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詔三公、諸卿:
朕承高祖斬白蛇之運,繼世祖摧莽新之烈。今鮮卑梟獍,流竄漠北,僭稱王庭,屢寇邊境。”
“……”
“衛將軍袁,韜略神授,忠勇天授。昔鎮益州,平息蠻亂,今授節鉞,統率三軍。”
此詔令一出,部分大臣的腦子都炸了。
前幾年天子打鮮卑的敗績,眾人還未遺忘,如今又再次提及鮮卑一事,眾人發自內心地打怵。
但沒給眾人反應時間,很快,張讓又拿出一封詔令。
下首眾人見狀,都麻木了。
“製詔公卿、諸將:
非柱石無以固社稷,非猛士無以守四方。今以太仆袁基兼領衛將軍,假節鉞,都督幽、並、涼三州諸軍事。賜赤旄黃鉞,總攝三軍。”
“……”
緊接著,一名宦官上前,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節鉞,並高喊:
“太仆袁基,領旨謝恩!”
眼見袁基就要出列了,有些大臣終於忍不住先行出列,打斷劉宏這一連串的舉動。
“陛下不可!……”“陛下,臣以為不可……”
一時間,四五個大臣齊齊出列。
劉宏直接開口打斷:“不可什麼?朕封袁愛卿為衛將軍,諸卿以為不可?”
幾個出列大臣皆啞口無言。
很快,其中一名大臣高舉笏板,試探著開口:“袁太仆為衛將軍一事,自無不可。但其餘兩道詔令,是否該再議?”
劉宏冷聲斥道:“怎麼?詔令已下,諸卿皆要抗旨不成?!”
眾大臣皆叩首高呼:“臣不敢!”
幾位大臣也退回到隊列中。
但大殿上的所有人都知道,今日之事,才剛剛開始。
第一道立古文經官學的詔令,除了部分今文經官員以外,其餘人皆已不關注了。
在北征鮮卑這樣的對外大事麵前,所有人都先放下內鬥之事,皆開始在心中分析北征鮮卑的可行性。
很快,有大臣出列,開始提出反對意見:
“陛下,北征鮮卑,不談其他,隻說軍隊。大漢再沒有三萬騎兵可隨袁太仆北征了。”
“幾年前,三萬騎兵,三路皆敗。如今,連三萬都沒有,這……”
這自然是有些癡人說夢,許多大臣都是這麼認為的。
這一番話,精準踩中劉宏雷區。
劉宏雖麵不改色,但內心已經開始想罵人了。
他努力維持語氣平和,開口問道:“袁愛卿對此人所言之事,如何看?”
袁基終於得以出列。
他找了個好位置,快速整理一下衣擺——他今日大概率會在這個地方坐很久。
袁基舉笏板,言:“此人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