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16日,康塞科球館的燈光亮得晃眼。東部決賽,印第安納步行者對陣底特律活塞,這場被媒體稱為“鋼鐵碰撞”的係列賽即將打響。
央視解說席上,孫正平調整了一下耳機:“觀眾朋友們,歡迎收看nba東部決賽第一場,印第安納步行者主場迎戰底特律活塞。我是孫正平,今天和我一起解說的是張合理指導。”
張合理笑著接話:“這兩支球隊太有意思了,步行者61勝聯盟第一,活塞54勝東部第三,都是防守起家的球隊。今晚注定是場硬仗。”
更衣室裡,裡克·卡萊爾用力喊著:“聽著!底特律人想怎麼打?他們想把每場比賽都變成八十比八十的泥潭摔跤!但我們不會讓他們得逞!”
他轉向賈馬爾·汀斯利:“賈馬爾,你的任務是纏住比盧普斯,彆讓他舒服組織。雷吉,漢密爾頓交給你,跟著他跑,累不死就往死裡累!”
最後,他的目光落在李特身上:“李,今晚你可能會更早上場。拉希德喜歡在擋拆後外彈,我要你隨時準備換防。記住,他們不會給你輕鬆出手的機會。”
比賽開始的哨聲像是拉開了角鬥場的大門。
第一次進攻,小奧尼爾在內線要位,本·華萊士像一堵水泥牆般頂在他身後。小奧尼爾勉強轉身跳投,球砸在籃筐上彈飛。
“就這麼防!”拉裡·布朗在場邊揮舞著手臂。
活塞進攻,比盧普斯不緊不慢地運球過半場。麵對汀斯利的防守,他做了個簡單的手勢,拉希德·華萊士立刻上提做牆。一個樸實無華的擋拆,比盧普斯突了一步,在罰球線附近急停跳投。
“唰!”2比0。
“太輕鬆了!”張合理在解說席上搖頭,“活塞的戰術就是這麼簡單有效。”
接下來的比賽完全陷入了活塞喜歡的節奏。每次進攻都打到接近24秒,每次防守都像在打群架。阿泰斯特和普林斯在低位互相推搡,裁判的哨聲時響時不響。
首節還剩4分12秒,卡萊爾做出了第一個調整:“李,上!”
李特替換下米勒,防守直接對上了比盧普斯。
“菜鳥,準備好跳舞了嗎?”比盧普斯一邊運球一邊說。
李特沒有回話,隻是死死盯著他的動作。比盧普斯試圖用身體強吃,但李特206公分的身高和221公分的臂展像張網一樣罩著他。
一次成功的防守後,李特抓下籃板快速推進。在所有人以為他要傳球時,他突然在三分線外急停,拔起就射!
“李特三分!這是步行者今天第一個三分球!”孫正平的聲音提高了八度。
拉裡·布朗立刻叫了暫停。卡萊爾把隊員們召集到一起:“他們開始收縮內線了,我們要利用這點。李,繼續找機會外線出手!”
這個調整讓活塞措手不及。當李特連續命中第二記三分時,拉希德不得不跟到外線防守。這就給了小奧尼爾在內線單打本·華萊士的空間。
首節結束,步行者21比19領先。
第二節成了肌肉碰撞的教科書。漢密爾頓像永動機一樣奔跑,李特緊跟不舍;阿泰斯特和普林斯在低位角力,每次卡位都像在摔跤。
“這才是男人的比賽!”張合理看得津津有味,“每個回合都是肉碰肉!”
半場結束前2分11秒,場上出現了意外。汀斯利在防守比盧普斯時扭傷了腳踝,被迫離場。
卡萊爾當機立斷:“李,你打一號位!”
這個決定讓所有人都愣住了。李特雖然經常扮演組織角色,但正式擔任控衛還是第一次。
“你能搞定比盧普斯嗎?”阿泰斯特低聲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