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案的餘波仍在京城層層蕩開,但最血腥的清洗階段似乎已暫告一段落。詔獄的哀嚎聲不再日夜不息,街麵上巡弋的緹騎數量略有減少,然而那種深入骨髓的驚懼和謹慎,卻已徹底融入了這座帝都的肌理。官員們依舊行色匆匆,彼此交談時聲音壓得極低,眼神閃爍,生怕一句無心之言便招來滅頂之災。
林霄謹記武英殿奏對的教訓和蘇婉的提醒,回到翰林院後,愈發低調沉默。他每日準時點卯,埋首於故紙堆中,或校勘《實錄》草稿,或整理地理誌文獻,仿佛外界的一切波瀾都與他無關。對於同僚們偶爾試探性的、關於胡案或朝局的風言風語,他一概以“惶恐”、“不知”、“不敢妄議”應對,完美維持著那個僥幸逃脫大難、膽小怕事的書呆子形象。
然而,權力的真空必然需要填補,風暴過後總有塵埃落定的時刻。朝廷這架龐大的機器不能永遠空轉,那些被鮮血衝刷出來的位置,終究需要新的角色遞補上去。
隻是這一次,填充進來的,大多是背景清白、行事低調、或是能迅速表明忠忱之人。整個官場像一片被野火燒過的草原,焦土之下,新的生機正在以一種異常謹慎的方式悄悄萌發。
這日清晨,翰林院內的氣氛似乎與往日有些微不同。掌院學士陳文昭罕見地召集了所有在職的編修、檢討、侍讀等官員於正堂。
眾人心中惴惴,不知又有什麼禍事或變故。是新的清洗指令?還是又一份需要聯署彈劾的名單?每一次這樣的聚集,都曾帶來令人膽寒的消息。
林霄混在人群中,垂手肅立,眼觀鼻,鼻觀心。他能感受到身旁同僚細微的顫抖,能聽到有人不自覺的吞咽聲,也能看到前方幾位資深侍讀緊抿的嘴角和緊繃的後頸。他自己則調整著呼吸,將所有的情緒壓入心底最深處,麵上隻餘一片符合他“人設”的恭謹與茫然。
陳文昭麵色依舊凝重,但眉宇間似乎鬆快了一絲,那並非輕鬆,而更像是一種巨大壓力暫時舒緩後的疲憊。他清了清嗓子,目光如秤砣般緩緩掃過堂下每一個人的臉孔,聲音沉穩卻帶著不容錯辯的莊重,開口道:“今日召集諸位,乃有上諭宣布。”
“上諭”二字一出,堂內本就稀薄的空氣仿佛徹底凝固了。眾人立刻屏息凝神,腰杆都不由自主地挺直了幾分,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到前方。
一名身著青袍的中書舍人上前一步,動作一絲不苟地展開一卷明黃絹帛,那絹帛在略顯昏暗的堂內顯得格外耀眼。他深吸一口氣,朗聲宣讀,每一個字都清晰無比地砸在寂靜的空間裡: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翰林院乃儲才之地,清要之選。自胡逆案發,朝綱震蕩,然爾等學士能恪儘職守,潛心編撰,不忘本分,朕心甚慰。今禍首既除,當擢拔才俊,以充棟梁。茲有翰林院編修林霄,性行淑均,勤勉務實,於浙東公乾,厘清冊籍疑誤,於院中修史,亦見謹細。特擢升為翰林院侍讀,賞文綺二端,寶鈔五十貫,以示嘉勵。望其戒驕戒躁,愈儘忠勤。欽此!”
詔書念完,堂內出現了一瞬間的死寂。
幾乎所有目光都齊刷刷地投向了站在後排、同樣一臉“愕然”的林霄身上!
擢升侍讀?!
正六品!
連跳數級!還有賞賜!
這在如今的朝局下,簡直是破天荒的恩寵!
要知道,多少官員此刻正戰戰兢兢,生怕被胡黨牽連,能保住官職已是萬幸,更何況是升遷?這恩寵來得太過突兀,太過耀眼,以至於讓人感到一種強烈的不真實感,甚至隱含著一絲不安。
短暫的寂靜後,各種複雜的情緒在人群中彌漫開來。有驚訝,有難以置信,有掩飾不住的羨慕,當然,也有一閃而過的嫉妒和探究。
陳文昭輕咳一聲,看向林霄:“林侍讀,還不上前謝恩?”
林霄仿佛這才從巨大的“震驚”中回過神來,臉上瞬間湧起激動、惶恐、不知所措的複雜表情,他慌忙出列,快步走到堂前,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聲音因為“激動”而帶著明顯的顫抖:“微…微臣林霄,叩謝陛下天恩!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臣…臣才疏學淺,蒙陛下不棄,委以重任,臣…臣定當竭儘駑鈍,肝腦塗地,以報陛下隆恩!”
他的表演無可挑剔,將一個驟然蒙受超擢之恩的年輕官員那種受寵若驚、感激涕零又惶恐不安的心態演繹得淋漓儘致。每一個細微的表情,每一次聲線的顫抖,都恰到好處,符合所有人對這樣一個“幸運兒”此刻該有反應的想象。
“擢升侍讀…果然來了!老朱這是在論功行賞,卻又徹底摘清了我的‘功績’!詔書裡隻字未提胡案,隻強調我‘勤勉’、‘謹細’、‘厘清冊籍’這些微不足道的‘本職功勞’!既給了甜頭,安撫了我,又徹底將我從中樞風暴裡摘出來,維持了我‘僥幸’、‘無知’的人設!高明!真是高明!”
陳文昭臉上也露出一絲難得的、幾乎是程式化的笑意,虛扶了一下:“林侍讀請起。陛下隆恩,你好生做事便是。”他又轉向眾人,語氣恢複了平時的嚴肅,“如今朝堂正值用人之際,陛下聖明,賞罰分明。諸位亦當以林侍讀為勉,恪儘職守,陛下自然看在眼裡。”這番話,既是鼓勵,也是告誡,更是在替這次突兀的升遷定調——並非因其參與了什麼密事,因其“勤勉本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眾人紛紛躬身稱是,聲音整齊卻缺乏熱度。但看向林霄的目光已然不同。無論他們內心如何猜測是走了狗屎運?還是背後真有貴人?亦或是皇帝隨手布下的一步閒棋?),此刻的林霄,已是正六品的翰林院侍讀,地位已然不同往日。那身青袍依舊,但身份和旁人看待他的方式,已經徹底改變。
散會後,立刻便有幾位平日裡還算相熟的編修、檢討圍上來,口中說著恭喜的話語,眼神卻探究意味十足,試圖從林霄每一絲反應裡讀出隱藏的信息。
“林侍讀…不,林大人!恭喜高升啊!”語氣熱情,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試探。
“林大人此番簡在帝心,前途無量!”這話聽著像奉承,實則重若千鈞。
“日後還望林大人多多提攜…”更是直接點出了地位的變化。
林霄臉上依舊維持著那副“惶恐不安”、“不知所措”的模樣,連連擺手,語氣甚至因為“激動”而顯得有些結巴和混亂:“諸…諸位同僚切莫如此!折煞下官了!下官…下官隻是僥幸,全賴陛下恩典,掌院大人提攜…實在…實在當不起…往後還需諸位同僚多多指教才是…”
他將自己姿態放得極低,反複強調“僥幸”和“恩典”,成功地將那股剛剛升起的、可能引人嫉妒的關注化解了大半,也讓那些試探如同拳頭打在棉花上,無從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