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時的文華殿偏殿,靜謐得仿佛時間在此處流淌得格外緩慢。光線透過雕花高窗,柔和地灑落在紫檀木書案上,將那細膩的木紋映照得如同水波般流動。窗欞是上好的楠木所製,鏤刻著如意雲紋,夕陽西斜時分,將這些花紋的影子拉得悠長,投在光滑如鏡的金磚地麵上,形成一幅靜謐而富有韻致的畫麵。細微的塵埃在光柱中緩緩浮動,如同時光的碎屑,在這片寧靜的空間裡無聲飛舞,每一粒塵埃都仿佛承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曆史。
殿角那座鎏金螭首香爐中,嫋嫋升起的檀香氤氳繚繞,與古籍特有的墨香、紙香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莊重而令人心安的獨特氣息。
香爐的造型古樸大氣,螭首栩栩如生,口中徐徐吐著清香,那香煙在空中變幻出各種形狀,時而如蛟龍騰空,時而如流雲舒卷,為這靜謐的殿宇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這裡是大明帝國權力核心中難得的一處清淨之所,每一卷書冊都仿佛承載著千年的智慧,靜靜地守護著這位帝國未來的繼承者。書架上的典籍排列得整整齊齊,從《史記》、《漢書》到《通典》、《會要》,無一不是曆經朝代更迭的珍本,書頁邊緣微微泛黃,顯示著常被翻閱的痕跡。
太子朱標端坐於案後,身著赤色緙絲蟠龍常服,領口與袖口處用金線繡著細密的雲紋,在斜照的陽光下泛著柔和的光澤。他的麵色略顯蒼白,似是連日操勞所致,眉宇間帶著一絲揮之不去的疲憊,但那雙眼睛依舊溫和睿智,透露著仁厚與聰慧的氣質。連日的政務和講讀顯然消耗了他不少精力,但他依舊保持著端正的坐姿,肩背挺直,顯示出良好的教養和一絲不苟的態度。他的手指修長而白皙,偶爾輕輕劃過書頁邊緣,指尖的力度透露出他專注而認真的心態。
他聽得極為專注,不時微微頷首,或提出一兩個問題,皆切中要害,顯露出良好的學識修養和仁厚的本性。
每當林霄援引史實,他便會微微前傾身體,目光中閃爍著思考的光芒,那是一種對知識真誠的渴求和對曆史規律深切的敬畏。他的案頭上除卻正在講解的《資治通鑒》外,還放著幾本已經批注過的奏折和一盞喝了一半的參茶,茶湯上的熱氣早已消散,顯然已被遺忘多時。
林霄手捧書卷,恭敬地立於一側,為他講解《資治通鑒》中關於漢代外戚與權臣的篇章。他今日穿著青色的官袍,補子上繡著雲雁,象征著他是四品文官的身份。他的聲音平穩清晰,引經據典,深入淺出,既闡明了曆史興替的規律,又謹守臣子本分,絕不妄加評議當下朝局。他的語調抑揚頓挫,每一個典故的引出,每一個朝代的更迭,都在他的講述中變得鮮活起來。
他不僅講述曆史事件本身,更剖析其中的因果關聯、人性抉擇與時代局限,讓那些千百年前的人物和抉擇仿佛重現在這文華殿的靜謐空氣之中。當他講到霍光輔政時的謹慎與最後的家族傾覆,語氣中不免帶上一絲唏噓;而當提及王莽謙恭未篡時的虛偽,又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股警示的意味。他的講解不僅是在複述曆史,更是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將曆史的智慧娓娓道來。
然而,在看似平靜的講讀之下,林霄的內心卻波濤暗湧。他的麵容平靜如水,甚至偶爾還會因太子的敏銳提問而露出讚賞的微笑,但他的思緒早已飛越了眼前的書卷,穿梭於曆史與現實交錯的危險地帶。他能感覺到自己的心臟在胸腔中有力地跳動,每一次搏動都似乎在提醒著他所處的危險境地。
這幾日頻繁出入宮禁,近距離觀察太子與偶爾前來關切問詢的皇帝,讓他敏銳地捕捉到了一些極其微妙的信息。他注意到皇帝朱元璋踏入偏殿時的腳步聲似乎比以往更加沉重,那雙洞察一切的眼睛在掃過殿內陳設時,會不經意地流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冷厲。皇帝前來探望太子功課的次數明顯增多,但父子間的對話,除了尋常的關懷,總會不經意地轉向對軍中將領、特彆是那些手握重兵、驕橫跋扈的勳貴武將的敲打和警示。
皇帝會似無意地問起太子對某位勳貴某次作戰得失的看法,會感慨幾句“武人難馴,需以法典約束”,甚至會在太子對某位老將表示關切時,冷冷地丟下一句“標兒,你需記住,天子之刃,不可授人以柄”。這些話語,看似隨意的家常叮嚀,實則字字千鈞,如同冰冷的針尖,刺破了殿內溫和的氛圍,也刺入了林霄高度警覺的內心。他甚至在一次偶然抬頭時,捕捉到皇帝看向太子時那複雜難言的眼神——那裡麵有父愛,有關懷,但更多的是一種近乎殘酷的決絕,一種為繼承人掃清一切障礙的堅定意誌。
林霄垂首侍立,心臟卻微微收緊。結合他所知的曆史脈絡,一個清晰的判斷在他腦中形成:朱元璋在胡惟庸之後,已將目光投向了那些跟隨他打下江山、如今卻可能尾大不掉的勳貴武將集團。他在為太子鋪路,要替他掃清一切潛在的威脅。這位開國皇帝,如同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農,在為自己選定的柔弱繼承人奮力鏟除田間一切可能阻礙禾苗生長的荊棘和雜草,哪怕這些雜草曾經開出過絢爛的戰功之花。林霄幾乎能在腦海中勾勒出那幅畫麵:老皇帝手持利刃,目光如炬,在帝國的田園中巡視,隨時準備斬除任何可能威脅到幼苗成長的植物,無論它們曾經多麼美麗或有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首當其衝的,很可能就是那位戰功赫赫、但性格狂傲、屢屢犯忌的大將——藍玉。林霄的腦海中不禁浮現出關於藍玉的種種傳聞:他的勇猛,他的驕縱,他在北征中的赫赫功勳,以及他在宴席間的狂妄之言。這一切,都如同拚圖一般,在一片肅殺的氛圍中逐漸拚湊出一個清晰的悲劇結局。他想起了藍玉大破北元後的驕橫模樣,想起了他在軍中自詡為“朕之衛青”的狂言,想起了他那些結黨營私的舉動,每一條都足以成為取禍之由。
“藍玉案……”這三個字如同沉重的巨石壓上林霄心頭。他知道,這將是一場比胡惟庸案更加血腥、牽連更廣的清洗。無數曾為大明帝國浴血奮戰的將領,將在這場風暴中人頭落地,他們的功勳將被抹去,他們的家族將遭株連,整個帝國的軍事體係將經曆一場前所未有的震蕩。在他的腦海中,已經浮現出錦衣衛緹騎四出、詔獄人滿為患的可怕景象,仿佛能聽到刑場上鬼頭刀落下的風聲和鮮血噴湧的嘶響。
一股複雜的情緒在他胸中翻騰。有些將領確實罪有應得,居功自傲,目無綱紀,但其中也不乏真正有才華、於國有功的猛將。更重要的是,這些久經沙場的將領,是帝國武力的基石。他們熟悉邊防,了解敵情,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未來若北方邊境有變,或是中央……有所動蕩,這些經驗豐富的將領本應是國之乾臣,他們的驟然缺失,將在帝國的防線上撕開一道難以迅速彌補的缺口。他想起了曆史上藍玉案後,明朝麵對北方蒙古勢力時的吃力表現,不禁在心中暗暗歎息。
救?這個念頭一閃而過,隨即被他強行壓下。風險太大了。在朱元璋鐵腕肅清的意誌麵前,任何試圖保全這些“隱患”的行為,都無異於螳臂擋車,自取滅亡。他甚至不能流露出一絲一毫的同情。那不僅會立刻引起皇帝的疑心,更會將自己和家族置於萬劫不複的境地。東廠和錦衣衛的眼睛,或許正隱藏在宮殿的某個陰影處,記錄著每一個細微的表情和言辭。他幾乎能感覺到那些無形的視線在自己身上掃視,試圖捕捉任何可疑的跡象。
不救?眼睜睜看著這些或許罪不至死、甚至頗有才能的將領被碾碎?於心何忍?想到那些曾經在戰場上叱吒風雲的身影最終淪為政治清算的犧牲品,一種無力感油然而生。而且,從更長遠的角度看,這無疑是對帝國軍事力量的一次巨大削弱,是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危機的一種提前透支。他的內心仿佛被撕裂成兩半,一半是理智的警告,一半是良知的不安。
他的講解並未停頓,聲音依舊平穩,引經據典,分析透徹,但握著書卷的手指,卻微微用力,指節有些發白,泄露了他內心的緊張與掙紮。他的目光偶爾會飛快地掃過太子專注而略帶憂思的麵容,心中不禁泛起一絲憐憫——這位仁厚的儲君,將來要如何麵對父皇為他鋪就的這條充滿血色的道路?要如何承擔起這以無數功臣鮮血換來的江山?
朱標似乎並未察覺到他內心的波瀾,隻是沉浸在對曆史與現實的思考中,輕輕歎了口氣。太子的歎息聲中帶著與他年齡不甚相符的沉重:“讀史可知興替。曆代功臣,善始善終者,何其少也。為君者難,既要雷霆手段,又需菩薩心腸,權衡之道,實在艱深。為臣者……亦難,儘忠職守之餘,還需明哲保身,何其不易。”他的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書頁的邊緣,目光投向窗外,仿佛在凝視著遙遠的曆史長河,又仿佛在思索著眼前錯綜複雜的朝局。在那雙尚且年輕的眼睛裡,已經承載了太多這個年齡不該有的憂慮和重負。
林霄垂下眼簾,掩去眸中所有情緒,恭聲應道:“殿下仁厚明理,能體諒臣工之不易,實乃天下臣民之福。陛下雄才大略,燭照萬裡,深謀遠慮,必能妥善處置,既保全功臣之體麵,亦穩固社稷之根基。”他的話滴水不漏,既安撫了太子憂國憂民的心情,也絕對符合當下的政治正確,不會授人以任何話柄。每一個字都是經過精心斟酌的,既表達了對太子的尊敬,也彰顯了對皇帝的忠誠,不會有絲毫越軌之處。
然而,在他內心的最深處,一個極其隱秘的念頭已然萌芽:或許…不能力挽狂瀾,改變既定的曆史洪流,但能否在滔天巨浪中,儘力保全下一兩顆未來的“火種”?那些真正有才能、罪不至死的將領,那些或許對未來邊境安危有所裨益的軍事人才,是否有可能通過某種極其隱秘的方式,為他們爭取一線生機?哪怕隻是讓少數人在清洗的邊緣得以幸存,或許將來就能為太子的江山多留下一分保障。這個念頭既危險又誘人,像是一顆被悄悄埋下的種子,在心靈的土壤中悄然生根。
這個念頭如此大膽,如此危險,讓他的後背瞬間沁出一層細密的冷汗,黏膩地貼在內衫之上。他甚至能感覺到自己的心跳在那一刻加速了幾分,但他迅速調整呼吸,讓麵色保持如常。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掃過殿內的各個角落,仿佛那些陰影中真的隱藏著窺探的眼睛,正在監視著他的一舉一動,洞察著他內心最隱秘的想法。
他知道,自己或許無法對此視而不見。這不僅關乎一個穿越者的曆史良知,更或許關乎…這個帝國未來的命運。在這靜謐的文華殿偏殿中,在檀香與書卷的氣息籠罩下,一個危險的念頭正在悄然生長,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雖然輕微,卻可能激起層層遠去的漣漪。他開始在腦海中飛速思考,權衡各種可能性,計算每一步的風險,試圖在絕境中尋找那一線微弱的希望。
殿外的天色漸漸暗淡,夕陽的最後餘暉為宮殿的琉璃瓦鍍上了一層淒豔的金紅色,那色彩既壯麗又帶著幾分悲涼,仿佛是無數鮮血染就的輝煌。林霄的講讀聲依然平穩地回蕩在殿內,但他的內心已經踏上了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一條充滿風險、需要極致謹慎的隱秘之路。他知道,從這一刻起,他不僅要讀懂曆史,更要在曆史的夾縫中,尋找那幾乎不存在的可能性。每一次呼吸,每一個眼神,每一句話語,都需要經過精心計算,在這權力漩渦的中心,為那些或許值得拯救的生命,爭取一線渺茫的生機。
喜歡大明老六寒門書生開局死諫朱元璋請大家收藏:()大明老六寒門書生開局死諫朱元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