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遠環視著這個陪伴他多年的小店,牆上的營業執照已經微微發黃,櫃台被磨得光滑發亮,每一個角落都充滿回憶。
“時代變了,”誌遠深吸一口氣,“咱們得跟著變。”
第二天,他們就開始著手關店的事。秀玲知道後,特意從老家趕過來。
“關了也好,”她一邊幫著整理貨品一邊說,“你媽我這把年紀,天天兩頭跑也確實吃力。以後我就在家專心帶沐晨,讓大麗幫著你打理二手車生意。”
大麗連忙說:“媽,您辛苦這麼多年,也該享享福了。沐晨現在快上幼兒園了,我自己也能照顧過來。您就跟爸在家歇著吧。”
最後一批貨處理完那天,誌遠一個人在空蕩蕩的店裡坐了很久。
夕陽透過櫥窗,在積滿灰塵的地板上投下斑駁的光影。他想起剛開店時的雄心壯誌,想起第一次見到大麗時的心動,想起沐晨在嬰兒車裡咿呀學語的模樣......
“舍不得?”大麗不知什麼時候站在門口。
誌遠點點頭,又搖搖頭:“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營業執照注銷得很順利。
2011年4月15日,“誌遠通訊”的招牌被緩緩取下。路過老街坊都停下來看,有人感慨:“又一家實體店關門嘍!”
鋼蛋和黃毛特意趕來,非要拉著誌遠去喝酒。
“遠子,彆難過,”鋼蛋舉著酒杯,“你這叫急流勇退,明智!”
“對,”黃毛附和,“現在二手車生意這麼好,專心做這個更賺錢。”
誌遠笑著和他們碰杯:“我沒難過,就是在想下一步該怎麼走。”
確實,關掉手機店後,他反而覺得輕鬆了。不用再為每個月營業額發愁,可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二手車業務上。
大麗也開始學習二手車評估知識,準備考取評估師證書。
她比誌遠細心,很快就發現了不少可以改進的地方:建立詳細的車輛檔案、完善售後跟蹤服務。
沐晨似乎也察覺到家裡的變化,有一天突然問:“爸爸,咱們不賣手機了嗎?”
“不賣了,”誌遠把兒子抱到腿上,“以後爸爸專門賣車車。”
“那我要坐最大的車車!”沐晨興奮地揮舞著小手。
秀玲現在每天接送孫子上幼兒園,有空就和老姐妹逛公園,臉上笑容多了,人也顯得年輕了。
周末,誌遠帶著全家去郊遊。開著剛收來的一輛七座suv福特麥克斯,沐晨興奮地在後排座位上蹦跳。
“慢點開,”大麗係好安全帶,溫柔地提醒,“安全第一。”
“知道,”誌遠透過後視鏡看了眼兒子,“我現在可是有家室的人。”
陽光透過天窗灑進車內,沐晨指著窗外飛馳而過的車輛,奶聲奶氣地數著:“一個車車、兩個車車......”
誌遠和大麗相視一笑。關掉手機店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隻要一家人在一起,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車窗外,春意正濃。道路兩旁,新的店鋪正在裝修,舊的招牌被換下。
在這座永遠在變化的小城裡,每一天都在上演著告彆與新生。
手機店關門後,生活仿佛突然慢了下來。大麗全身心投入到照顧家庭中,每天接送沐晨上下幼兒園,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
誌遠則專心經營著他的二手車生意,日子過得平靜而充實。
然而這份平靜很快就被打破了——不是因為生意,而是因為秀玲。
雖然不再需要她幫忙照看孩子,可她反而往縣城跑得反而更勤了。
每次來都大包小包,不是新買的衣服、玩具,就是剛蒸的包子,要不就是沐晨最愛吃的手工糖。
“媽,您彆總這麼跑來跑去的,多累啊。”大麗總是這樣勸她。
秀玲卻理直氣壯:“我樂意!我孫子愛吃我做的飯,我高興!”
這話倒是不假。
沐晨和奶奶特彆親,隻要秀玲隔一天沒來,小家夥就會鬨脾氣,飯也吃不香,覺也睡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