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錄官飛速的在下筆,在朱元璋說完時,一篇潤色好的詔書也寫好了。
朱棣激動的跪在地上,重重的叩拜道:
“兒臣定不負父皇隆恩信賴!”
朱元璋拿起詔書看了一眼,“加一句,即日起代朕監國,行軍國大權,可便宜行事。”
還有這好事?
都要監國了。
老爹這是真要傳位給他啊。
“抬起頭來,讓朕看看你。”
朱棣抬起頭,就對上了父皇那雙渾濁的眼珠,這個在天幕上叱吒風雲,留下洪武盛世的一代大帝,此時眸中竟然帶著深深的懇切之意。
曾經,他也是風華絕代的天下英雄。
攪動了元末天下風雲的豪傑。
咚!咚!咚!
這一刻,朱棣感到了自己急促的心跳聲。
他發現,父親老了。
“爹。”
朱棣囁嚅,隨後語氣堅定的又是深深的叩拜下去,“兒子向你保證,日後絕對會善待弟弟們,還有侄子們!”
這是兒子對父親的承諾。
同時,朱棣眼中閃過一絲狠戾,咬牙說道:“若是他們日後有過錯,兒子也會讓他們安穩度過一生,絕不會將刀槍對著朱家人的脖子!”
朱元璋頷首,重重的點了點頭,他相信老四不會讓他失望。
“若是到了那種地步,就趕到紫金山給咱念念經吧。”
朱元璋也不想讓老四將來看見有犯罪的兒子發愁,既不能拿他們真怎麼樣,不處置不好給天下一個交代。
要是動手了還會留下把柄,再讓人嘮一輩子。
自己的兒子自己打罵也是疼愛,讓人家背地裡嘮叨,那是不行的。
所以,朱元璋最後還是鬆口,當著群臣和諸王的麵,給了朱棣一個承諾。
朱元璋終於深呼出一口濁氣,現在他心底的那塊大石頭終於是放下了。
天幕上發生的是未來的事。
對於他而言,最好的便是讓他知道了,朱棣其實已經是太子去世後,留給他的最好選擇了。
「此外,建文登基之後,廢除朱元璋時期《大誥》、《大明律》等多項法律,以彰顯新帝仁慈。」
「在經濟上,由於江南富庶而地主囤地積多,洪武時期朝廷一直對江南實行重稅,朱允炆登基後,廢除了這些稅製,並減免賦稅。
在文化上,朱允炆提高文官地位待遇,並銳意複古,要實行井田製,並對大明的官員官名官製模仿《周禮》進行修改。」
貞觀二十二年
“咳咳咳......”
太子李治上前為老父拍著背,眼神關切。
“父皇,洪武大帝也是被後人列為千古一帝的皇帝,看他的功績也不像眼光很差的人啊。”
李世民苦笑道:“自古帝王家事最難評說啊。”
就連他自己,選擇李治作為太子,不也是看中了他仁孝的性子嗎?
手心手背都是肉,可位置隻有一個。
朱元璋英明了一世,最後在這種關頭絆了腳,豈不讓人憐歎!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氣,他扭頭看著兒子,“雉奴,答應阿耶一件事。”
太子爺捶背的動作一滯,立馬恭敬的來到李世民身前跪下,“阿耶,您說。”
“古人言,一朝君子一朝臣。”
“阿耶不求你能做的比阿耶好,但你要記得,一朝國政不是可以隨意廢除的。”
“阿耶,兒臣明白。”李治說道。
“政策也像水一樣,早上的和晚上的是不一樣的。”
“兒子絕不是朱允炆這樣的隻讀聖人書的腐儒之人,也不是隋煬帝那樣的好大喜功之人。”
李世民點了點頭。
他已經沒了一個兒子了,到了這個年紀很多事也想明白了。
孩子大了,不好管了,有自己的想法很正常。
他就是怕李治也像朱允炆一樣一旦登基,急於證明自己的能力,結果步子太大了...
洪武二十九年
朱元璋差點忘了,剛隻顧著立太子了,沒注意一旁瑟瑟發抖的朱允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朝著朱允炆露出一抹自認為很親和的笑。
好孫子,當皇帝最怕的就是人亡政息了,沒想到你這麼狠,一上位就廢。
李治都等了八年,才敢修改貞觀之政,你比李治厲害。
“來人,將朱允炆貶為庶人,拖下去到宗人府圈禁。”
“皇爺爺,我......”朱允炆囁嚅著還想說些什麼。
老朱默然,開口道:“去吧,孩子。”
【“洪武三十一年的閏五月初一,朱元璋當時病入膏肓,在彌留之際急召燕王朱棣進京,許多學者認為是朱元璋最終猶豫了。
其實曆史的疑雲有很多,朱元璋在死的時候上吐下瀉,朱允炆奉旨登基第一件事就是不讓藩王進京,然後火速安葬,老朱被毒死的幾率其實很大的。
主要是老朱死的很撲朔迷離,而且明朝的文官大家都知道,在宋朝之後文官權力極大,明朝好些皇帝都讓這群人害死了。
當然,也有很多人認為這些是杜撰的。”】
秦朝
“文官?”嬴政睥睨的看著台下瑟瑟發抖的群臣。
“天幕上在說明朝的文官,你們怕什麼?”
漢朝
劉邦又飲了一壺美酒,其他朝代的事情,他一直當成樂子來看。
這可比看美女跳舞,看村東頭的狗打架有趣多了。
“建文皇帝要是真坐實這樣的事兒,就是又蠢又壞,還不忠不孝,非君非臣非子了。”
喜歡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請大家收藏:()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