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陸珩下達徹查“彩虹心靈愈合計劃”的指令後,專案組迅速行動,一個名字很快浮出水麵——周永昌,當年“彩虹樂園”的主要投資人之一。
初步調查顯示,此人在樂園建設期間涉嫌嚴重貪腐,通過偷工減料等手段中飽私囊,直接導致了安全標準的降低。
火災後他試圖銷毀證據並遠走海外,直到三年前才悄然回國。
“陸隊,這個周永昌的嫌疑太大了!”
陳默在案情分析會上難掩興奮,將資料投影在屏幕上,
“他有充分的作案動機。這些幸存者中,李姊壬是樂園保潔員,王舍孔是設備操作員,都可能掌握對他不利的情況。其他人的存在本身就在不斷提醒那場災難。”
他繼續列舉:
“其次,周永昌完全有能力和資源。他在海外積累了財富,有能力雇傭專業人士。我們初步排查發現,他在每個案發時間段內都有不在固定住所的記錄,行蹤詭秘。”
會議室裡響起一陣竊竊私語,不少乾警麵露振奮之色。
連續多日的高強度偵查後,找到一個具備如此多吻合點的嫌疑人,無疑給團隊注入了強心劑。
陳默趁熱打鐵:
“陸隊,時間、動機、能力,周永昌都符合!我申請立即對他進行二十四小時布控,並深入調查他近年來的資金往來和社會關係!”
陸珩凝視著屏幕上那張精明的麵孔,手指在桌麵上有節奏地輕敲。
從表麵證據來看,周永昌確實符合一個報複者或滅口者的畫像。
“大家的看法呢?”陸珩沒有立即表態,將目光投向其他人。
蘇棠一直低頭翻看著染血蠟燭的高清照片。
在實驗室冷白色的燈光下,蠟燭表麵細膩的切割痕跡和精心嵌入暗格的工藝細節格外清晰。
她緩緩抬頭,眉頭微蹙:
“我有些疑問。周永昌的教育背景是工商管理,發家靠的是房地產和資本運作。一個純粹的商人,能否設計出如此精密的生物聲學觸發係統?”
她拿起微距照片示意,
“這些物證體現出近乎偏執的細致和耐心,需要對每個受害者的生活習慣、珍藏物品都有深入了解。”
她環視眾人:
“而周永昌,一個火災後迅速逃離、三年前才回國的人,如何在短時間內掌握這麼多幸存者的詳細信息,並精準埋下‘時間膠囊’?”
“更重要的是,根據老王之前的分析,凶手需要親自布設聲波裝置。周永昌這樣有知名度的人,頻繁出現在各個案發現場附近卻從未引起注意,這合理嗎?”
林靜緊接著從犯罪心理學角度支持:
“蘇法醫的問題很關鍵。凶手表現出極強的控製欲和儀式感,不僅要在特定時間取命,還要精心設計死亡前的行為,甚至在遺物中留下標記。”
“這種行為模式更像追求完美犯罪的‘藝術家’,而不是單純想要滅口或報複的商人。”
陳默張了張嘴想要反駁,但看著物證照片上精細的工藝,再想想周永昌的商人形象,一時語塞。
陸珩聽完雙方意見,沉思片刻後做出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