“礦上要煎餅?那麼多人吃飯,那可得要不少吧。”
“可不是嘛。”
“你大哥也說這活穩定,食堂需求量大。我想著你在家也清閒,就來問問你,你……會烙煎餅不?”
李蘭噗嗤笑了:“你這問的,咱土生土長的農村人,誰家女人沒在鏊子跟前站過?我媽當年烙的煎餅,薄得能透光,村裡媳婦都來跟她學呢。”
她拍了拍手上的灰,眼裡亮了亮,“不過這事先彆急,等大哥晚上回來,你跟他再細說說,具體每天要多少?有啥要求沒?”
秀玲點頭:“你隻要會就行。晚上他下班,我跟他商量,你明天等信兒就成。”
晚飯時,平安剛扒了兩口飯,秀玲就把今天去李蘭家的事講了一遍。
平安放下筷子,黝黑的臉上露出笑意:“李蘭隻要會烙,能接就好。這活就跑不了了,我跟食堂領導打聽了,剛開始每天至少得送五十斤。要是工人們愛吃,往後還得加量。”
他頓了頓,聲音裡帶著雀躍,“關鍵是價錢,比外頭擺攤賣的高,這可是筆穩當錢。”
“那敢情好。”秀玲往他碗裡夾了塊醃蘿卜,“明兒我再去跟李蘭說說,讓她心裡有個數。”
第二天一早,還沒等秀玲去找她,李蘭自己就尋上門來了。
秀玲正在做飯,見她進來,忙擦了擦手:“你大哥昨兒說了,開始得五十斤起送,價錢也合適。”
“五十斤沒問題。”李蘭應得乾脆,“大不了我起早點,晚睡點,多站會兒鏊子的事。”
“你隻要能乾就行,咱們先送試試。”
秀玲又想了想說道:“如果要乾,咱就好好準備。你家那廚房得拾掇拾掇,舊鏊子太小,得買個新的大鏊子。還有,打麵、送煎餅,沒個三輪車可不行,總不能靠肩挑吧?”
李蘭聽得認真。“你說得對。廚房我早想改改了。三輪車……我和趙磊去縣裡看看,挑個結實的。”
“那我讓你大哥明天去找盛明哥來幫忙改廚房,他手裡有人,乾活也麻利。”
秀玲拍了拍她的胳膊,“你先回去準備準備,咱分頭忙活,早點開工早點掙錢。”
次日,李蘭就揣著錢和趙磊往縣城去了。秀玲則帶著王盛明去了李蘭家,量尺寸、拆舊灶、壘新台,叮叮當當忙了一整天。
等李蘭騎著輛半舊的藍色三輪車回來時,廚房的牆已經刷得雪白,新砌的灶台方方正正,就等新鏊子上門了。
“大嫂,趙磊說不知道開始生意怎麼樣,先買個二手的用著,如果以後穩定了,再買個新的。”
“新的舊的都不礙事,能騎就行。”秀玲安慰道。
接下來兩天,兩人忙的腳不沾地。李蘭跑了兩趟鎮上,把鏊子、大盆、小盆都置辦齊了;秀玲則幫著釘了個裝煎餅的木架子,綁在三輪車後鬥上。
直到第三天傍晚,看著灶台上冒著熱氣的新鏊子,李蘭才鬆了口氣,拍著手上的灰笑:“明兒就能開工了。”
喜歡一九八五到二零二五請大家收藏:()一九八五到二零二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