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基知道荀彧一定有話想說。
於是,袁基先將荀攸送至府門口,目送背影都透著興奮的荀攸漸漸消失在視野裡。
然後轉身,同荀彧相視一笑。
袁基對待人才是有著十足耐心的,他體貼地帶著荀彧往僻靜的地方走了走。
荀彧先拜了一禮,直入主題:“袁君,彧雖不才,然彧自幼學習經世之學,亦能竭智儘忠。彧願追隨袁君,匡時濟世。”
他的眼神十分堅定,並且長拜不起。
袁基快速將他扶起身,荀彧的目光依然堅定執著地看著袁基。
袁基很想同意,他怎麼可能會不想同意?
可是荀彧還未及冠,沒到出仕的年齡,再加上荀氏還在黨錮,安排不了官位,便隻能在袁基身邊做一小吏。
這麼久的時間裡,無法出仕的荀彧隻能蹉跎歲月。
如今的曆史有了袁基的加入,之後的走向如何,就連袁基也捉摸不透。
若想在一片迷霧的未來立穩腳跟,自身的本事是最重要的。
他不希望荀彧錯過這四年提升自己的黃金時期。
若是付出了打牢根基的年歲,卻隻跟著袁基做些微末小事,致使曆史上驚才絕豔的荀令君消失,那袁基才是追悔莫及。
於是他握緊荀彧的手,溫聲說:“荀君,基說句真心話,聽到君說——君欲追隨於基,欣喜若狂都不足以形容基的心情。”
“某與君交談過多次,每一次都會產生驚豔之感。君絕對是當世絕無僅有的治世之才,這一點基堅定地相信。”
袁基深深注視荀彧的眼睛,神情變得嚴肅端正:
“可基亦要真誠地說——正因為基對於荀君的相信、期待,使得基無法去做一個損耗荀君才能的人。”
他緊了緊握著荀彧的手,更加溫和誠懇地看著荀彧的雙眼。
“基可否與君共約四年之期?四年之後,無論荀君的誌向是否改變,袁基這裡永遠都留有荀君的一席之地,袁基永遠都會為荀君的到來而感到欣喜若狂……”
他對麵的荀彧淚水早已盈滿雙眼。
其實荀彧說出了投效的話後,心裡就放鬆多了。
這是他深思熟慮已久的事情,在他十六年的人生裡,袁基是第一個跳出經書典籍,為他指明方向道路的人。
終於能向心中的明主表明心跡,他已心滿意足。
若是袁君拒絕了他,他會十分難過,亦會在之後努力提升自己,努力去配上袁君之臣的位置。
可袁君不光接受了他的投效,還如此為他著想,他荀彧不是不識好歹之人,當然理解袁君為何推延他追隨的時間。
荀彧此刻怔然地看著袁基,全身動彈不得,不覺間,淚意洶湧而至。
許久之後,他終於找回全身的感知。
鄭重下拜——
“彧,何德何能,得君如此愛重?彧願與君相約四年之期,卻永不會變更心誌。彧發誓:彧將永遠追隨於袁君身後!此誌不渝!”
荀彧的一番話語讓袁基深受觸動,聽到他的保證,袁基心中湧入暖流。
曆史上的荀彧,是意誌堅定的匡扶漢室者,可這一次,袁基的加入到底是讓曆史產生了波動。
若是前麵擺著大漢和袁基兩個選項,袁基無法判斷現在的荀彧會選擇哪個。
但袁基願意相信,若是將大漢的選項換成大漢天子,荀彧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袁基。
他同荀彧又進行了一番情感交流,並約定好:“荀君日後可要同基時常書信往來。基在洛陽等候荀君。”
這時,典韋過來稟告袁基,言:“主公!那邊已經整理完,可以啟程返回汝南了。”
聽聞此言,荀彧主動開口:“彧,恭送袁君。”
袁基臨走前給了荀彧一個擁抱,拍拍他的後背,當做最後告彆。
“荀君,再見。”
然後,袁基坐上了馬車,漸漸消失在荀彧的視野中。
今日典韋沒有隨著袁基進荀府,一直在外麵等著袁基。
袁基又發現了典韋一個優點,便是耐性極好。
無論是苦熬在山野裡,還是等待在日光下,他都沒有半句怨言,袁基怎麼說,他便怎麼做。
這等品質,實在是令人喜愛。
當然,袁基也沒有忘記身在洛陽的賈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