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三十年代,豫北山區有個叫張王村的小村莊,村裡有個出了名的張家老太,今年六十有五,最是重男輕女。她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可打從女兒落地那天起,她就沒給過好臉色。
這年臘月,小兒子張福全娶了鄰村李家閨女。新媳婦李秀娥剛過門三天,張老太就端著個粗瓷碗進了新房,碗裡黑乎乎的符水散發著刺鼻的朱砂味。
娘,這是...李秀娥怯生生地縮在炕角,手指絞著衣角。
閉嘴!張老太三角眼一瞪,這是我從青雲觀求來的送子符水,你趕緊喝了。我給老張家生3個兒子,到你這裡要是生不出兒子,看我不讓福全休了你!
李秀娥抖著手接過碗,那符水又苦又澀,還混著香灰的顆粒,她強忍著惡心一口灌下去,嗆得直咳嗽。張老太滿意地點點頭,臨走前撂下話:從今兒起,每月初一十五都喝一碗,直到懷上兒子為止!
說來也怪,半年後李秀娥果然有了身孕。分娩那日,張老太在產房外來回踱步,聽到嬰兒啼哭聲立刻衝進去,接生婆剛說出是個...,張老太就厲聲打斷:男孩女孩?
帶把兒的!接生婆笑道。
張老太頓時眉開眼笑,從懷裡摸出個紅紙包塞給接生婆。轉頭看見虛弱的李秀娥,難得和顏悅色:你給老張家立了功了!說罷抱起孫子就往外走,連看都沒看兒媳婦一眼。
此後五年,李秀娥像被催熟的莊稼似的,一年一個,連生五個兒子。村裡人背地裡都說邪性,哪有這麼能生兒子的?張老太卻得意極了,每天抱著最小的孫子在村口大槐樹下顯擺。
瞧瞧,又是個帶把兒的!她掀開繈褓給路過的婦人看,我們老張家祖墳冒青煙了!
村裡的王嬸撇撇嘴:五個兒子,眼下這年景,您老拿什麼養活?去年大旱,我家三畝地才收了兩擔糧...
你懂什麼!張老太啐了一口,兒子是寶,閨女是草。餓死十個閨女不如撐死一個兒子!
這天晌午,張老太正跟人炫耀她第五個孫子會叫奶奶了,忽然看見村口來了個雲遊和尚。那和尚穿著打補丁的袈裟,手持錫杖,走到槐樹下歇腳。聽到張老太的炫耀,和尚忽然歎了口氣。
阿彌陀佛,這位施主,貧僧勸您積些口德。陰陽協調乃天道,強行打破恐為後世留禍患啊。
張老太頓時拉下臉:哪來的禿驢胡說八道!我老張家五虎上將,將來光宗耀祖,輪得到你指手畫腳?說著抄起掃帚就要趕人。
和尚搖頭苦笑,起身便走。幾個看熱鬨的村民追上去問究竟,和尚停下腳步:那老嫗用邪法強求男丁,已損了陰德。五個男孩看似福氣,實則陽氣過盛反成煞。不出二十年,必見分曉。說完飄然而去。
轉眼十五年過去,張老太的五個孫子確實都活下來了,可個個麵黃肌瘦。老大十六歲了,個頭還不足五尺約1.6米),站在同齡人裡像棵發育不良的豆芽菜。村裡人都知道,張家五個小子每天就靠稀粥配野菜度日,過年才能見著點葷腥。
這天傍晚,李秀娥在灶房煮粥,五個兒子在院裡打鬨。突然老四捂著肚子蹲在地上:娘,我餓...
李秀娥攪著鍋裡能照見人影的稀粥,眼淚啪嗒啪嗒往下掉。她撩起衣襟擦淚時,露出腰間青紫的掐痕——這是昨天張老太嫌她煮粥多放了一把米給掐的。
再等等,你爹去借糧了...她話音未落,院門被踹開,張福全空著手回來,臉色鐵青:王財主家不肯借了,說咱家欠的三擔穀子還沒還...
正說著,張老太拄著拐杖從正屋出來,看見兒子就罵:沒用的東西!五個兒子都養不活,要你有什麼用!轉頭又罵李秀娥,喪門星!要不是你肚子不爭氣,連生五個討債鬼,我們老張家能落到這地步?
李秀娥低著頭不敢吭聲。她早被磨得沒了脾氣,五年連生五子徹底毀了她的身子,才三十出頭的人,腰已經佝僂得像老嫗。
又過了五年,五個兒子陸續到了娶親年紀,可誰家願意把閨女嫁到這麼窮的人家?最後老大娶了個跛腳的,老二娶了個半聾的,老三更慘,娶的是山那邊一個傻子。老四老五至今打著光棍。
這年除夕,張老太在堂屋等著五個孫子來磕頭拜年,卻隻來了三個孫媳婦——個個挺著大肚子。接生婆忙活了一整天,三個生的全是丫頭片子。
賠錢貨!張老太氣得摔了茶碗,我們老張家造了什麼孽啊!
最讓她窩火的是,她另外兩個兒子家倒是人丁興旺。當年因為她偏心,大兒媳二胎生了個兒子後直接帶著孩子回娘家住了半年;二兒媳更潑辣,生完女兒當場放話:誰敢給我閨女氣受,我一把火燒了這老宅!
如今這兩家兒女雙全,大兒子家的閨女還嫁到了鎮上雜貨鋪,過年送來兩斤豬肉。二兒子家的兒子在縣裡學堂讀書,據說很有出息。
張老太癱在太師椅上,突然想起二十年前那個和尚的話。窗外傳來孫媳婦哄孩子的哭聲,她渾濁的老眼裡終於流下悔恨的淚水。
開春後,張老太中風癱在了床上。五個孫子誰都不願伺候,最後是那個傻孫媳婦每天端碗稀粥過來,經常灑得滿床都是。張老太身上長了褥瘡,屋子裡彌漫著腐臭味。
這天傍晚,她聽見窗外大兒子和二兒子來商量後事。
娘當初不是說有小弟養老就行嗎?
就是,咱們彆多事。
腳步聲漸漸遠去。
張老太瞪著眼睛望著房梁,喉嚨裡發出的聲音。第二天早上,傻孫媳婦來送粥時,發現她已經僵了,眼睛還睜著,像是死不瞑目。
出殯那天,五個孫子為誰出棺材錢吵得不可開交。最後還是嫁到外村的女兒悄悄塞給李秀娥兩塊銀元,才勉強買了副薄棺。下葬時,有人看見那個雲遊和尚又出現在村口,念了句阿彌陀佛便消失在晨霧中。
喜歡民間故事選集請大家收藏:()民間故事選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