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官通知立於大殿兩側的虎賁衛。
虎賁衛執戟敲擊,示意眾臣安靜。
在震耳欲聾的敲擊聲中,眾臣漸漸平息怒火,重新端坐回原位。
袁基從始至終,麵帶怒色坐於原位,沒有起身,也沒有怒斥罪犯。
得益於他如今發達的情報係統,他早早得知了事情始末。
天子劉宏亦是派人查探過事情原委。
他們二人,於此次朝會前,早已私下討論過一次。
此事,被掩蓋在殺師汙點下的汙垢,還真是不少。
最先探查到的事是——吳敬之師張繼,對吳敬並不好,動輒毆打辱罵,已成其他學子見怪不怪之景。
不過吳敬對其師張繼,倒是以父禮相待,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可以說平日裡的吳敬,實在是一個“尊師重道”的老實人。
老實人被逼急了,亦有血濺三尺之怒。
若說是積壓的怨氣太多,突然爆發,倒也說得過去。
不過袁基還是令探子繼續深入探查此事。
果然,探查到了兩人更深層次的恩怨。
吳敬之父,吳俊,乃一縣縣令。
張繼,曾派一遊俠殺死吳俊。並允諾遊俠,奉養其父母家人。
於是遊俠獨自頂罪,承認是自己與吳縣令有仇,憤而殺之,此事便定了性。
而吳俊曾與張繼是好友關係。
吳俊送子於張繼處學習,並讓吳敬以父禮待之。
於是即使張繼動輒打罵,吳敬也全部忍耐下來,隻以為自己的恩師是由於好友死亡,對他這個好友之子更加嚴厲所致。
但萬萬沒想到,此事竟被今文經學派一個同樣與其父吳俊交好的士人得知。
此士人私下偷偷探查此事,得知真相後,又偷偷將真相以書信形式放於吳敬房間。
吳敬起初不信,但看著張繼打罵他時,厭惡的神情不似作偽,於是便也暗地探查一番。
結果真的發現了很多端倪,往日裡不曾懷疑之處,如今處處破綻。
在吳敬找張繼對峙時,張繼看著種種證據,十分囂張地笑起來,並一口承認是自己派人殺死其父吳俊。
吳敬不敢置信,又不得不信。
這是殺父之仇!
即使師徒類比父子,可畢竟不是父子,他吳敬此刻必須要為父報仇了。
於是,他回家就開始磨刀。
刀磨好後,他拿上刀,就當街將張繼刺死。
得知前因後果之後,袁基和劉宏也交談了好久。
若依此事的原委,那吳敬當街弑師一事,就有得辯了。
畢竟殺師是有違人倫,可替父報仇,亦是身為人子該遵從的“孝道”。
就如劉宏開頭之言:“天地君親師。”
如何界定是當街弑師的罪名更大,還是替父報仇的理由更正當?
但因眾人隻知其當街弑師,不知其替父報仇,如今社會輿論激昂至此,此人就必須審問,且得大張旗鼓審問。
於是袁基與劉宏商議好,此事於朝會上當著群臣之麵審問,並最後將難題交予眾人。
所以整頓好朝堂後,劉宏繼續審問:
喜歡魅力太高也是錯?曹操都成迷弟了請大家收藏:()魅力太高也是錯?曹操都成迷弟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