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這群下屬的想法。
這些部落的粘合劑就是他檀石槐,如果他不強硬要求,則這些部落早就跑沒影,跑草原上重新流浪去了。
但這對鮮卑不是好事。
檀石槐是鮮卑的首領,他隻會站在鮮卑整體的利益上考慮。
鮮卑打贏了,重新變成草原霸主;打輸了,大不了依附漢朝。
然,一旦分散出去,各個族群很有可能抵擋不住某一場災難,就死絕了。
在過去,這樣的例子還少嗎?
更何況鮮卑之前得罪那麼多族群,他們但凡敢分散,就會被一一攻克,全部滅族。
所以,檀石槐在燒成灰燼的漢軍營外,果斷做出了決定。
即使所有人都不讚同。
檀石槐理解他們,每個人都隻會看到自己部落的那點利益,檀石槐也不怪他們,畢竟他檀石槐自己又何嘗沒有私心?
有大漢的例子,檀石槐未嘗不想讓鮮卑的首領,也成為世襲製。
並且他正在踐行此製度。
因此,鮮卑兵馬征戰的進度徹底慢了下來。
現在,四方兵馬可以作為後軍,在關鍵時刻成為鮮卑的一劑強心針。
而檀石槐,則依舊要帶領剩下的六萬兵馬,繼續追趕漢軍。
既然要押上全部兵馬,同漢軍對決。
他們就不能給漢軍擴大優勢的時間。
此時,他們晚去一會兒,漢軍就會擁有更多時間做戰略布置,做營地布置。
漢軍的地利就又多了一分。
鮮卑是很熟悉各路地形的,檀石槐知道漢軍這麼著急撤走,就是想同鮮卑據河而守。
他們努力追趕漢軍,能追上最好,追不上,可在河岸等待鮮卑四麵八方兵馬趕來。
這時,段日逐忍不住發問:“大人,我方為何不重新退回鮮卑王庭?”
嗯?
檀石槐聽這問題,一臉迷惑。
段日逐以為檀石槐沒聽懂,繼續發問:“我軍這麼多人,不一定非要追著漢軍走中部吧?”
“不如回王庭,漢軍過段時間見我軍沒去,肯定還得打過來。屆時,我軍豈不是就可在草原上同漢軍打一場?何必非要同漢軍去中部打?”
此言一出,檀石槐眼睛掃視著其餘眾人,以為能看到一些幫他駁斥段日逐的人。
但他沒想到,竟然有很多人讚同段日逐?!
檀石槐:“……”
沒辦法,檀石槐隻能自己親自解釋。
“你等可知,漢軍此去是為了在中部深紮營地的?
若我軍不在中部與之對戰,則漢軍後續可一步步向鮮卑王庭方向慢慢建營。層層營地一旦建成,我族將陷入更危險的境地!”
“我們養的牛羊,若要它們繼續活著,必須放它們出去吃大量的草。漢軍若精準打擊,你們能攔住?”
“屆時,漢軍大可不打過來,就同我軍耗著。漢軍能撐住,但我軍一定撐不住。”
“我族為何年年南下劫大漢糧食?還不是因為冬日我族吃不到糧?今年冬日前,若我軍不能劫得糧草,又隻能被困鮮卑王庭,吃王庭的存糧。不用漢軍打,我們自己就餓死了!”
若剛剛那些糧草,真的被鮮卑運走,那鮮卑就相當於得了一次補強,就有底氣同漢軍耗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