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說懼怕。
大漢滿朝文武,估計找不出幾個懼怕鮮卑之人。
無論過去輸過幾次,漢朝官員的骨氣都不可能被打滅。
劉宏也知此事,所以讓一旁宦官將早就準備好的文書拿出來。
“拿下去給諸卿傳閱。”
“朕知此前,先帝與朕都未打出什麼勝跡。可此次朕已探得,檀石槐大限將至,若不出兵,就將錯失千載難逢之時機。此後這等時機,就再不易得了。”
隨著劉宏的話語,眾臣皆互相傳閱文書。
有些人是第一次得知此消息,看完文書的一刻,確實麵色緩和許多。
於是劉宏開始發問:
“至於諸位所言,袁愛卿如何製?那諸位可還能舉出比袁太仆更合適者?”
“這……”那名諫議大夫思索半天,未想出人選。
此前聲名赫赫的“涼州三明”,皇甫規、段熲早已陸續死亡;隻剩一個張奐,今年也已去世。
前幾年還能湊出三路將領打鮮卑,但上次大敗,三路將領皆被罷官,再征鮮卑,也不可能被啟用。
從這也能看出劉宏一朝此時期的人才短缺,全軍覆沒的慘敗,劉宏卻隻能將三人暫時罷官,以待日後繼續倚重。
如今的大漢,在軍事上有成就者,隻有寥寥數人。
如平亂多次的盧植——可袁基也有平亂的戰績,且還是一州的蠻亂,硬要比,盧植也隻是平了兩郡的蠻亂。
如已有名氣的董卓,據說手中有精銳私兵——但他是袁氏故吏,聽命於袁基。
如此看來看去,除了袁基,還真找不出另一個在身份、功績上可與之匹敵之人。
不一會兒,文書傳遞完,此諫議大夫退下。
但又有一名議郎出列:“陛下!袁太仆!”
他對著兩人舉笏板一拜,
“既然檀石槐已命不久矣,何不如,就等他死呢?他死後,我大漢可不派一兵一卒,等其內部自亂,豈不妙哉?”
他此言一出,有眾多官員出列,表示:“此人言之有理,我等附議!”
朝中的主和派很多,且越來越多,雖說眾人不懼怕鮮卑,但他們皆認為如今的局麵還能維持,何必冒險呢?
袁基見狀,眉頭狠狠一皺,看向幾人斥道:“此乃禍國之言論!”
“若讓彼等內鬥,重新散成零散部落,汝等可知日後再想將他們大敗,乃至除得一乾二淨,會有多難?”
“如今大漢錢糧,年年大量輸送邊郡,已經耗空太多國力。不如趁此時,有一個檀石槐能將眾部落聚攏,又恰逢檀石槐這隻猛虎正在病中,好好打得他們抬不起頭!”
“汝等可知草原有多深?若其年年冬日南下寇掠邊郡,大漢要花費比如今更多的兵力,更多的錢財,如此,也未必能儘全功!”
“如若此時不打,遷延日久,則遺禍無窮矣!到時,我們錯失的時機,讓後人為我們承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