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安泰和馬桂蘭的日子,如同泡開了第二遍的茶,味道不如初時濃烈,卻更顯醇和、熨帖。
兩人都是經曆過生活磋磨的人,懂得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安穩。家裡總是窗明幾淨,飯菜定時飄香。
杜安泰退休金雖不多,但兩人節儉度日,倒也寬裕。
馬桂蘭把杜安泰照顧得很好,他的臉色紅潤了,連以前偶爾會犯的胃病也許久沒再折騰。
杜安泰則用他沉默的方式回報著這份溫暖,重活累活從不讓她插手,偶爾趕集,總會記得買點她愛吃的軟糕或者一塊時新的衣料。
馬永貴和何玉芬的結合,更是給這個小小的親友圈增添了濃濃的暖意。
何玉芬搬到了馬永貴的老屋,她勤快,手也巧,把那幾間老房子收拾得溫馨舒適。
小院裡種上了應季的蔬菜瓜果,還養了幾隻下蛋的母雞。馬永貴臉上的皺紋都仿佛舒展開來,走路腰板都挺直了些。
兩對老人常常互相串門,今天杜安泰家包了餃子叫他們過去,明天馬永貴家蒸了饃饃給送來,平淡的日子因為這份親情與陪伴,過得有滋有味。
然而,生活總不會是一潭死水,細微的漣漪總在不經意間泛起。
秀玲在學校餐廳保潔組長的崗位上,乾得越來越得心應手。也熬成了一個小班長。
她公平、勤快、又會體諒人,很快就將原本有些隔閡的南北餐廳保潔人員擰成了一股繩。
大家信服她,不僅因為她活乾得好,更因為她處事公道,從不偏袒。
但這“官”哪怕再小,也有需要麵對的問題。這不,難題就來了。
學校後勤處為了進一步節約成本,決定對保潔用品實行定量配給。
抹布、洗潔精、手套等,按月發放,超支不補。這本來無可厚非,但在分配具體數量時,卻引發了小小的風波。
南餐廳的李嫂覺得她們餐廳靠近教學樓,學生流量大,桌子油汙多,應該多分些洗潔精和抹布。
北餐廳的老李頭則認為他們餐廳麵積大,清洗的大鍋和餐盤更多,耗材自然也該多些。兩人各自帶著手下的人,都覺得自己有理,找到秀玲,希望能多爭取些份額。
若是以前,兩邊肯定又得互相嘀咕,暗自較勁。但現在,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找秀玲這個“當家人”來評理。
秀玲沒有立刻表態支持哪一邊。
她先是跟著李嫂和老李頭,分彆到兩個餐廳實地轉了一圈,仔細觀察了學生用餐高峰後的桌麵油汙情況,清洗間堆積的餐具數量,甚至還默默估算了一下各自負責區域的麵積。
晚上回到家,她和平安念叨起這事。平安給她出主意:“要不,就跟後勤處反映反映,說說實際情況?”
秀玲搖搖頭:“這點小事就去麻煩上麵,顯得咱們沒能力。再說,定額是死的,咱們得自己想法子活絡。”
她琢磨了一晚上,第二天把兩邊的人都叫到一起,心平氣和地說:“李嫂,李師傅,你們說的都有道理。咱們的用量,後勤處也是根據往年大概情況定的,未必完全準。你們看這樣行不行?”
她拿出個小本子,上麵是她昨晚粗略畫的表格:“這個月,咱們就先按原來的量領,但是呢,咱們記個賬。南廳用了多少洗潔精,抹布換了幾條;北廳用了多少,手套磨破了多少雙,都記下來。到下個月領新的時候,咱們就把這個本子拿出來,對照著看,哪個廳確實用量大,咱們就從下個月的定額裡,稍微給它傾斜一點。咱們自己也試著省著點用,抹布破了,能補就補補,洗潔精兌水的時候,看看是不是能再節約點……咱們的目的,是把活乾好,把東西用好,不是爭多少,你們看行不?”
這個“土辦法”,既承認了雙方可能存在的實際差異,又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具體路徑,還倡導了節約。
李嫂和老李頭聽了,都覺得在理,挑不出毛病,便都點頭同意了。
這辦法一試,效果出奇的好。
為了讓自己下個月能“有理有據”地多分點,兩個餐廳的人都格外注意起節約來。
洗潔精不再大手大腳地倒,抹布用破了也不再隨手就扔,而是洗乾淨看看能不能縫補一下繼續用。
甚至還有人自發地從家裡帶來用舊的但還能用的毛巾,剪成小塊當抹布。
同時,因為要“記賬”,兩邊的人反而多了交流。
“李嫂,你們今天用了多少洗潔精?我們這邊感覺比昨天省了點。”
“李師傅,這抹布這麼補一下,還能用段時間呢!”
一種良性競爭和互相學習的氛圍悄然形成。一個月下來,不僅沒有超出定額,反而還略有結餘。
月底對賬的時候,大家看著那本記得密密麻麻的小本子和節省下來的用品,都忍不住笑了,心裡對秀玲更是佩服。
秀玲趁熱打鐵,用結餘的錢,買了幾斤水果,給大家分了分,算是小小的獎勵。東西不多,卻讓每個人心裡都暖洋洋的,覺得自己的節約有了價值,這個集體更有歸屬感了。
這件事不知怎麼傳到了後勤主管耳朵裡。主管在員工大會上特意表揚了秀玲和她帶領的保潔小組,稱讚他們不僅活兒乾得好,還能主動為單位節約成本,團結同事,是大家學習的榜樣。
秀玲被叫到台上,麵對眾人的目光,她有些不好意思,臉漲得通紅,隻會反複說:“沒啥,沒啥,都是大家一起想的辦法……”
但台下,南廳的李嫂和北廳的老李頭,都帶頭用力地鼓掌,眼神裡充滿了真誠的敬意。
下班回家,秀玲把這事當趣事講給平安聽。
平安看著秀玲雖然疲憊卻閃爍著光彩的眼睛,憨厚地笑了,給她夾了一筷子菜:“我早就說過,你到哪兒都能把事辦好。”
正說著,杜安泰和馬桂蘭提著剛摘的新鮮蔬菜來了,聽說這事後,也都為秀玲高興。
馬桂蘭拉著秀玲的手說:“秀玲,你就是有這個能耐,能把人心攏到一塊兒。”
杜安泰也點頭:“是啊,秀玲辦事,我們放心。”
聽著家人的誇讚,看著窗外自家小院裡生機勃勃的菜畦,秀玲心裡充滿了平靜的滿足。
她沒想過要當什麼榜樣,也沒追求什麼榮耀,她隻是覺得,無論在哪兒,做什麼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儘力把事情做好,能幫到人,能讓周圍變得好一點,這日子,就過得值,過得有勁。
喜歡一九八五到二零二五請大家收藏:()一九八五到二零二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